壮医红根粳米方食疗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

2017-05-24 14:49李景巍农志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粳米小儿广西

韦 杏 李景巍 农志飞

(1.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百色市中医医院,广西 百色 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壮医红根粳米方食疗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

韦 杏1李景巍2农志飞3

(1.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百色市中医医院,广西 百色 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目的:观察壮药红根粳米粥食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壮药红根粳米粥食疗法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并与口服免疫增强剂羧甲淀粉钠溶液33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19例,进步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33例中显效8例,进步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药红根粳米粥食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红根梗米方;壮医药疗法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同时也给患儿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国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但副反应较多。近年来,笔者应用壮药红根粳米粥食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门诊患儿,均为呼吸道感染的缓解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0~2岁13例,2+~5岁11例,5+~14岁8例;病程12~16月20例,17~36月10例,36月以上2例;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20、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0~2岁14例,2+~5岁12例,5+~14岁7例;病程12~16月19例,17~36月11例,36月以上3例;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20、13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均无使用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剂及激素。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1]。根据年龄、潜在的原因及部位不同,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具体判断条件见表1。

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

注:(1)2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但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因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3)确定次数需连续观察1年。 (4)反复肺炎是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需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2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1.2.2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辨证符合肺脾气虚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弱,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的患儿;②性别不限,年龄1~14周岁;③患儿家属知情同意;④服从医生的治疗要求,能够完整的完成整个评估试验过程且依从性较好的患儿。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超过14周岁的患儿(不含14周岁);②有过敏性鼻炎哮喘、遗传性过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结核等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且该疾病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的直接原因;③尚未排除因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④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合并有心、肝、肾、脑、血液以及精神系统原发性疾病患儿;⑤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⑥过敏体质、对本治疗方法不能耐受或过敏者;⑦不符合纳人病例标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未按规定方法用药治疗,或病例资料不全等影响安全性或疗效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壮药红根粳米粥治疗。处方:红根草根30g、土人参15g、生姜2片,加粳米、水各适量文火煮粥,并将煮熟的稀粥加油、盐少许,每天分数次喝完稀粥,每周2次。

1.5.2 对照组: 给予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114),1~4岁服7ml,4~7岁服10ml,7~14岁服15ml,每日3次。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均随访12个月。治疗期间嘱患儿家长注意患儿的饮食、起居和防寒保暖。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1]有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显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数减少2/3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数减少1/3~2/3。无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平均数减少<1/3。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u=3.04,P<0.01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中医“体虚感冒”、“自汗”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异常及卫外不固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喂养、起居调护、外邪侵袭、用药等相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肌肤、筋骨柔弱未坚,气血尚未充盛,脏腑娇嫩未实,因此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较差,加之寒暖、起居尚不能自调,外邪易从小儿口鼻、皮毛而入,反复侵犯肺脏,以致肺脏更虚,正与邪的长期反复抗争,使卫阳不足,失于固护,以致营阴大量外泄,临床多表现为多汗,咳喘迁延。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又导致内伤脾脏,使脾气虚弱,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而肺属金,脾属土,肺与脾属于子母之脏,即土能化生金,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脾气健则肺气强,脾气虚则肺气弱,肺气虚则卫表不固,固护失职,又加之反复不愈,终成此证。故治疗小儿反复感冒要重视补脾益肺[2],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

本病属壮医“勒爷得凉”、“勒爷奔唉”等范畴,壮医认为,小儿素体虚弱,多为谷道薄弱,易感受毒邪,毒邪(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侵袭人体肌肤,或者邪从口鼻而入,阻滞“气道”,致使“气道”不通,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引发本病。

采用壮药红根草根、土人参及粳米药粥防治小儿反复感冒,取其药食同源之义,是广泛流传于广西桂西地区的一种民间特色疗法。方中红根草(学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又名大田基黄,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二版)云味苦,微辛,平。功能调气道、谷道,清热,利湿,止血安胎,用于感冒发热、咽炎、咳喘、疳积、泄泻、胎漏等病症;土人参[3]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根及叶,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功能通气道,补虚,润肺生津,止咳,调经,用于体虚、纳呆、泄泻、肺痨、缺乳、肾虚、月经不调等病症;粳米甘、平,入脾、胃经,功能调气道、谷道,益气,补中,止烦,止渴,止泻,壮筋骨,益肠胃。该药粥疗法具有调养谷道,通利气道,建中补脾,益肺固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使“四季脾旺不受邪”,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治疗组中,壮药红根草根(壮语名叫“棵那梅”),是笔者的曾祖母“李妈果”所传,主要用于调治产妇和儿童气血亏虚诸证。对照组中,羧甲淀粉钠溶液是淀粉部分水解后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功能[4],是复感儿的常用预防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壮医红根粳米方食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09.

[2]蔡莉君.以灸刺法从疳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9,32(4):35.

[3]钟鸣等.常用壮药临床手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0

[4]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实用儿科手册[M].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365.

2016年7月1日收稿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201407),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壮医方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201406),广西教育厅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68)

韦杏(1965-),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壮医内儿科学。

R291.8

B

1006-6810(2017)02-0014-02

猜你喜欢
粳米小儿广西
广西贵港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治脾胃虚寒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