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发展等级”得高分

2017-05-26 12:04阎永锋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强国文章

阎永锋

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项目,一般要占到三分之一的分值。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发展等级”得高分呢?“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将“发展等级”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项,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下面,让我们结合实例逐一做出说明。

一、深刻

“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是说,只要一篇作文在这三个方面是突出或比较突出的,那它就是深刻的。请看例文——

“中国崛起”之我见

一考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中国崛起”不仅成为一些国家的口头禅,也成为部分国人引以自豪的一个话题。是的,中国有13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的确是一个大国,但是请注意,中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而已,他不是强国,他距离真正的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历代先民们曾经创造过辉煌,领跑过世界,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等无一不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但是近代以来,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列强以武力叩关,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能苟且地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也开始了百余年的弱国屈辱外交。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走了日寇、解放了全中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历史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两弹”成功到“神舟”飞天,从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到世贸组织的加入,从北京奥运会的激动人心到上海世博会的广见博识,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震救灾巨大成就到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真正落实,中国的确在发展的路上走得够远,在国际舞台上走得够远。

曾经的屈辱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清了强国的含义:强国不是依靠地大物博就可以固步自封以天朝上国自居,也不是仰仗历史悠久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更不是凭借人多力量大就可以蔑视他国断绝对外交流;强国是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以更平等的身份更骄傲的姿态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拥有很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且拥有很高的幸福指数。

中国还不是强国,因为广西边远山区的小学生还在为买不起一本字典而发愁,云南山区的孩子们的午饭还只是黄豆拌饭!想想看,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现象?当今时代过剩的究竟是物质还是我们的气焰?面对一些国家的吹捧和部分国人的陶醉,我们千万要保持一份清醒与冷静啊!

中国正站在一道门槛前,门槛外是无边的黑暗与冷寂,门槛内是一片光明与和谐,让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跨过那道坎儿,为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而奋斗。

这篇考场佳作是“深刻”的,具体表现有三——

其一,有事实,有道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文章第二自然段是一个事实很充分、很丰富的段落,其中既有对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概括,也有对百年屈辱的总结,既有对民族解放事业的阐述,也有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诸多成就的列举;文章第三自然段则围绕着“强国的含义”来讲道理,既有反面的“强国不是……也不是……更不是……”,也有正面的“强国是……是……是……”。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内政的、外交的等丰富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确在发展的路上走得够远,在国际舞台上走得够远”;正是这些有正有反,经过历史检验是正确的道理告诉我们,“中国还不是强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才是需要我们透过现象而深入挖掘的事物的本质。

其二,有分析,有比较,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分析性的文字在文章中比比皆是,例如把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等评价为“曾经创造过辉煌,领跑过世界”“无一不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把赶走了日寇、解放了全中国等归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等,显然,这些分析性文字直接揭示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的方法在文章中也得到普遍运用,仅以第三自然段为例,这是一段关于什么不是强国、什么是强国的比较论证,先阐述哪些表现不属于强国的表现,后阐述哪些表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的表现,如此反正对举、多方比较,较好地揭示了“曾经的屈辱”及其各种“表现”与“强国的含义”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三,有思想,有见解,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作者选择了“‘中国崛起之我见”作为论题(并以此为作文标题)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样做不但是切题的、恰当的,还十分鲜明地彰显了文章的体裁。作者“有思想,有见解”的表现在文章中俯拾皆是,例如他对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等的评价,以及他对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定性等,都较好地反映了其思想的积极与健康,其见解的正确与鲜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才有了“中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而已,他不是强国,他距离真正的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一中心论点,毫无疑问,该中心论点既深刻,又是启人思考,因为从“大”到“强”毕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二、豐富

“丰富”就是“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就是说,只要一篇作文在这四个方面是突出或比较突出的,那它就是“丰富”的。请看例文——

世界“名人”访谈纪实

一考生

一组以反映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伴随着背景音乐《我爱我国家》出现。

男中音旁白:他不是风云赛场的运动达人,他不是风云乐坛的流行歌手,他不是风云政界的高官智者,但他凝聚着世界关注的目光,他就是中国,一个让世人称赞的响当当的名字。

伴音渐强,片名出现——世界“名人”访谈纪实。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宇宙新闻大盘点”节目。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最近新闻知名度渐高的中国。关于中国,我们会从传统教科书上读到“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辉煌之国”等表述,但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目前的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在像一个巨人那样以稳健的步伐前进着。下面,让我们跟随外景主持再一次走近他。

上海世博园鸟瞰。

外景主持人: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上海世博园主园区,我身后的展馆就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绝世佳品!……在它雄伟壮丽、坚实稳固、大气大度、通体正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于1949年建国,……虽经波折,但1987年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践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崛起与强大。

镜头切换回直播间。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外景主持,辛苦了。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民生问题。

2011年“两会”会场。

外景主持人:大家好!我现在是在中国2011年“两会”会场向您做现场报道。我刚刚聆听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民生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年,中国不仅要在部分省市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并在60%的省市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还将对收入分配体制等进行改革,进而把“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我们期待着!

镜头再次切换回直播间。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先选取以上两个场景,更多关于中国崛起与巨大变化的报道,请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让我们为中国加油!

背景音乐《我爱我国家》再次响起,屏幕出现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60周年画面。

这篇考场佳作是“丰富”的,具体表现有四——

其一,内容切题,材料丰富。这是一篇内容切题之作,不仅文中两个“现场”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切题的,就连主持人的主持词、首尾的画面及背景音乐等也都是十分切题的,因为它们都是透过中国崛起的种种现象来看本质,都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更是一篇材料丰富之作,文章中既有“画面”,又有“背景音乐”,既有“男中音旁白”,又有“主持人”和“外景主持人”的主持词,既有“鸟瞰”,又有“直播间”,加之“场景”颇多,又几经转换,将如此丰富的材料汇于一文实属难得。

其二,事例典型,论据充足。文章中用于议论说理的篇幅较多,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让我们为中国加油”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表达“我爱我国家”的情感,小作者不仅选来了诸多的典型事例,如:“反映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上海世博园鸟瞰”“两会现场报道”等,还选来了《我爱我国家》作为背景音乐,并将其贯穿始终。因为有了充足的论据,所以其观点就更加真实可信,其抒发的情感也更加真挚自然。

其三,文体新颖,形象丰满。这是一篇文体选择新颖大胆之作,小作者主动摒弃了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传统文体,却选择了“访谈纪实”这一表現形式,既因文体的别具一格或与众不同而给人以很强烈的新鲜感,又彰显了其足够强的写作实力,以及足够大的胆量和自信。这是一篇形象丰满之作,小作者不仅把崛起的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名人”来看待、来评价、来赞美、来讴歌,还调动各种手段将其“名人+巨人”的形象塑造得光彩夺目、充实丰满。

其四,角度独特,意境深远。小作者是站在“宇宙新闻大盘点”的角度上来观察和审视中国的崛起与变化等方面情况的,如此开阔的大视野彰显了其新颖独特的角度,而“访谈纪实”的形式又给读者以“眼见为实”的感觉,文章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既较好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又将全文的意境由眼前崛起的现实——“他就是中国,一个让世人称赞的响当当的名字”“正在像一个巨人那样以稳健的步伐前进着”等引向了更为美好的深远!

三、有文采

“有文采”就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就是说,只要一篇作文在这四个方面是突出或比较突出的,那它就是“有文采”的。请看例文——

让中华文明永在我心

一考生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提高,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我们都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尤其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更是无时无刻地在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崛起。

然而中国的崛起就应该仅限于此吗?当然不是。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崛起而言,精神层面的崛起,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更值得我们期待。

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地的著名大学陆续与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当地设立孔子学院,教授儒家经典,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地已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似乎可以骄傲地说“你们正在学习我们的文化”了,但反观如今国内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汉语教学的轻视程度,不能不让我们痛心疾首。

且不说为数不少的小学毕业生已经写不出一封像模像样的书信,也不说相当数量的初中毕业生已经不能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即使我们这些即将结束十二年寒窗苦读并准备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也正在面临着无奈的选择。尽管一些有文化意识的人会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保持着与汉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就目前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而言,许多选择了理工科的学生,将从此与汉语课告别,个别文化意义淡薄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就可想而知了。而这显然不只是个人对此事的忽视和选择失误。

不要奇怪于一篇百字微博中会错别字连篇,不要惊诧于自己的“倒插笔画”“提笔忘字”,我们正在丧失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能力,而载体的缺乏正将我们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想象一下,这样发展下去,当我们与外国人讨论《论语》的时候,你还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准确的解读吗?你还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吗?你还敢骄傲地对对方说“这是我们的文化”吗?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摆上日程,把汉语教学真正摆上日程。只有这样,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之水才会不断奔腾,承载着炎黄子孙智慧结晶的长江之水才会不断激荡。让汉语永在我心,让中华文明永在我心!

这篇考场佳作是“有文采”的,具体表现有四——

其一,用词贴切,得体规范。这是一篇遣词造句准确、得体、规范的考场佳作,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开始的“众所周知”一词,既自然贴切又十分巧妙地引出了试题所给的材料;接下来对试题所给材料的转述,也做到了剪裁得当、高度概括。这是一篇在用词方面具有鲜明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考场佳作,以“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更值得我们期待”一句为例,“尤其”“期待”等属于书面语,用在此处,自然要优于口语化的“特别”“希望”,用“更值得我们期待”来表达“我们希望看到”的意思,既显得庄重严肃,更有一份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其二,句式灵活,长句为主。这是一篇句式运用灵活多样的考场佳作,文中既有自问自答、用于引出论题的设问,也有只问不答、用于引人深思的反问;既有第三自然段那样的整段的陈述,也有最后一个自然段那样的殷切希望和祈使、感叹。这是一篇以长句子为主的考场佳作,以第四自然段中“且不说……,也不说……,即使……,也……”一句为例,这个由一百余字构成的长句子,把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地位等真实客观地揭示了出来,而且这种揭示是细致入微的,是严谨周密的,而这,正是运用较长句子来说理的最大好处。由此可见,该考生已经谙熟分析说理之法。

其三,善于运用修辞方法。在文章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得到了较好运用之外,作者还较好地运用了排比、引用、比拟等修辞方法,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善用和敢用修辞方法,既可彰显文章作者较为厚实的语言积累、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又可为文章语言增加许多气势、增添许多文采。

其四,表现力强,说服力强。以第五自然段为例,作者先是以“不要……,不要……”这一排比句来列举现象,接着分析其本质并义正言辞发出警告——“我们正在丧失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能力,而载体的缺乏正将我们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然后引导我们“想象”并得出最终的可怕的“推论”——“这样发展下去,当我们与外国人讨论《论语》的时候”,既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准确的解读了,也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了,更不敢骄傲地对对方说“这是我们的文化”了。显然,这个“列现象——抓本质——引想象——做推论”的推理过程是严密的,这段文字也因此而具有了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四、有创意

“有创意”就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就是说,只要一篇作文在这五个方面是突出或比较突出的,那它就是“有创意”的。请看例文——

给“崛起热”降降温

一考生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成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有些媒体甚至将“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等列为“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政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民生改善、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赞许有加,但仅有这些就是崛起了吗?我不这样认为。

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尽管有人反对拿“诺奖”说事,但“诺奖”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却不容置疑。就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建国后三十年左右即有可能出现“诺奖”得主,但我们已建国六十多年,除了几个早已移居国外的华人获奖者外,大陆本土至今还无一人获奖。

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及文明素养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尚不足九年,与西方发达国家比相差四五年之多!由于文化水平低下,不仅导致头脑僵化、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弱、时效很差,还严重阻碍了现代文明的推进与普及,于是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大声喧哗、旅游景点刻满“到此一游”等现象既非偶然,亦屡禁不止。“3·11”日本大地震时日本国民在讲卫生、守秩序、有礼让等方面的不俗表现以及他们面对灾难时的淡定已经让许多国人汗颜。

我国的社会管理水平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在城市社区,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村,脏乱差现象也始终没有得到根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以及贪污腐败、索要红包、豆腐渣工程等现象每每暴露出我们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漏洞。

另外,就连我们引以自豪的物质富裕程度也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我们毕竟还有数以千万计的绝对贫困人口,而真正富裕起来的还只是少数人!

总之,铁的事实证明,我们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既没有骄傲的资格,更不应该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止步。千万不要被“崛起热”冲昏了头脑,快给“崛起热”降降温吧!

这篇考场佳作是“有创意”的,具体表现有五——

其一,角度独特,见解新颖。面对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和赞许有加的巨大变化,小作者既没有跟风,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先入为主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而是站在了“泼冷水”的独特角度上,在经过了反复论证之后,在文章结尾处提出了全文中心论点——“千万不要被‘崛起热冲昏了头脑,快给‘崛起热降降温吧!”显然,如此提出论点,是水到渠成的;而发表如此见解,既是大胆的,更是非常富有新意的。

其二,论据充分,材料新鲜。文中既有“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及文明素养”“我国的社会管理水平”“我们引以自豪的物质富裕程度”等方面“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等四个判断,又列举了许多事实材料。四个判断较全面地涵盖了“崛起”的基本因素,使论据显得很充分;而“3·11”日本大地震以及“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材料,无疑给人以新鲜感。

其三,层次清晰,构思新巧。总体上看,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的,而在“分析问题”这一部分,不仅非常巧妙而得体地运用了并列式结构,还配以语言精练的段首中心句。这样一来,既显示了清晰的段落层次,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又彰显了新巧的构思手法,让读者从中感觉到了小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较强的能力。

其四,推理想象合理,且有独到之处。针对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和赞许有加的巨大变化,小作者先是提出了“仅有这些就是崛起了吗”的问题,然后以四个判断及诸多事实来予以证明,最后得出“我们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既没有……,更不应该……”的结论,并形成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显然,这个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是合理的、严密的,这种“结论”与中心论点并存的形式是新颖独特的。

其五,论辩性强,有个性特征。这是一个语言文字功底非常不错的考生,他(她)已经深得遣词造句与论辩说理之法:从句式选择方面来看,文章具有长句为主、短句为辅的特点;从语言特色方面来看,文章具有书面语为主、口头语为辅的特点;加之大量概括性事实的旁征博引,既为文章增添了很强的说服力,又体现出作者在遣词造句、论辩说理等方面的某些个人偏好与个性。

其实,阅卷老师在对某篇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评分的时候,是会严格遵循“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这一原则和要求的。由以上四篇例文也可以发现,尽管它们没有全部达到或具备“4项16点”的所有要求,但仍然被评为考场佳作,且得了高分。因此,只要认真考虑过要善于和敢于在“发展等级”上得高分的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我们的高考作文就一定会在某些“项”某些“点”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也一定会在“发展等级”方面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作者通联:黑龙江富裕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强国文章
追逐强国梦,奋力勇向前——北京冬奥会随想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强国有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