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向培养”对于师范生自身定位的意义

2017-05-28 23:57姚舜禹
祖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范生定位

摘要: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往往只在本科阶段的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下学期开设课程论与教学法的课程。而自1998年我国对教师教育体系进行重构和重建以来,师范生“双向培养”的概念开始兴起并落实到师范生教学实践中(典型的如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文将从自身定位的角度来谈一谈“双向培养”之于师范生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 双向培养 定位

“双向培养”的理念是将该院校所开设师范专业归入教师教育学院,由与某师范本专业本身对应的学院开设专业类课程,由教师教育学院开设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课程。相比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双向培养”的理念无疑更加强调了对于师范生自身定位的明确,塑造,与建构,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入手进行探究。

一、“双向培养”有利于师范生一以贯之的明确自身定位

“双向培养”的理念中,从师范生刚入学到毕业,每个学期都设有层次性,系统性的教师教育课程,难度由浅入深,且兼有理论与实践,形成与专业课程双轨并置的局面。这种课程设置模式隐含的叙述话语便是“教师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样重要。”在师范生刚入校时需要对其既有的对师范专业的感性认识与选择动机进行整合,以明确其自身定位。同样的,也正是由于刚入校的师范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后期的他们有能力通过对于外界积极刺激作出的反应去调整自身对于师范专业的认识,而“双向培养”理念中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一般为“教师入门发展”)就是这种积极的刺激。对于初始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让师范生能够及时的调整自身认知,在接受师范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是“师范生”,并且逐步形成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至于可以一以贯之的对于自身定位有深刻的认识。

二、“双向培养”有利于师范生以专业化知识进一步强化,内化自身定位

对于师范生而言,在入校之初完成了对于感性认识与动机的整合,明确自身“师范生”的定位后,他们便需要努力吸收,学习,汲取专业化知识。此处所提到的专业化知识并不等同于专业知识,其包括专业知识与教师教育知识、教育实践能力等诸多元素。

传统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与课程论教学法的开设在时间上属于线性关系,即先开设专业课程再开设课程论与教学法。这样一来,专业知识无法和教育知识及教育技能发生有机的联系,最终导致师范生的专业化知识体系不牢固,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都存在缺陷。

“双向培养”理念模式中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在时间上处于并列关系,两者同时开设。这样就使得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构成一种有机交互的关系。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模式下,师范生在学习,反思专业知识和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能够及时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将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中共在的部分可以帮助师范生进行双向循环的强化,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分析体悟内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且以这种更深一层次的认知,联系教育知识立足于教育者,施教者的眼光,对专业知识进行二重处理和分类归纳,使之符合于每周都可以进行的模拟教学实践。在“双向培养”这种模式下,师范生通过双规并置的课程设置使得入校时初步形成的自身定位获得了实际形式,他们正式通过这种相对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基于既成自身定位的自我指认,而使这种学习模式习惯化,常态化的过程,也就是师范生以专业化知识进一步强化,内化自身定位的过程。

三、“双向培养”有利于师范生合理建构自身定位

人是动态发展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建构着对于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对于师范生而言亦是如此。所以,“师范生”这个自身定位的概念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通过每一个师范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不断被建构的。

早期相对传统的的教师发展模式是:师范生培训→师范生知识与信念改变→入职→课堂教学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成就改变。 我们需要承认该模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种五段式教师发展理论基于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提出,这种传统模式下师范生自我定位的建构往往是由外界完成的,自我建构的过程更像是对于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自外向内的,这就容易带来对于自我定位不明确,对于专业化知识内化不深入不透彻等问题。

“双向培养”模式下师范生的自我建构是基于自身定位的,是自内向外的。刚刚已经提到在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双轨并置的学习模式下师范生能够进行基于自身定位的自我指认,这种指认的重要形式就是在专业化知识获取,内化,凝聚的过程中,产生对于自我定位的认同感。获取知识的过程需要师范生付出意志努力与智力努力,他们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有机整合,熔铸于一堂,这种对于知识的建构过程实则也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相比于传统模式的“培训”,“知识与信念改变”,“双向培养”理念下师范生的素质提高是通过知识建构与自我建构完成的,而建构的过程,素质提高的过程,便是对既有的自身定位进行丰富,充实,熔炼的过程,使得在每一个师范生认知主体内部形成“师范生”这个自身定位进行同中有异的解读,认知与指認,产生深入于定位不同层面,不同内质的认同感与崇高感,并以此指导与引领今后的学习与教学实践。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对于师范生而言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双向培养”的概念由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论是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范生自身素质来看,“双向培养”的模式都是具有杰出意义的。

(作者简介:姚舜禹,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师范生定位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