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研究

2017-05-28 11:52周艳荣
祖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对策

周艳荣

摘要: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研究多种成因产生的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情感孤寂、生活自主能力不足;家庭、学校、社会服务跟进不到位等等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所遭遇的在健康成长方面的各种各样困境,引发了系列问题,青龙县多数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不高问题、营养问题、心理问题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 对策

人口的城镇化运动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社会历史现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家中,由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而留在农村,需要别的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秦皇岛区县中,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人员庞大,因之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比较大。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和求解之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本文在搜集数据过程中,发放并收集了38个中小学调查问卷。其中小学20份。

第一,青龙县农村5-10岁和11-15岁的留守儿童在校占比分别为89.86%和88.97%,数据说明这些孩子正是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总体看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很高,有小部分北部山区的孩子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这与当地人的教育意识薄弱和当地经济经济欠发达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

第三,大约有46.74%留守儿童父母双双外出,在这些家庭里,孩子与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比例最高,大约占34.56%;另外有12.18%的孩子与其他亲人比如叔婶姑舅等一起生活。

第四,青龙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各行政村之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北部山区比如景杖子、吴杖子、双山子等相对占比多一些。

第五,这些被调查的留守儿童总体上身心健康,在学者占很大比重。

二、青龙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原因分析

留守的孩子都不能在完整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家庭中父母教育的弱化及其生存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下面从生活、学习、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上缺少父母的照顾,与年长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存在着卫生意识不强,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滞后等问题。在安全方面留守儿童也存在令人忧虑的地方,因为隔代监护人健康因素或看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看护者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而大部分留守儿童是5-15岁时间段的学龄儿童,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控制能力,好奇心较强,自我约束力很差,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另外留守儿童生活上自理能力极差,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与呵护,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性格上的偏差,变得内向、胆小、人际交往障碍、懦弱、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沉等一系列问题,大多有外出务工者的家庭生活水平在当地农村属于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大多数父母因在外工作无法照顾孩子出于愧疚心理,给孩子很多的零用钱,而孩子还不懂如何更好的使用这笔钱,使得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但也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在留守过程中能培养出比同龄孩子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二)营养问题

从调查数据总体看,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偏食、饮食无规律、乱买零食等现象。具体原因有两类:一种原因是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生活,隔辈人由于年迈体衰、自身的健康存在问题而无法为孩子准备丰盛的一日三餐,更无法按营养需求配膳, 同时隔辈人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过分的溺爱也导致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就不吃什么,养成了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另外就是这些孩子大多在偏远山区,交通不方便,导致很多老年人即使手中有钱也无法及时为孩子购买健康食品,只能家里种些什么就吃些什么食物,使孩子出现饮食单调,严重营养不良。

(三)心理健康问题

从大量的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数据中发现,大多数的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留守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把部分留守儿童发展问题的个案推之于整个留守儿童群体,轻率地得出农村留守兒童的发展有严重问题的结论,甚至据此把农村留守儿童称之为问题儿童。这种以偏概全的分析,未免有失偏颇。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是处于正常范围的。一个本来并无太多问题的留守儿童群体被放大为存在诸多“问题”,以致“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一个负面的称谓,“差生”、“心理存在问题”、“社会不稳定因素”等词汇在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中经常出现。这种渲染的背后可能有着为了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的良好初衷,但却忽视了这种强化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群体无形的伤害。后果之一就是极有可能造成留守儿童群体与社会的隔膜,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身份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要想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卫生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育、发展等方面研究,找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合适方法与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保证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杰,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2]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作者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