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中乡情教育意义的自然实验

2017-05-30 10:48刘刚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刘刚

摘要: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乡情”教育,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达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这一结论在学界多为理论思辨性研究的状况下,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验证。研究选取两所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设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为期一年“乡情”教育与否的“实验处理”,利用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进行前、后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进行“乡情”教育的实验班学生在信赖他人心理水平方面高于对照班学生,也证明“乡情”教育在促进学生民族团结中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乡情教育;自然实验

中图分类号:G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4-0021-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4.005

所谓乡情,自然是人们对自己故乡的留恋之情,即爱家乡的感情。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乡情”教育,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达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结论是肯定的。这一理念,在政界学界似乎是毋庸置疑。是故,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均特别强调对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各民族群众进行“乡情”教育,以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同样,这一理念在学界也得到了响应,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大量的相关研究,其研究观点均认为“乡土资源”“乡土教材”“乡情”“乡恋”“乡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等等,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是有作用的。为此,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和编制开发民族团结教育乡土教材的措施也表明,民族团结教育中运用鄉土资源进行“乡情”教育能够“让学生知道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知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反对民族分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1]受此启示,笔者以“新疆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为题,申报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并立项。此课题的研究假设就是“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课题研究中除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搜集各类资料外,还设计多种方法在全疆各地区城乡社区、农牧区及大中小学校广泛进行实地考察、问卷和调查访谈,所有的资料结论均指向研究假设的肯定。因为在此课题研究中,也包括其他学者相关的研究中,对于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乡情教育作用的肯定结论基本上均为理论思辨性结果,实验性或自然实验性研究及其结论尚为空白。为使研究结果更科学和准确,依据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校实施要求,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和访问调查,选择两所中学进行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效果自然实验研究,此文即为此次自然实验研究结论的报告。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民族团结实质上是各民族群体与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表现状态,它实际上表现在各民族群众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交往中,而决定交往关系好坏的关键因素是群体良好的文化习俗和个体的文化修养,缘于教育为修养之渊源,我们把它命名为民族团结教育素养。既然称为教育素养,最好的途径当然是接受素养教育,以人接受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期来看,在成人年龄阶段为重要但已非最佳时期,中小学生年龄阶段为重要也是最佳时期。尤其是作为“生活化”的教育素养,在中小学校,从学校环境、教师、制度、课程、活动及集体学习生活等,对青少年心理的成长、成熟及思想、个性的形成都非常重要甚至是具有决定性作用,故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教育素养的“关键期”。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要求,笔者选取了新疆C市三中和H县二中作为个案,前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与调查,后设计了研究方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与民族团结教育自然实验研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选取学校个案情况

根据自然实验研究要求,作为实验对象与对照对象除研究目的要求在实验处理中预设因子所具有的一项差异外,两者在其它方面均应相同或相似。但囿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自然实验状态下,无法找到所有情况均相同或高度相似的两所中学,只能做到两所中学在所有情况方面大致相似或相同。以下为两所学校基本情况之同异:两校在同一民族自治州不同县市,相距59公里;两县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方面状况相似;两县市人口基数:C市总人口39.35万人,H县总人口22.18万人;两县市民族构成基本相同,均为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C市为22.2%,H县为22.39%;[2]两校类型相同,均为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两校建校历史相当,C市三中1978年建校,H县二中1981年建校;两校用地面积相当,C市三中占地33980平米,H县二中占地35490平米。两校师生规模相当,C市三中学生2700余名,教职工183名。H县二中学生2300余名,教职工168名;两校师生中均由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构成,民族结构大致相同。师生人数中少数民族占比:C市三中为32.5%,H县二中为28.7%(缘于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研究的需要选取的少数民族占比较高的学校)。在两校中所选学生为初中一年级学生。C市三中选取两个初一班级共8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4人,占比为28.23%。H县二中选取三个初一班级共11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人,占比为32.77%。两校所选班级学生除任课教师不同外,在年龄(平均年龄前测时为12岁,后测时为13岁)、性别比例、开设课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方面基本相同。

二、实验目的

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体现在不同民族的中小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人际信任程度方面,比如说是否团结友爱,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人际关系良好和交往沟通频繁状况上。在人际交往中,从心理因素上分析,各民族青少年群体和个体民族团结的心理倾向是信赖他人,即表现出对一般人(或其他民族的群体和个体)的信任、互助、诚挚、关爱和合作等本性是否有信心。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新疆中小学生经过实验设置,即进行一般的民族团结教育(对照班)和进行一般的民族团结教育并增加乡情教育(实验班)之后,其信赖他人的信心水平是否有变化和有差异。

三、实验方法

1被试

实验班为新疆H县第二中学初一班级,为七年级5班29人,七年级11班41人,七年级12班49人。实验开始时平均年龄为12岁。对照班为新疆C市第三中学初一班级,为七年级1班43人,七年级2班42人。实验开始时平均年龄为12岁。(上述班级人数为前测时,后测时人数有变化)

2实验工具

FPS人际信任量表,即罗森博格(Rosenberg,1957)的信赖他人量表(FaithinPeopleScale)[3]。

3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自然实验,即在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下,由于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实施的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内容和活动等状况的不同,来检验民族团结教育中预设因子对学生信赖他人信心水平的影响。实验采用运用量表双组前后测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前测。在实验进行前以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测查学生原有的信赖他人信心水平,以便控制被试的取样偏差。

(2)实验处理。实验班所在H县第二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措施: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天升国旗、唱国歌,重点在师生中开展“十个一”(读一本爱国主义的好书、写一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文、开好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一次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组织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一次爱国主义故事比赛、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开设一门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课、召开一次表彰大会)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及组织相关活动。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四同”“三结对”“六互动”工作。“四同”既民汉教师办公同室、教研同组、教学同步、展示同台;“三结对”既民汉师生“教师结对、班级结对、学生结对”(教师结对交流、班级结对互动、学生结对交友)。“六互动”既一是定期(每周)开展民汉学生间文艺、体育、娱乐等活动,促使民汉学生活动在一起、手连在一起、心想在一起。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全面融合;二是民汉班级同学之间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互相了解、相传信息(件)、互传经验、互传友情、互赠鼓励,结成学习生活伙伴,结交民汉朋友,在学习品行上共同追求进步。三是民汉班主任之间经常进行带班经验交流,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民汉班级班队会互相开放,各班派出学生代表参加班队会,促进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互助。五是民汉班级之间在节日来临之际,道贺节日,送去祝福或节日慰问。六是在民汉班级学生中有人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送去关怀或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同学度过难关。学校将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维吾尔族工艺《葫芦画》、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校本课程,在大课间民汉学生共同跳民族舞蹈,民汉学生共同学习葫芦画和演奏都塔尔。学校组织专人发掘乡土教育资源,编制《家乡美》校本课程教材,在学生中进行“乡情”教育。

对照班所在C市第三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措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站,利用晨會、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的时间,举办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联谊活动。在校园中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悬挂横幅标语。利用每周三政治学习,教务处举办“六史”专题讲座,教研室举办“爱国爱疆”专题讲座,老师举办“新疆历史”专题讲座;政教处举办“抵制宗教活动”专题讲座。3-9年级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利用校园网络,组织学生收看有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片。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民汉班级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跳绳等活动。开展民汉教师、民汉学生、民汉班级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利用晨会、班队会和学科教学时间向广大师生宣传改革开放成就、民族政策和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组织学生收集交流昌吉州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和各民族团结共进资料,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创编民族特色课间操等。

(3)后测。实验开始一年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进行后测,以检验实验效果。

(4)测验材料与评分。测验材料为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评分分两种。

第一种,测验以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内容分为信任、互助、诚挚、关爱和合作五项指标,均有两个选择项正项和负项,选择正项不计分,选择负项记1分。各指标如下:

信任指标:有人说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也有人说与其他人交往时必须特别小心。你的看法如何呢?正项:多数人值得信任;负项:与别人交往时必须小心。

互助指标:你认为多数人是喜欢帮助别人还是只喜欢照顾自己?正项:喜欢帮助别人;负项:只喜欢照顾自己。

诚挚指标:如果你自己不小心,人们就会占你的便宜。正项:不同意;负项:同意。

关爱指标:当你专心处理某件事情时,没有人关心你遇到什么事。正项:不同意;负项:同意。

合作指标:人从本质上来讲是富有合作精神的。正项:同意;负项:不同意。

第二种,测验以罗森博格信赖他人量表五项内容得分(原始得分加1分)人数及所占百分比数据,表示实验班和对照班整体对他人信赖信心的高低程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五项指标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种)

(1)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前测得分上,四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只有第四项有差异,但并不很显著,这种差异只能用两个学校学生的其他无关差异(如学校所在地市县不同或学生家庭不同等)来解释,与问卷本身目的关系不大。前测结果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在对他人信赖信心上基本相同。

(2)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后测得分上,有三项指标有差异,但差异微小并不显著,有二项指标无差异。第四项指标因为在前测和后测中均存在差异,在此无法解释,只有放弃;第二项和第五项指标因为在前测和后测中均无差异,也无法解释,所以也放弃。第三项为诚挚指标,实验班平均分比对照班平均分明显低,且与实验班前测平均分相比也降低了,在待人诚挚方面,实验班学生状况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第一项为信任指标,是信赖他人信心测验中最中心和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实验班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班平均分,且与实验班前测平均分相比也有一定降低,在信任他人方面,实验班学生状况要好于对照班学生。从本实验前测和后测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信赖他人信心水平上,实验前差异基本均衡,实验后差异有一定扩大。

2测验得分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二种)

(1)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比较

表3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信赖他人信心水平在实验前的状况。在此将其作为基点。

(2)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结果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信赖他人信心水平发生了变化。以实验前测结果为基点,我们发现,后测信赖度高数据提升程度实验班高于对照班,高信赖度平均分绝对值达到12;而后测信赖度低数据提升程度实验班低于对照班。从信赖度高低前测和后测得分结果看,实验班学生实验前信赖他人信心水平高于对照班学生,以此为基点做比较,实验班学生实验后信赖他人信心水平提升程度要高于对照班学生。

总结:从两种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实验班学生信赖他人信心水平整体上高于对照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自然实验后,实验班学生信赖他人信心水平的提升程度也高于对照班学生,由此,我们分析,虽然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在自然实验中无法对其加以很好的控制,但在尽可能让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可以断定,上述结果是由于实验班采取了较多的民族团结教育措施,也包括进行“乡情”教育的效果所致。

五、讨论

应该说,影响中学生信赖他人信心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有其内部是生理发育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意发展趋势等。有其所处环境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笼统来分有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三大方面。本课题实验仅仅考察学校教育方面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几个方面,大量的影响因素均使之作为无关变量通过设置对照班进行控制。因为是自然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不能够通过随机抽样获得,只能抽取主要方面大体上相同的两个学校的两个自然班集体,因而实验班与对照班不是对等的,即不等组,因为我们无法在学校状况、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状态、教学条件、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等方面让两个班集体相似,只能照目前自然状态来进行所谓“实验”,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算作“实验研究”的。实际上,在自然的学校教育教学状况下,要想严格控制实验中的各种无关变量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想法是让两个基本相似的班集体在实施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措施下,学生自然成长过程中对他人信赖信心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否有差异,间接地反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对学生民族团结状况的影响效果情况。

无论在实验班所处学校,还是对照班所在学校,我们的实验观察是完全自然的,一切均按照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来实施。在为期一年的“实验”期内,我们基本不“干涉”学校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育教学活动。按照研究设计的规范要求,我们所做的研究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但似乎又能表现出其优点。因为这样的研究设计更符合现实中的教育实践。在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情境中,各种影响因素、各种教育措施和各种具体条件总是同时存在并一起产生影响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和表现出的教育效果是一种综合效果。这样的综合效果只能靠研究者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和发现,才能捕捉到我们想要了解的那一项因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或许这个作用表现得非常模糊,极其微弱,但只要能捕捉到,就是我们研究的成功,也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的证明。所以,在本实验研究中两个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我们也假设被试学生们的其他各种因素也基本相同,整体上是“一致的”,如果在实验结果的数据上有一点细微的差异,也可以推断,或许就是那个教育措施上的“小异”所起到的作用,此“小异”只能是实验班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乡情”教育,这就是本实验研究的依托点。“除非教育土内生根,否则它必然不会成为活的教育”,[4]民族团结教育若不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土内生根”的“乡情”教育,它怎么能成为“活的”教育,又如何能提升民族团结成效?

结语:根据实验结果,实验班学生在实验期间,信赖他人信心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依据实验结果,在前测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从后测结果看,表现为微小的差异,这说明本自然实验中实验班所在学校实施的相关措施总体上有一定的作用和成效。与对照班所在的学校实施的相关措施相对照,不同的那些措施就是两个班实验结果出现微小差异的原因,基本可以说明,不同的那些措施确实对学生的信赖他人信心有一定影响。还原到本课题研究的本义上,就是说,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两所学校均照常规教育方式对学生教学了相应的教育影响,但实验班所在學校纳入了乡土教育资源内容的“乡情”教育,唯一在这一点上的不同导致实验班学生信赖他人信心水平高于对照班学生,也表明“乡情”教育在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具有一定作用。也证明了本课题研究的中心论点或研究假设,以乡土教育资源开发来加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能切实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4-04-03.

[2]编写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47-55.

[3]汪向东,姜长青,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6-187.

[4]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
关于金星社区民族团结教育状况的观察与思考
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建设兵团民族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创新德育机制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