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的精准化路径探讨

2017-05-30 14:30李丞
歌海 2017年3期
关键词:精准化传承发展进校园

李丞

[摘 要]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消费的多样化、影视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戏曲艺术面临着观众萎缩、人才断档等困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戏曲传承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戏曲进校园对于培养青少年观众群体、提升学生的传统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精准化、多样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是提高活动成效的关键,将为我国戏曲加快年轻化进程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精准化;传承发展

戏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之一,是中国的独门技艺,同时也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校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戏曲艺术在校园中传播由来已久,在学生群体中也引起了强烈共鸣。可见,作为“国粹”的戏曲艺术,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讲述故事、艺术化地深入刻画历史人物,在校园中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内容陈旧、唱腔拖沓、演出时间冗长的戏曲逐渐被校园学子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RAP、摇滚和现代舞蹈等节奏感强、直抒胸臆的文化娱乐形式。专业戏曲院团想挤入当今校园主流文化活动中已十分困难。

独具风韵的地方戏曲在经过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整合洗礼后,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步履艰难,面临着剧目更新速度慢、人才短缺、绝技绝活失传等一系列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振兴戏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2016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戏曲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更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因此,部分地方戏曲从业者感慨:戏曲发展的春天来了。

笔者认为,地方戏曲进校园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后备人才培养这个攸关地方剧种传承发展的大事。

一、根据学生类型开展演出,确保各年龄层学生精准受益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育人的基本方针,其中的“美育”又是“四育”中对培养学生审美欣赏能力和待人接物礼仪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具体要求。

当前的学校教育由于受功利主义的教育大环境影响,在学校、学生、家长中产生了以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判高下、以考试成绩高低论英雄的价值取向,培养青少年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艺术观念的艺术教育往往被视为缓解科学知识学习压力的附加品而不被重视。但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加大了戏曲传承与发展力度。在以湖北、安徽、陕西、山西、河南和北京作为全国试点省市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内容和形式丰富的剧目进入校园演出,增强了学生学习戏曲的意愿,校园戏曲氛围日渐浓厚。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仍存在着剧目类型单一、为演出而演出,没有真正从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采取“填鸭式”演出的现象。这一弊端的显现就需要专业院团在选择进校园剧目时充分考虑演出的剧种及剧目类型。

例如广西拥有地域特色浓郁的壮剧、桂剧、彩调剧、采茶戏、邕剧、侗戏、粤剧等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种,以及师公戏、客家山歌剧、浦北鹩剧等40多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种。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时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观众群体受益精准化水平:

(一) 按语言地域选择演出剧种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种地方语言文化滋养着不同地域的人们。开展校园演出时,可根据当地语言特点选择演出剧种。如在桂林、柳州等桂北地区可上演桂剧、彩调剧,在百色、河池等地可选择壮剧,在桂东、桂南等地上演粤剧等。剧目唱腔、对白与当地方言的相近相同,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演出剧目之间的距离,运用语言的力量引导学生了解和喜欢戏曲艺术,让年轻一代感受本土文化和传统绝技。

(二) 按年龄特点挑选演出剧目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价值观随着青少年的成长逐渐建立和成熟。因此,在校园传播戏曲文化时,亦需要根据该年龄段的学生特点选择剧目。例如,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初期,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此时可为小學生们带来京剧《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彩调剧《双黄旦》等肢体语言丰富的剧目,引起学生们对戏曲的关注;在中学校园开展的演出,可上演歌颂民族英雄、弘扬爱国情怀的壮剧《冯子材》、桂剧《刘胡兰》等剧目,增强该年龄段学生爱国情怀;在价值观已成熟定型的大学阶段,带入高校校园的剧目可以是爱之深情意浓的彩调剧《刘三姐》,亦可以是爱恨交织、家国难择的桂剧《七步吟》,引导高校学子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原戏曲反映的故事,揣摩戏曲讲述故事的表现手法。

二、针对学生需求创作剧目,让戏曲艺术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当今的年轻一代正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高速发育期的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事物始终充满好奇。戏曲因其固有的程式和严格规范,反而削弱了青少年的兴趣,戏曲老艺人及传承人的不断老去、消逝也成为戏曲创新的瓶颈。戏曲院团走进校园开展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内容陈旧、主题思想与时代脱节,给预期的效果打了大折扣。

为了破除创作创新瓶颈,让戏曲真正在校园里扎根生长,专业戏曲院团首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环境,创作能够在剧中找到自己、找到身边人和身边事的戏曲剧目,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例如,以网络游戏为主题,创作符合网络游戏场景和故事的戏曲作品,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分幕向学生进行直播,在调动学生利用新媒体认识和了解戏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

此外,为扭转当前戏曲创作“一人写几十个戏”的不良局面,通过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在高校中开展“几十个人写一个戏”的征稿活动,广泛征集高校学子的优秀剧本创意,甄选最佳剧本,并由专业院团再度创作后在高校进行演出。通过此举,既利用高校的文献资源、人才资源、创意资源为戏曲创作服务,也通过学生剧本最终在舞台上呈现,扩大戏曲在高校的影响力,坚定高校学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同时也为新一代戏曲创作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增强美育“硬实力”,落实戏曲文化从“舞台”登上“讲台”

戏曲进校园不应是单纯的在高校中开展演出,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将拥有悠久历史的戏曲从表演舞台搬到学生身边,并形成系统知识储存在学生的知识系统里。

对于目前综合性高校以社会需要开设专业,侧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首先需要学校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力度,在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中加入戏曲欣赏课程,特别是有本地区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加深学生对于戏曲的认知度;此外,学校应主动与专业戏曲院团联系、合作,配合学生戏曲社团开展诸如戏曲图片展、摄影比赛、戏曲名家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重新吸引年轻一代“拥抱”戏曲。

戏曲要想在高校中不断传承下去,急需专业戏曲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专业戏曲教师能够从看、学、演三个阶段向学生们教授戏曲知识,在教学中形成欣赏、学习与展示的良性循环互动。因此,拥有专业的戏曲教师就成为了保证学生获取系统和专业的戏曲知识的重要条件。但基于专业戏曲教师在高校中十分匮乏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专业戏曲教师迫在眉睫。同时,随着专业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将产生戏曲教师人才队伍的循环效应。即随着戏曲专业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校将培养本校戏曲教师,这将推动各高校开设戏曲教学专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专业戏曲院团开展实践,也可到高校开展戏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戏曲教学和实践的专业人才。这一循环效应不仅保证高校专业戏曲教师数量,同时也可通过开设专业增加全社会从事戏曲事业的专业人士,为戏曲发展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戏曲要从“舞台”登上“讲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拥有符合在校学生学习特点的专业戏曲课程教材。课程教材内容应从戏曲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实践表演逐步过渡,同时也可开设在线课程方便学生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逐步深入学习过程中掌握戏曲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希望进行戏曲实践的心理诉求。南京大学设置了系列戏曲相关的课程,包括介绍戏曲基础知识的《戏曲文化述要》《戏剧精品赏析》,也设置了《戏曲理论与实践》课程对学生开展戏曲实践进行指导;湖北省也已开发了《走进中国戏曲》在线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们线上实时学习。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戏曲进校园”

戏曲的演出尤以大型剧目的演出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然而大型剧目在校园的演出仍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广西戏剧院为例,2017年3月在全区范围内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广西“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南宁市外高校开展一场完整的大型剧目不仅人力成本高昂,一场演出的设备运输和安装、演职员食宿费、车辆租赁费、装置损耗等等一系列费用相加高达十多万元,即使是剧目片段展演,演出成本也在五万元以上。高昂的演出成本不仅束缚了专业戏曲院团在高校传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对高校积极推进戏曲文化在学生中生根发芽造成了困扰。因此,戏曲进校园需要全社会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为戏曲精准深入学校、学生、学业保驾护航。

一是争取政府和教育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财政支持,积极推进政府设立戏曲进校园专项扶持资金,对专业戏曲院团每年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并给予踊跃开展戏曲校园传承发展的高校专项补贴,鼓励校园戏剧戏曲社团发展壮大。

二是正確把握传统文化发展方向,尝试戏曲进校园活动社会化,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提升戏曲在高校文化活动中地位和影响力,通过优秀知名企业的注资与宣传,打造“校园戏曲汇”、“地方戏曲唱腔展示会”等一系列活动,使戏曲在高校既扩大影响又集中展示,并进一步将校园戏曲活动通过企业走向社会,在更大的平台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宣传文化部门以“戏曲进校园”作为单独项目,纳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范围,以高校、专业戏曲院团为项目主体进行申报,同时应鼓励高校与院团联合申报,在高校与院团间搭起合作的桥梁,巩固目前在戏曲进校园中取得的成果。

五、结语

实现戏曲进校园精准化、系统化,是对当前戏曲进校园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校园艺术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校园特别是高校中让戏曲精准化地扎根和发芽,需要国家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极度关注,同时更需要朝气蓬勃的高校学子们的亲历学习、亲身实践:听中华艺术词韵,学中华艺术板眼,从戏曲的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将文化艺术与科学教育紧紧相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备齐人才。

猜你喜欢
精准化传承发展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