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宏观经济产业效益审计监控机制研究

2017-05-30 22:00温茜茜
关键词:发展历程问题对策

温茜茜

[摘 要] 采取应用研究的视角介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发展历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03204

一、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但是其真正发展起来却是20世纪40年代,当时社会形成了成熟有效的会计准则。制度和规则的完善,使当时的企业发展顺畅,财务舞弊的可能大为降低,财务审计工作量不断减少。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逐渐发展起来,渐成规模,不断成熟和完善。[1]

国内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历程较短。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提出建立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机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单位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企业经济效益内审理论的普及,也使企业的审计目标发生转变,由侧重真实合法性的审计,逐渐过渡到评价经济活动效益效率性的审计。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桎梏,调整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模式,改善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惯性思维,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明确

关于审计职能,主要的观点有如下几种:一是单一职能论。审计的职能只有监督,只要发挥好其经济监督职能也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是二职能论。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审计既是经济监督,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三是多职能论。不仅包括监督、评价,还包括鉴证、反馈等,该观点丰富了审计的内涵。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并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类型,才能真正发挥出经济效益内审的作用,使得企业经济效益飞跃发展。[3]

(二)独立性不够强

审计本身就有独立性、客观性的要求,若是受到外力的影响,审计的公正性、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等也就无法保证。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独立性上存在欠缺,得出的审计结果不够客观。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就很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经济监督。企业不但要有十分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还要从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结构的独立性。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还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如经理机构或其他部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同时兼任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部门的领导,这样“身兼数职”,使其很难从不同的岗位角色去思考问题,势必会影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4]

(三)审计效率不高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起到监督、评价、鉴证、服务等作用,审计不但要做到位,保证质量,还要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将处于不利地位。部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低是由于企业对审计资源的分配不当导致的,若不将组织风险管理、审计计划优化等纳入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范畴,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很难开展。目前,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很难有针对性地审计,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企业要想真正促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必须在提高审计效率上下足功夫。

(四)人员素质偏低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适应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一方面要熟悉财务会计业务,还要加强对经营、内控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审计岗位的胜任力。除了综合素质偏低之外,部分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热情、信心、职业道德也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若不改变,不仅会使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如同鸡肋,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审计职能重新定位

只有准确定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职能,才能有序地做好相应的审计工作。目前,企业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存在两个定位误区:其一,片面强调监督职能。很多企业持单一职能的观点,认为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唯一职能就是为了监督,应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真实合法性审查上。这種观点实际上并未考虑到现代企业面临的新状况,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职能同样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的。其二,过分强调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部分企业过分突出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认为除了监督之外,还有管理、鉴证职能。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除了监督、服务职能外,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其他职能也同样具有,却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职能的发挥不过体现在监控、反馈、评价等方面。

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内审的完善和发展。经济效益内审是以监督控制为基础,以评价服务为辐射,以监控、管理辅助为方式,坚持独立性、客观性的一种审计类型。[5]

(二)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一要改善管理体制。在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应着力完善其管理体制,只有从制度、机制上明确了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应调整审计的重心,由以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应该将以往的以查处违规违纪为主,逐渐转为以内控审计、绩效审计为主。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尚无法保证,和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关系,甚至审计部门领导兼任其他部门的领导,这样的制度、机制设置使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无从获得。内审部门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具有独立性,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上报。二要巧借外部审计。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至关重要,但是这种“内部”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就以往的惯例来看,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部门负责审计的一般是二级企业,也就是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而不对集团或是一级部门进行审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实际的审计面临来自高层和“熟人”的阻力。鉴于此,企业可以考虑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人员之前,企业应该将自身的审计目的、审计要求提出来,然后将目的、要求给委托的注册会计师,让其来实施审计。在这个过程中,内部经济效益审计部门人员要给予配合,尽量为外部的审计力量提供帮助,深层次的审计则交给注册会计师,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避免人际关系对内部审计的影响,还能借助外部的优秀审计力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种审计方式,既充分利用了企业内部审计资源,也利用了外部的优势审计力量,两者互补,弥补了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的不足,同时,引入外部审计力量,也保证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一举两得。

(三)着力提高审计效率

企业在完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有步骤、有计划地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审的效率。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风险划分。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应对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进行划分,将其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二是风险的评价、认定。在确定风险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价与认定,比较典型的评价、认定项目有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治理改善措施是否可行、关键控制点设置是否合理等。三是风险管理控制效果分析。完成了风险划分、评价、认定后,还需要对风险管理控制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这三个流程,便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之后再根据风险级别分类,分配审计资源。按照风险级别划分,级别越高,分配的审计资源越多。只有先分类、评价,再分析效果,才能抓住影响审计效率的关键,更好地分配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四)提高人员素质

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都不是专门招聘而来的,而是从企业的其他部门转行过来的。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不仅缺乏审计专业知识、技巧,还没有成熟的审计方法体系和足够的审计技术工具,难免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加强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是为了让审计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后续教育是为了使审计人员的素质符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要求。其二,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应该制定任职资格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资格认证制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招聘的专业性,也可以更好地规范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一举两得。其三,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只有深入生产经营一线,才能使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各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同时还能提高其观察、思考、调查能力,打好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关系,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五)丰富审计方法

审计除了既定的规范、规则外,在方法上并没有绝对的限制,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可以选择差异化的方法。当前,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持续性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丰富审计方法势在必行。其一,计算机审计方法。该方法使审计领域有所扩大,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借助計算机网络,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这样,企业便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对策。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本身有监督、服务两项基本的职能,为了更好地将这两项职能发挥出来,为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审计信息,企业应该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审计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系统,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抽样审计、效益审计。还需要积极引入其他辅助审计软件,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使企业经济效益内审发挥最大的作用。其二,即时审计方法。企业需要把握审计信息需求快捷的特点,积极引入即时审计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信息需求快捷的特点在知识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侧重于事前、事中审计,以往的审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发展的要求。为了创设即时审计的环境,企业应该准确把握企业特殊的经营控制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内审人员的才智、经验和技巧作具体的量化和要求,并且使用各种适时审计方法对企业采购、生产、广告、开发、环境等活动进行审计。

(六)优化审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的保障,要发挥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就需要对其工作环境将进行优化。其一,重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凸显内审人员地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更为复杂、激烈,社会、政府监督体系日益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监督,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势在必行。应该加强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在企业的制度、体系框架内提高内审人员地位。其二,完善企业继续教育制度。企业的经营发展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有了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将转化为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为了让内审人员满足这种要求,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企业对于内审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仅体现在业务素质方面,更应在精神面貌方面。在业务素质方面,既要有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有经营管理、法律、计算机、语言等综合知识;在精神面貌方面,除具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感外,还要有服务他人的观念,良好的个人形象。总之,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其三,使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规范化。如今企业的管理更为科学化,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更加规范。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制度,着力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建立完善、规范的业务的流程,可以促使内审人员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促使其完成高质量的核查审计工作,让审计行为更加规范化,更好地推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发展。

四、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企业中均得到了重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改善,将直接影响企业内审、内控水平,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辉.论经济效益审计[J]. 财会学习,2015(12): 126127.

[2]盖万义.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探讨[J]. 时代金融,2013(33): 9.

[3]冯欣荣.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3(32): 114+116.

[4]杨柳.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224.

[5]赵瑞岭.试论经济效益审计[J]. 社会科学论坛,2006(3): 60.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