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评注读本》《广注语译〈史记〉精华》ず汀栋谆啊词芳恰刀帘尽啡者之关系

2017-05-30 22:29陈睿赵望秦
关键词:白话读本精华

陈睿 赵望秦

[摘 要] 《〈史记〉评注读本》,秦同培选辑,民国十三年(1924)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秦同培注译,宋晶如增订,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由世界书局初版,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四版;《白话〈史记〉读本》,秦同培注释,宋晶如校订,2007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对这三本书内容的比较分析,辅以多方资料的考察,大概推知《〈史记〉评注读本》《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白话〈史记〉读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广注语译〈史记〉精华》是以《〈史记〉评注读本》为底本参照进行修订的,《白话〈史记〉读本》则是在《〈史记〉评注读本》和《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的,它将二者融汇起来。三本书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又不断整理修订、进步的关系。

[关键词] 《〈史记〉评注讀本》;《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白话〈史记〉读本》;关系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08603

《〈史记〉评注读本》是秦同培从浩瀚的《史记》篇章中选取120篇辑录而成。此书分三册,每篇的结构依次是:正文、评、注,以及译俗。评是对正文进行整体性的论列,有论其写作手法,有评价人物性格形象,有褒贬人物行为,有评价历史是非功过,还有对整篇文章进行结构分析的;注则是对文章中所遇到的国家名、城市名、民族名、古人名、爵位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而译俗是尽量以白话的方式对文言正文进行生动、口语化的译读。评、注和译俗的附加,都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学者依此阅读,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史记〉评注读本》可谓一部通俗性普及型的《史记》选本。这与秦同培的生活年代、工作性质以及专业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开始冲击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大门。进入民国后,则国门大开,西方的思想及制度一涌而入。在此大潮下,文化教育事业转型变化的速度和深度尤为突出,成就也最为显著。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华东和华南沿海一带走在最前面。尤其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通航及停泊的便利条件,占得先机。首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都市,进而辐射到江浙两省,由此产生了一批或完全地接受、或有条件地接受西方各种政治思想和社会制度的或为全新式的、或为半新半旧式的知识分子,他们既积极地宣传,又努力地实践。于是,在江苏的教育界和出版行业涌现了一批被称为“苏派”的新式教育家和新式出版商。他们多在新式学校教书育人,在新式出版机构编写和出版新式教材。其中,江苏无锡的秦同培则是兼而有之,既先在无锡东林小学堂等新式学校担任教课老师多年,具有了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新式出版机构担任编辑多年,具备了专业的编辑工作经验。所以,秦同培到世界书局工作后,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编辑、出版了大量的语文课教材,以及与语文课教学及学习相关的辅导教案、课外读物。他凭一己之力编辑出了供学校教育使用的语文课本等专业书籍,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苏派”教育工作者中亦是名列前茅。而他曾参与编辑的语文教材有《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教授法》、《共和国教科书教授法》等多种。另外,秦同培还编撰了《〈史记〉评注读本》、《〈国策〉精华》、《〈国语〉精华》、《〈两汉书〉精华》等注译本,这些显然是供学生可在课下阅读,从而提高通俗性的普及型读物。秦同培还曾在学校教授语文知识,又在出版机构编辑语文课本,十分熟悉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材使用的情况。于是,他在编撰《〈史记〉评注读本》这部普及型的《史记》选本时,当然会照顾到学生及一般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今日再读《〈史记〉评注读本》仍旧不难发现这一明显特征,即选文的精华性、评语的简明化、注释的广泛性、译文的口语化。

秦同培编写的著作虽多,但他似乎对《史记》情有独钟。民国十三年(1924)出版《〈史记〉评注读本》后,经修订,又于1936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广注语译〈史记〉精华》是秦同培注译,宋晶如增订,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版,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版。《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从整体框架上看,和《〈史记〉评注读本》有以下几处不同。

1.《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删去了《〈史记〉评注读本》中所有评的部分,即每篇文章分为三部分:正文、注释、语释。(名称也和《〈史记〉评注读本》略有不同,《〈史记〉评注读本》称其为正文、注、译俗)

2.《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为130篇,较之于《〈史记〉评注读本》多了10篇。这10篇分别为:《郑国渠》节河渠书,《陈涉太息陇上》节陈涉世家,《留侯赞》节留侯世家,《陈平微时》节陈丞相世家,《子游为武城宰》节仲尼弟子列传,《曹沫劫齐桓公》节刺客列传,《高渐离以筑击秦王》节刺客列传,《扁鹊见齐桓侯》节扁鹊仓公列传,《汲黯矫诏发仓粟》节汲郑列传,《郅都谏救贾姬》节酷吏列传。所多出的10篇除了没有评,注解以及译俗皆有。

3.《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的某些注释和《〈史记〉评注读本》亦有不同。如:《五帝本纪赞》中,关于“荐绅”的解释。《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即缙绅也。荐绅,古字假借。”而《〈史记〉评注读本》中:“即缙绅。荐绅,古通假字。”关于“雅驯”的解释,《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的解释为:“驯,顺也,谓雅而顺理也。或曰驯,训也。谓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训。”而《〈史记〉评注读本》注释为:“驯,顺也。谓雅而顺理也。或曰驯,训也。谓□□之训解,可信者也。”(由于《〈史记〉评注读本》底本漫漶不清,故而一字一框代不清之字)从这两个例子来看,二者尽管在注释中所表达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史记〉评注读本》的语言、语句表达方式的确仍然稍有区别。

总体而言,由《〈史记〉评注读本》修订整理而来的《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其并无太大差别,在保证《〈史记〉评注读本》内容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对《〈史记〉评注读本》中的有些错误进行了校订,这也正是《广注语译〈史记〉精华》进步及有价值的地方。如:《〈史记〉评注读本》中,把“钟离眜”的“眜”字统统写成“昧”,把“曹沫”的“沫”字均写为“沬”,《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对其都进行了修改。《〈史记〉评注读本》中的《高祖功臣年表序》正文错节《礼书》,译俗有大段脱文,《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参校他本对其正文及其译俗也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史记〉评注读本》中,《管子列传》篇将“颍上”中的“颍”字错写为“颖”,《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对正文、注释以及译文中的“颍”都作了修改。《〈史记〉评注读本》中,《栾布列传》篇的译俗部分“过了几年,彭越到荒野中去做强盗”中将“彭越”颠倒为“越彭”,《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则作正确的“彭越”。《〈史记〉评注读本》的《冯唐列传》中,关于“莫府”的注释如下:“古者出征为将,治无常处,以幕为府。莫,当作幕府。”根据正文“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可知,“莫,当作幕府”中“莫”,后当脱“府”字。《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的注释则补“府”字,其注释为:“古者出征为将,治无常处,以幕为府。莫府,当作幕府。”此外还有,《李将军列传》中“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中的“云”字,《〈史记〉评注读本》作“雲”,误,《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对其进行修订并作“云”。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对《〈史记〉评注读本》中的错误进行修订整理后的进步之处。然而,《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依旧保留了《〈史记〉评注读本》中的一些错误,未对其进行彻底修正。如,《缪公霸西戎》的译俗:“直从上圣黄帝设起礼乐法度来,他自己首先依这法子做去,仅不过弄得小治罢了。”《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史记〉评注读本》均作“黄帝”为“皇帝”,俱误;《李少君却老方》中的注解“柏寝”,其注释为“地名,在今山东饶广县东北”,《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史记〉评注读本》均作“广饶”为“饶广”,俱误;《汉武塞瓠子决》中正文“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中的“堵水”,《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史记〉评注读本》均作“渚水”,俱误;《陈轸诳韩绝秦》正文“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榖将以楚殉韩”中的“殉”字,《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史记〉评注读本》均作“徇”,俱误……这样的例子也有许多。由此可以看出《广注语译〈史记〉精华》的不足之处,即对《〈史记〉评注读本》中的错误没有进行彻底修改,而从另一面来看,《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仍具有整理和修订的价值和必要。

《史记》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和文学著作,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且巨大,但其原文卷帙浩繁,语言艰深,普通读者难以通读和领会。《白话〈史记〉读本》则弥补了这一不足。该书依据世界书局1936年8月《〈史记〉读本》,即《广注语译〈史记〉精华》这一版本重新排版校订,补入初版,即《〈史记〉评注读本》中评的部分,完整再现了《〈史记〉评注读本》的原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白话〈史记〉读本》全书皆用简体字,共130篇,其中涉及的篇目和《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一模一样。每篇文章的结构可分四部分:先是评,随后是正文,再次是注释,最后是语译。较《〈史记〉评注读本》所多的10篇,《白话〈史记〉读本》依然是只有正文、注释以及语译而没有评。通观全书可以得知,《白话〈史记〉读本》仅是对《广注语译〈史记〉精华》这一版本的重新排版,内容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对《广注语译〈史记〉精华》中出现的某些错误依旧没有修订。所以,《白话〈史记〉读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仍具有整理修订的价值与必要。

经过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浙江图书馆的调查,发现这些图书馆俱未收藏《〈史记〉评注读本》,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本也未说明依据哪家图书馆收藏的石印本进行影印的。《白话〈史记〉读本》的出版说明亦言明:“《〈史记〉评注读本》第一版的年代已不可考……1936年,该书改名为《〈史记〉读本》(据多方资料可知《〈史记〉读本》即《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在翻看此书时,该书右侧注有“史记读本”四字),删去了评的部分,再次出版……《〈史记〉评注读本》在建国后即已失传,即流传到台湾和香港地区,并多次再版。”根据所考察的资料,可以大概了解《〈史记〉评注读本》《广注语译〈史记〉精华》和《白话〈史记〉读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广注语译〈史记〉精华》是以《〈史记〉评注读本》为底本参照进行修订的;《白话〈史记〉读本》则是在《〈史记〉评注读本》和《廣注语译〈史记〉精华》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的,它将二者融汇起来,三本书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整理修订进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秦同培选辑.史记评注读本[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民国十三年(1924).

[2]秦同培,注译.宋晶如,增订.广注语译史记精华[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初版.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四版.

[3]秦同培,注释.白话史记读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2.

[责任编辑]李献英

猜你喜欢
白话读本精华
雏燕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精华”之说欠妥
Kiss and Ride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余光中说文言是白话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