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2017-05-30 10:48郭凯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郭凯利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升,而应用题的解答对小学生的理解计算功底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浅析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应用题教学,让学生在读题和解题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深层含义,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应用题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尤其在应用题的题设中会结合很多生活实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教会他们如何以最快速、最简便的方法来解题。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發挥应用教学积极的一面,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语言教学的重视。理解题意是解决应用题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充分了解题意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建模运算。而现今一些学生看到题目后没有认真读题就埋头苦算,从而造成计算错误。

(2)教学形式单一。现今的数学教学形式单一,过于注重形式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互动的过程,不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忽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这样只有形式上的参与,而没有实质性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收获甚少。

(3)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新课改加强了对教材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将教科书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不重视对书本本身的讲授,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将书本理解透彻,不能在课下及时温习回顾所学的新内容。

(4)解题方法固化。由于有些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再加上應用题题设类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灌输“模式”的思想,即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一定要用什么样的解法,这就造成了学生解题方法相类似,缺乏创新性。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审题能力。要做好数学应用题,审题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性的一步。假设学生没有理解题设的意思,就算后续的计算过程再严密也是枉然。所以,数学教师要在日常课堂授课中创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审题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审题练习并说出解题思路即可,没必要一步一步地演算,以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要让学生慢慢培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生必须知道题设中的内容哪些是关键性的,要善于关注关键性的词句,若字面意思不易理解,还要善于画辅助图来帮助解题。只有这样全方位加强读题能力才能为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长。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的教授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要打破定式教学方式,采取激励教学和互动教学新模式。要想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就要在课堂授课中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若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当堂模拟日常发生的生活情境,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新内容的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程的难点。

(3)注重对教材的把握,更新教学理念。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必要条件。要改善应用题教学的现状,教师就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上,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重点关注新课标对应用题教学的新要求。要摒弃固有的应试教育理念,要向以培养学生探讨意识和合作创新意识为目的转变,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以教材为基础来授课。

(4)突破定式解题思路,学会总结规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对于“现有一个半径为5cm的圆,要在里面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四边形,那么该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一例题,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思考,指导他们要抓住题设的关键性词句,如“5cm”、“面积最大”和“四边形”;其次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或者剪切出一个圆形,然后怎么样才能在圆中画出或剪切出面积最大的四边形;最后再求最大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逐渐掌握解这类应用题的一般技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化归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的,要求数学教师多下功夫来总结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面临的困难,要切合实际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真正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档次。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