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AACSB国际认证推进地方商学院内部治理的现代化

2017-05-30 09:18翟晶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翟晶

摘 要:中国大学内部日益严重的行政化问题和落后的大学管理模式都深深影响到大学的发展。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构建学术与行政相互协调的共同治理的内部治理体系,有效促进地方商学院内部治理的现代化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学院内部;治理国际;认证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37-02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iversity.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case of Business Schoo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so as to set up and implement a cooperative governance system.

Keywords: school intern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measures

一、背景

長期以来,中国大学内部日益严重的行政化问题和落后的大学管理模式都深深影响到大学的发展。二级学院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基本单位,做好院系治理已成为保证大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韩梦洁,2017)。

文章记载了近三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下简称联大商务学院)推进国际认证过程中,理清行政、学术之间关系,落实“教师治学”主体地位,形成了在教授委员会领导下、由骨干教师参与的不同学术组织与原有行政部门紧密配合相互支撑的双翼共振工作模式,促进学院从传统行政管理向学术与行政协作共同治理的现代治理模式转变的具体举措。学院的案例既是在中国国情下,地方商学院推进国际化进程、创建学院特色的有益探索,又为地方商学院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参考。

二、关于学院内部治理

(一)学院内部治理

学院内部治理是指涉及学院教师和职员的职责和权力的配置。具体地说,学院内部治理是合理划分学院内部学术、行政、监督之间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学院内部治理中的关键是落实“教师治学”,体现在维护学术自由和制定学术标准两方面(钱颖一,2016)。

(二)学院内部治理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与现代大学治理相适应的较完备的大学章程普遍处于完善阶段,行政权力在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中仍然占据话语主动权(陶应军,2015),各大学、二级学院在学术资源配置、职称评审、聘期考核、教师评价、甚至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学院发展战略制定等许多工作中, 依然遵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行政权力占据主导地位。即便各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样的学术组织,但其中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比没有行政职务的教师要多,加之这些机构在运作上缺乏有效机制和制度约束,在人员选定上存在一定随意性,久而久之,形成在学院治理过程中,学院中学术组织泛化为行政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这就使得教师治学中其学术权利难以真正发挥。

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治理模式看,教师看重学术治理而对管理与绩效抵触。加之在教师职责设置上,教师参与学院治理工作未被纳入考核、聘任、晋升条件,教师认为参与学院治理耽误其职业的发展与晋升,这也导致教师真正的参与学院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三、AACSB国际认证

AACSB,由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AACSB International) 推出,旨在推进管理教育水平的提升。历经百年的发展,由于其教育认证制度之严、标准之高、影响面之广,冠居全球,世所公认。

AACSB认证的核心精神“使命驱动持续改进”,即每一所商学院在其使命引领下,构建持续改进的机制,并通过实践运行结果证明这套机制有效促进使命的达成。AACSB认证体系涵盖四个部分15条评价标准,第一部分战略管理,第二部分参与者,即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第三部分教与学,即人才培养整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第四部分学术与职业的参与,即师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实践。所有这些标准都在考核学院的各项决策是否与使命达成保持一致且通过规范的管理的流程、严谨制度才产生的,这些流程、制度形成与执行过程中能否确保利益相关人的广泛参与。显而易见,这些标准涵盖商学院发展的所有关键要素。因此,商学院追求认证的过程,就是实现以使命为目标,构建有效的利益相关人全面参与、持续改进机制的过程,而这一机制的形成就是学院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四、联大商务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探索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地方商学院。由于地处北京CDB,着眼于服务区域的发展,主要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2013年,为进一步彰显国际化与应用型的特色,学院加入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成为会员,并借助这一平台,努力建设一所按照国际标准办学商学院。三年来,学院在AACSB“使命驱动持续改进”核心理念指导下,构建学术与行政协调的共同治理模式,圆满完成使命的凝练、战略目标确立,对照认证标准,厘清了差距,制定了战略规划及五年实施方案,也是依托这套治理模式制定了有利于使命实现的师资分类、评价标准,与此同时,重新完善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系统,确保使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环环衔接,不断校准。2016年,学院初始自评报告一次性通过AACSB初始认证委员会专家的审核,标志着学院依照国际标准办学初见成效。

(一)“教师治学”的治理体系建立

使命是学院发展的源动力。2013年9月,学院组织全体利益相关人历时半年,讨论,凝练出符合学院实际又具有学院特色的使命。也正是经历这一过程,全体教职工、学生对学院的使命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学院领导班子更认识到利益相关人参与学院治理的优越性,自此,学院通过组建多种由教师参与的学术组织,形成学院“教师治学”的治理体系,该体系既在教授委员会领导下,围绕学院的重大发展问题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同时,各组织以国际认证办公室为纽带配合相应行政部门,对学院关键问题给出建议,至此学院学术、行政相互协调与配合的共同治理模式逐渐形成。

(二)工作成效

1. 战略工作组参与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

确立了使命后,如何揭示其内涵并将其量化成预期成就及相应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方案成为学院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如果依照传统的行政管理做法,通过行政部门领导讨论形成初稿再征求教师意见,虽然简单、高效,但学术性不够,加之职能部门又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执行人,会不自觉地降低目标难度,涉及自身的创新与变革少,针对教师和教学系系的多,无形加重教师负担,导致教师与行政部门的对立。为此学院成立战略研究组,由院长、各专业中的一名骨干教师、两位研究战略管理的教授、认证办负责人组成。这个组织倾听院领导班子的想法,在两位研究战略的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深入研讨使命内涵,确立预期成就,借助SWOT方法,提出战略目标,选择恰当的战略组合,同时也提出理想状态下战略规划及五年实施方案。然后将此规划反馈给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根据资源状况等提出可行性修改意见,院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才汇总成学院战略及实施方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学院的顶层设计就这样真正上引入教师的参与。

2. 课程委员会探索闭环系统确保培养目标实现

长期以来,尽管学院内部有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往往以第三方身份检查师生的行为、教与学的效果。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教学系部成为被检查对象。教师很难真正参与质量监控。依照国际认证的要求,学院是要建立一套保证学生学习品质不断提升的闭环系统(AoL)。这套体系核心在于创建一套评价办法检测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效得到培养,全体教职工共同查找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某一位教师课程教学问题,自此,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学院院系两级课程委员会即在这种背景下成立。该委员会除了原先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外还吸纳各专业负责人参与,研究学院AoL运行机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两轮的运行显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从专业层面而不是课程层面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

3. 学生课外教育委员会以学生核心能力提升为重点促进课内课外教育融合

以前课外教育环节由团委、学生处负责。教师时常会抱怨大量的课外活动冲击正常教学。团委、学生处也抱怨学生的课外活动得不到教师支持与指导,水平难提高。国际认证所强调的商科人才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意识、国际视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课内教育很难完成。学院通过成立课外教育委员会,吸纳骨干教师参与,共同探讨课内课外教育的融合问题。比如在学生伦理道德培养上,专业教师就提出打通课内与课外,将社会实践与企业伦理融合,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组合,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听课了解伦理道德课程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教师与管理人员共同设计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并亲自带队开展实践活动,两年来,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显著提升,经过专业与学生管理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水平提升,学院连续两年获得挑战杯国家级大奖。

五、结束语

从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案例不难看出,单一的行政管理或单一的学术治理都存在局限性,学院治理的现代化必然是行政管理与学术治理相互协调的共同治理。

参考文献

[1]韩梦洁.调整校院关系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二级学院治理: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学术研讨会综述[J].搜狐教育,2017,1:4.

[2]钱颖一.学院治理现代化: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

[3]郭書剑,王建华.论学院的治理及其意义[J].江苏高教,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