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2017-05-30 09:18茶古丽·吐尔达红兰杰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科素养提高

茶古丽·吐尔达红 兰杰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从“素质教育”发展到“三维目标教育”,再到当前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真正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向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勇气。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寻求怎样的方式和方法来适应这一改革的需要呢?文章从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设计的检查和评估、开放式课堂建设、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高职院校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47-03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from "quality educa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target education" to the current "core quality education" truly reflects China's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i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dvancement with times and constant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discipline, what kind of attitude should the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ol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form?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d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ussion, in hopes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truct subject core quality system for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Keywords: subject attai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improvement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技能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經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劳动素质技能较高水平的人才。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目标”改革思路,旨在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同时,在教师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自我价值取向的发展;2012年,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并被赋予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对新时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树立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由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了“核心素养时代”,高职院校的任务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深化转型背景下,培育学生们“核心素养”,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展开,它是素质教育和三维目标的升级版,其更具关键性、情感性、情境性、终身性和动态性,从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开发。

二、当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改革从素质教育到三维目标教育,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教育,思路越来越清晰,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与现实教学需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求相比,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做的还有很多不足,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自身技能缺乏

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是“从学校到讲台”的轻一代,他们的理论素养不错,但是专业技能方面还明显不足,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一些医学、工学等应用技术要求很好的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年轻老师,由于缺乏临床、工厂的实习实践经历,以致于出现了课堂教学的枯燥化、死板化、教条化等现象。还有一些老师的情况更为复杂,比如从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本身就缺乏课堂教学的经验,同时还缺乏实践经验,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些老师本身的理论或技能不硬,也就无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过硬的学生。

(二)“双师型”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在引进和培养 “双师型”教师方面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但是,从实际情况以及起到的教育效果来看,还不是很明显。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深入调研考察,发现其中还存在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相当多的专业教师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并未在生产一线进行过实践,从而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岗位的需求变化都缺乏专业的认识和适时的掌握;二是,有些教师虽然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取得证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该证书,而在其实际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技能方面,与现实的学生教育需求,还相去甚远,“双师型”教师更多的是徒有虚名。

(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专业培训方面明显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训进修方面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导致教师无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出现了专业知识逐渐老化、教学方法逐渐陈旧的现象。特别是针对于当前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很多专业教师甚至根本不知道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还在一味地讨论素质教育或三维目标教育等过时的教育理念,这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发展,无疑是不太合适的,在变化迅速的社会经济转型期间,职业教育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深刻变革。

三、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是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教育研究探索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使命,不过由于缺乏经验,开始研究的时间不长,在一些领域还处在摸索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理解不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推进不充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高等职业院校没有能够对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必要的转型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未能适应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需要,等等。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又学科核心素养呢?从目前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观点来看,大家对这两个术语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不过,就大部分的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他们都赞同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人的一种能力和品格,而且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在本文研究中,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整体素质,包含了一个人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水平、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等,并且核心素养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至于学科核心素养,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都一致认为,它是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是具体化的核心素养。比如,罗燕芬(2013)提出,新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实就是各学科素养的有机结合[1];邵朝友、周文叶和崔允 的研究表明,学科教育价值的根本就是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它同时也是学科教学的最终落脚点[2];顾之川(2016)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在对某学科的学习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关键性成就[3]。从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和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是存在密切的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核心素养具有一般性,而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二者是一般和特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应该将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以适应当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二)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欧盟的界定,核心素养至少涉及了八个方面的素养①,而且每个素养还由三个维度构成,即知识、态度和技能[4]。对此,国内外的学者也有相似的观点,他们普遍都认为核心素养应该包括知识、态度、技能、情感、观念等多个层面。但是目前,国内专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大多是从某个具体的学科提出的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而没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适应,出现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比如,林小驹[4]、冷冰冰[5]等从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等方面分析了相应的学科素养,但是物理、化学等这些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没有相似呢?有没有联系呢?他们并没有跳出具体学科的限制,而展开广泛的讨论。因此,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共性与个性。比如,汉语言文学学科就应该更多地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就应该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等等。

(三)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将会,而且必须落脚到具体的学科。因为,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所有活动中,学科教学才是最基本的活动,是提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和“青少年人格全面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教学形态”。[6]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智慧)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更多地重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当然这种提法并没有错误,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以,教师的自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这了一方面,必然会造成其他方面的削弱,比如学生的道德素养、科学素养等。从而造成了很多学生“课堂上知道,课堂后忘记”的现象。因此,在学科素养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还必须跳出“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倡智慧教育,也即是说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结果(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智慧)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

2.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对教育的尊重,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比较于本科院校而言,普遍要低一些,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也相对而言偏低。在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基础上,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开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需求的教學模式,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特点和优势特点,例如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思维开放灵活,但教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能够有效落实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活动方式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单纯依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就能够实现的,它还要依靠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和感悟、对学习经验的不断累积。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从情景教学创设入手,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顺应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和目标,本文提出如下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高职院校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

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比一线的生产实践技能更有说服力了,实践是最好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也不例外,要想更好的向学生们传授专业技能知识,首先自身得有企业一线的实践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从摸清教师家底出发,清楚自身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可行的方案,明确教师实践的内容、要求、时间、地点、考评等,有序地组织相应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和提高,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达成。通过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对接下来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基础性作用,也是保证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检查和评估,促进教师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地专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异化,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教师站在学科的高度,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灵活的学习中,掌握学科的精髓,以及相应的理念和方法。为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做好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设计,减少对学生做出硬性的灌输式的规定,学生们希望的自己能够主动融入到相关学习互动环节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要站在学生们的立场考虑,多给予学生们自我参与、自我发挥的机会。灵活、轻松的互动过程,从心理上拉进与学生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讨论,以及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检查和评估,使得“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三)加强自主、合作、开放型课堂的建设,促进“师生一体”、“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合作和开放型的课堂建设,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行为比、情感占比要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绝对份额。教师不仅在主导教学任务方面要带头,而且在学生学习服务方面,要更好的引导学生。这就是说,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在不同的个性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提出合理的、可行的服务措施。因此,自主、合作、开放型的课堂,就是要力求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所学学科、专业和方向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深度的理解和掌握[7]。所谓自主课堂,就是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加入其独特的特质;所谓合作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中,去反思、感受,并提高其社会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主义、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所谓开放型课堂,则是要求学生在对其体验的对象和视野上,尽可能地实现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以及尽可能多的体验。由此可见,自主、合作和开放型的课堂,是学科核心素养发的需要,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一体”、“师生互动”,让学生尽可能地将其所学所思与社会相结合,从而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建立适应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除了需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外,还需要从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监督和考评。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过程评价标准,并将之与现行的以分数为主的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体系完备的学科核心素养质量评价标准,其内容上应该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个性化特征,其评价手段必须具有多元、变化、发展、联系的特点,其评价结果必须是各种学科核心素养在完整阶段内的综合性评价[8]。以考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的过程评价方案最大的推行困难是其无法量化、显性化。在过程性评价中侧重于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高级评价方式,它是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

①这八种素养分别是:母语素养、外语素养、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素养、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素养、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课程与教学,2013(5):85-87.

[2]邵朝友,周文叶,崔允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4-22.

[3]顾川之.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5-17.

[4]林小駒,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78-81.

[5]冷冰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教育导刊,2015(15):49-52.

[6]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李松林.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J].四川教育,2016(z2):27.

[8]谢金梅.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两个常识[J].四川教育,2016(z1):67.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学科素养提高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