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建设探讨

2017-05-30 09:46徐倩倩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

徐倩倩

摘 要:高校党建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党建与文化育人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在高校党建和文化育人工作方面,要坚持科学指导思想,把握时代特征,通过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实现党建和文化育人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65-03

Abstract: College Party building foster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ulture and boost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cultural education. College Party building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re mutually promoted and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t is necessary to stick to scientific guiding thought and gras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us, Party building and cultural education will be deeply developed.

Keywords: College Party building; cultural education; guiding rol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总体目标,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作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强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校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人。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实现文化育人的总体目标,具有建设性的重要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育人的工作,其本质也是一项文化工作,找准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育人工作的结合点,努力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发挥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实现高校党建和文化育人工作又好又快协同发展。

一、高校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强了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掌握,是文化向着改革发展方向迈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高校加强党建的文化引领作用,对于推进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性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党建是实现文化育人的环境保证

十八大吹响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号角,坚定了走文化强国的道路,这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托和保障,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方向性的指示作用。新时期党中央对文化传承的号召使得文化建设凸显出强烈的时代性、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科学理论体系、价值导向,是在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体现。因此把党的宗旨和文化建设这一任务落实在以文化育人为目标的行为上,是将党建工作扎根于大学文化的环境保证,将党建工作融入文化建设中,将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内化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是响应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党建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是大学文化育人实现的基础。在办学实践中,要实现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及其在大学机构设置中的机制规范和制度引导的关键作用。高校党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组织支撑和政治核心,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和监督者,通过党组织的有效工作,能确保大学文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机制创新,使全校上下各部门之间多角度、全方位、多维度高效协调配合,形成健全严密的组织网络,汇集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全面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建设[1]。因此,要实现文化育人的最终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影响力和传播力,需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黨建作为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以党建带动文化育人的实现。

(三)高校党建是实现文化育人的现实需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世界各国的各种价值观和文化观充斥和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受到西方国家渗透和传播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存在信念缺失、功利化、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要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就要从根源上采取正本清源的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要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守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高校是社会文化思潮集中体现的场所,应承担起时代使命,把握文化建设方向,稳定党建工作大局,进一步强调党对高校的领导,通过改善和加强党建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2],主动应对社会挑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影响,建好党在高校管理的铁军,不断巩固党建的主导地位和在文化育人中的指引作用。

二、高校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

文化育人就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浓厚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既有轰轰烈烈的震撼与铭刻,又有细润无声的教化与熏陶,使学生身在其中、耳闻目染,自然而然地被熏染和养成。同时,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文化育人需要精心设计和着力实施,需要自觉的组织与运作[3]。党建工作就是关键的组织和运作的功能。党建工作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需坚持正确的科学指导,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方法,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断内化文化建设的效果,将文化育人的成果转化为更好更佳的党建工作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水平。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建工作和文化育人的理念

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身具有的传统意义和严肃性不言而喻。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阵地,自身保留高校工作的传统优势,在其发展中,又要摆脱过去一些呆板、单一、枯燥的工作方式,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工作发展的不断巩固原本的组织和阵地优势,又能创新的工作方式,扩大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文化育人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最直接载体,在高校工作中,既有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又在新时期承载同其他各国各民族相互融合、摩擦碰撞的时代任务。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4]。因此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要紧紧围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目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工作方式只会让自身陷入危险和淘汰的局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是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求得发展和进步的依靠力量。

(二)科学规划,坚持正确党建和文化育人的方向

高校党的建设肩负着促进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高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要始终以党建为主线和核心,坚持科学正确的党建思想、党建内容、党建方法,能够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内容参考和方法借鉴,同时,大学文化又可以称为党建工作的活力指数,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两者相互促进,从而保证大学文化建设能够朝着科学规划、兼容并蓄的人才培养模式前进。

(三)有效反馈,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育人工作内容

文化建设是高校积极倡导和重点实践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文化建设这一内容的开展,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任务,以党建为指令,以文化育人为目标,科学规划,不断总结和反馈,在育人工作方面已取得不小成绩。在十八大和党中央的号召下,更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思考,有效反馈,及时根据已有的现实育人效果来不断调整党建工作的导向性和核心内容,不断优化文化建设内涵,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内容来促进文化建设的进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的基本作用

高校通过自身发展,以党建工作为核心,推进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育人的目标,培养新型人才模式。以党建为抓手的工作模式,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大学文化,努力把党的管理纳入到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文化建设当中来。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做到既立足课本,又面向现实

第一课堂是在规定的教学实践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学校组织的最受重视的教学手段。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在两者相互衔接和补充的机制下,承担着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文化育人在第一课堂的体现,最为直接和传统,在时间投入和课程安排上也最为重视。而第二课堂是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形式。要把文化育人的理念体现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以形成校园全方位的“文化气息”:通过传统的课程安排,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选等,让学生学习历史,不忘过去;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文化活动为核心,组织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诗词大会,中国味道,中国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以多元的文化活动体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在过程中,要始终以党建工作为主导,把党建中融入文化建设中,牢牢把握党建的核心地位,又让文化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和发展,做到既立足理论,又面向现实。

(二)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相结合,做到既立足形式,又面向内涵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直接体现,同样,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直接体现,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物质建设是校园建筑、环境、设施等的统一,是物质建设外化于形的直接表现。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物质建设不断形成自身特色。精神文明是物质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是物质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优秀成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文化育人理念体现到高校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中来,既体现国家重视高校事业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又体现高校建设和发展水平的进步,通过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不断推行在高校统筹协调、合力发展的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相结合,建设好校园环境,外化于形,树立校园精神追求,内化于心,做到既立足于形式,又面向内涵。

(三)党建、文化育人与理想信念相结合,做到既立足青年,又面向学生

理想信念是我们在面对所有困难时的精神和灵魂支柱,是我们克服挑战勇往直前的动力,是我们形成良好向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保证。党的思想建设以及作风建设中,其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大学文化也亦如此, 不断教育和感召广大师生,形成一种良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将育人修德功能的灵魂与核心进行充分发挥。在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就是指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中,大学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直接感召和影响着广大师生[5]。要把文化育人体现到学生的信念教育中来,就要通过一系列思想道德和优秀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学习中国优秀理想抱负,如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培育的坚定理想信念,领会其中的精髓和灵魂,始终传承和发扬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党建和文化育人与理想信念相结合,反响了党的号召,是各级党组织加强文化建设,走文化强国之路的体现,更是培养新一代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武器。

四、结束语

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是思想传播的圣地。要建设好高等教育事业,就必须坚持党的建设和领导,让高校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新時期,用科学先进的党建思想,党建内容和党建方法不断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因子,也为文化建设提供环境和制度保证,促进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是实现现阶段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掌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文化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根本保证。只有协调好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两者的良好发展和互动,才能强化党建工作,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最终实现高校事业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非.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互动关系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31-135.

[2]叶昊,赵君.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J].教育论丛,2013(11):169-172.

[3]张德江.文化育人:大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14-16.

[4]程传兴.以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新抓手[J].河南教育,2013(3).

[5]林闻开.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间的“双辐射”机制探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239-240.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高校党建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技术文化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