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2017-05-31 14:08陈吉峰潘文彬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性传播预防治疗

陈吉峰+潘文彬

摘 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名"艾滋病",这是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各种疾病。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男同性恋,吸毒等。潜伏时期较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一些抗逆转录药物来抑制病毒在人体的复制过程。虽然这种方法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有很大阻碍,治疗仍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艾滋的预防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关键词:艾滋病;HIV;性传播;治疗;预防

HIV通过破坏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阻断人体细胞免疫的过程,最终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患上各种疾病。艾滋病因为其高死亡率,长达好几年的潜伏期,难以检测,检测出来后治疗的难度高导致这备受社会关注。一旦病发,身体的免疫系统就被攻破,会很容易地感染各种疾病,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十分巨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采用由种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成和1种有效药物来补充来治疗。迄今为止,美国FDA批准的抗HIV药物主要分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PI、融合抑制剂、INSTI和辅助受体抑制剂共20多种。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传染防治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了艾滋病防治的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也由卫生部起草完毕。其中包括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政府的责任、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等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

1艾滋病的治疗

1.1艾滋病的治疗(中医)

2012年1至10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68802例,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492191例,存活383295例,形势严峻。

艾滋病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目前最有效的是抗反转录疗法,虽然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是患者不但需要终身用药,而且由于副作用,病毒成长的耐药性以及经济的负担都成为了治病的障碍。

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研究中相对于西医降低病毒载量,优势在于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从而降低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搏击全身多个系统)发生率和病死率。中医有“治未病”的思想,可以过早干预无症状的HIV感染期,有效地延缓疾病进程。HAART药物常见有毒副作用等问题,重要可以降低HAART的毒副作用、提高HAART的治疗效果。

1.2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既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以防止病毒的传染,对社会造成危害。

a.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忧郁孤独,焦虑恐惧等症状,此时患者对生活绝望,对生命的悲观。医护人员就该奉献爱心与温暖,倾听患者的诉苦,帮助他们排除负面情绪。另外还需要对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给患者精神支柱和生活帮助。

b.饮食护理:艾滋病患者常常食欲不振,加上疾病对身体的消耗,非常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衰弱,疾病越发严重。此时需要鼓励患者进食,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情况严重的话给予静脉注射,补充营养,维持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c.身体护理:首先要对皇者进行消毒隔离,给患者专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等。患者的排泄物与剩饭菜要永不透水的袋子装好带出房间焚烧。患者皮肤要时刻清洁干燥,口腔也要保持洁净,用生理盐水冲洗。

最后医护人员在护理时要保护好自己,穿戴好隔离套装,定期检查。同时要爱护病人,对自己有信心,不轻言放弃。

2艾滋病的预防

2.1HIV的检测

加强检测,检测的人群主要是吸毒者、孕妇、暗娼、男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长途卡车司机等。农村与城市要统一力度检测,不可疏忽了农村的疫情。对不正规的献血车要严查,医院献血车也要做好排毒工作。医院的手术也要做到洁净,消毒彻底。

2.2加强宣传与个人意识加强

在HIV检测这一阶段个人的自觉性是最重要的,政府及社会机构不可能面面俱到,最需要的是个人要意识到对艾滋的防范。每个人要尽量去医院检查,艾滋的潜伏期很久,不能因为暂时没有症状就放松警惕。同时要规范个人的行为,在性行为前戴避孕套,远离毒品和暗娼,不要出现同性恋之间不妥的行为。而教育机关时时刻刻加强对学生的防艾滋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2.3治疗和关怀

对于艾滋病发的人要给予关怀,温暖人心,这有助于艾滋的治疗。对那些奋斗在前线的医护人员,相应机关要对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社会各界也要给予充分信任抗艾滋需要团结一致。

3结语

艾滋病是人類共同的敌人,即便是现在艾滋病的形势在全国各地也不容乐观,十分严峻。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都事不关己,直到发病时为时已晚。因此要时刻对艾滋保持严肃态度,不掉以轻心,做好防护工作。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会找到对付艾滋病的良策。

参考文献:

[1]祥茂.WHO制定的首版《艾滋病治疗指南》出台[J].中国制药信息,2002(5):55-56.

[2]卢洪洲等.美国2014年版艾滋病抗病毒主要更新内容解读[J].上海医药,2014(21):6-8.

[3]王洪军等.HI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及致病机理[J].细胞生物学,2002(6):334-335.

[4]张丰丰.关于目前艾滋病临床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现代化.世界科学技术,2013(5):901-904.

[5]宋晓燕.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57-258.

作者简介:

陈吉峰(1996.07— )男,浙江台州,本科,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潘文彬(1988.08— )男,浙江杭州,硕士,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猜你喜欢
性传播预防治疗
艾滋病性传播:一个需要正视的话题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章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