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之特征

2017-05-31 16:57黄锦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黄锦

摘 要:科技的创新奖不断推动时代的变迁,而且不同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产生也会直接对诸多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当前时代背景为例,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不断普及与渗透,让更多行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方向,建筑行业就是其中一类。特别是这些科技的作用下,让现在建筑设计也表现出更多差异性与创新性,具备更为明显的特征与特点。

关键词:当代科技;建筑设计;方法的特点

引言

近年来 ,城市化的改造让建筑行业获得明显的发展优势,而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也由此获得新的契机,特别是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当下,对于设计方案而言,已经取得明显的完整化与较补充 而且表现较为特殊化、科学的方式涵盖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形状设计、建筑构造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电脑仿真设计等等。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之特征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当下多数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案分析

在一般条件下 ,落实建筑设计流程时 ,无论是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外形设计、建筑构造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电脑仿真设计,均是运用的关键,当然也是因为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差异性,而更加强化建筑体的实用特征。即如一个居民建筑物的建设,优先需要分析主要的功能需求与功能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按层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下与地上,地下层可以作为地下室、仓库或者停车场,上部分则用于居住,而不同的层级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关联性,则这些也是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而且构造表现为内外两类环境特征,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环境中,要体现设计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分析。相对而言,针对建筑外形设计则不需要考虑功能配置与构造分配,所以建筑外形设计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1]。

2.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特点表现

2.1虚拟构造

一般状况下,很多建筑设计者在明确及完善建筑规划的主要方案都需要借助初步设计图纸以及立体模型以达到相应的目标,因而两者对于建筑设计也体现出更多的引导与建议效果。虽然经过这一流程,多数出类拔萃的设计者已经通过脑部思考构造出可行的方案,但是因为主要的设计使用用具存在局限性,若是要真正将这些思路与设计方法表现出来,则应当首先绘制平面剖析图纸,然后结合三维立体模型图形的构建研究或者三维图纸的绘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典型的三维研究分析方案。但是由于社会需求与公众需求的双重压力,导致建筑设计的繁琐度逐步提升,因而单纯通过联想和思考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多数结构多样、造型各异的三维造型,光靠设计者的苦思冥想很难表现出直观的效果,更谈不上相应的设计了。相对而言,CAD主要特点在其能够实现三维设计效果,当然与最早出现的CAD设计存在差异性,后者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以电脑制图的方式去取代传统手工制图,从而保证制图的精确性与表现力,而其中的图线丢失、构件关联解析、设计纠错以及立体投影、投影位置对应往往难以处理,这也无法发挥CAD软件本身对于建筑设计完成自动化制图的功能。而当下,CAD技术则体现出更加全面的特点,特别是在建筑设计流程中,除了完成简单的制图,同时能够明确设计理念,强化设计剖析,完善功能分配,也是实现不同专业技术融合强化的主要工具。而且其本身也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虚构的工具,即根据建筑的特点、构造以及相关参数确定其对于的三维设计表现模型,然后通过后者明确建筑的各个特点分布数据,同时还能够与其他的三维模型设计及工程项目方案进行管理。若是完全单一图形的纠错,其对应的关联图形也会得到相应的数据革新,特别是模型参数、功能参数等等,也能够充分发挥出设计的优势性,加大设计速度 [2]。

2.2柔性规划

就当下而言,建筑设计与制造行业的主要设计特点还能体现在柔性特征与理念的带入,这种柔性并不是指设计选择柔性材料或者运用柔性的设计结构。而是特指建筑设计过程中不断强化其环境适应性与灵活性。当然,由于柔性理念及技术带入,可以保证多数设计建筑能够满足不同的环境条件特征。而且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升与改变,这也让建筑设计的革新换代十分必要,而建筑设计过程中强化其环境适应性与灵活性,也是當下多数建筑由“刚性”特征转为“柔性”特征的必然需求[2]。而且就目前而言,建筑设计的柔性体系应当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设计的建筑外观与形态应当能够充分适应外部环境改变,不会出现损坏;其二,建筑的内在功能与构造应当能够满足内在环境条件特征要求。所以,对于设计建筑而言,无论是迎合内在环境条件的特征的要求还是应外部环境改变,都应当把握自己内部的承载能力、容纳能力、环境效益以及能耗等多个方面的改变。而且整个构造应当涵盖能够自行更新、恢复的功能。若是将单个建筑体分割成两部分,即服务与被服务部分,那么后者的空间配置与规划应当是相对灵活可变的,而且前者的运输体系以及相关线路设计应当是集成化配置的,这也能够保证“柔性规划”的空间得以预留,同时保证未来建筑内部运输的扩容及相关管线的更替具有一定的潜在基础 [3]。

3.结语

总体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法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信息化网络的不断普及配合VR技术的不断开发,在不远的将来,建筑设计理念及构造一定可以按照设计者的理念进行实体化展现,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直观性与科学性,简化设计流程,从而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磊,左东明,李沉.以人为本的建筑 以人为本的文学——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建筑创作,2013,11(11):102-103.

[2] 沈源,罗杰威.不同几何空间观下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形体语言”的探析[J].建筑师,2014,02(02).70-73 .

[3] 毛良河,郝占鹏. 浅议方法论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关于建筑哲学的一些探讨[J].四川建筑,2013,03(03).9-10.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建筑防火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