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言让作文更出彩

2017-06-01 06:40何长平
关键词:袁枚本子诗句

何长平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语言贫乏。有时搜肠刮肚地回忆课本中学过的好词佳句,但终因知识学得不那么纯熟,运用起来不自如,所以总感到自己的语言干巴巴的,没有文采,不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清代有一位大诗人叫袁枚,他写的诗以新颖灵巧见长,在重视精心磨炼诗句的前提下,也广泛地在生活中找语言。据说有一回,袁枚要出门远行,当时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有个为他送行的朋友颇为惋惜地说:“可惜这满园盛开的梅花不能带走了!”袁枚听了非常激动,并一直把友人临别时说的话记在心中,久久地回味。后来,他写出了“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这句为名家赞赏不绝的优美诗句。

袁枚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作文所运用的语言,我们除了在阅读时注意积累外,平时还要学会从生活中找语言。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人物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各行各业的人,有着各自十分个性的语言。它们或诙谐幽默,或寓意深刻,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如说一个人不识好歹,人们就说“他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讽刺某个人不学无术,就会把他比作“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还有如:“你连这个都不懂?简直就是一个二百五。”“我今天真是倒霉透了,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同学之间要搞好关系,不要学那小肚鸡肠好不好?”还有的口头语极富地方色彩:“这孩子饿了,嚷着让妈妈把一筒面条全煮了。结果呢,剩了一半,真是眼大肚皮小。”这些话语,人们信口说来,卻显得鲜明生动,通俗易懂。难怪有人赞叹:无论多么美妙动听的语言都来源于生活,人民群众是语言的真正创造者。

如果把贴切、趣味性强的生活语言恰当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象,而且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作文的感染力,使文章出彩。如一位同学在《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文中写道:“我的学习成绩一般,可妈妈总要我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爸爸知道了我思想压力太大后,劝妈妈说:‘别那么勉强孩子,什么样的脚穿什么样的鞋,打肿了脸去充个胖子,会害了孩子呀!”你看,爸爸的话虽然浅显,说服力却很强,这真是生活语言的魅力。

著名作家老舍说:“在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散文大家秦牧也曾精辟地指出:一个想写作的人,“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人民的语言。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俄国作家契诃夫随时把本子带在身边,和别人谈话时,每听到一两句有趣的谚语,总要求对方再说一遍,让他记在本子上。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物语言,把听来的妙语佳言记在脑子里,写在本子上,再融进自己的作文中,让你的书面语言生动活泼,何愁你的作文不生动出彩呢!

猜你喜欢
袁枚本子诗句
本子的心愿
扔掉的本子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