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民歌方言研究

2017-06-01 09:17王斐
艺术评鉴 2017年6期

王斐

摘要:阳高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源于阳高方言的沃土,本文试从"方言学"的角度,分析阳高民歌中声母、韵母的特点以及字调对旋律的影响,探索阳高民歌和方言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阳高 阳高民歌 阳高方言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034-05

语言和音乐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天然的联系。任何民族的音乐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歌唱的音调。民歌是所有艺术门类中与语言结合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种表达方式。山西丰富多彩的方言,造就了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山西民歌。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各种斑斓迥异的音调风格,正是各地不同语言音调的升华和凝炼。

一、概述

1.阳高县历史悠久,西汉时设高柳县,唐置清塞军,辽称长青县。金早期仍称为长青县,后改名成白登县。明置阳和卫。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曾改名为阳高卫。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称阳高县,自此阳高县名一直保留下来。

阳高县三面环山,与天镇县形成一个小型盆地。地形北大南小,呈葫芦形。南部的桑干河两岸地势平坦,主壤肥沃,灌概方便,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文化上,积极打造文化品牌,以扩大“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以侯精一先生的《现代晋语研究》一书对山西境内的方言划分为依据,阳高方言被划为云中片,云中片包括八个市县,即: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天镇、怀仁、山阴、右玉、左云。云中片古平声清声母字和古上声清、次浊声母字今声调不同。单字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声收喉塞尾[ ],一般读短调。近年来,对云中片方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同、山阴、朔州、浑源、右玉等方言点,阳高方言与附近方言点的语音差异相对较大。

2.阳高民歌从音乐色彩的角度划分属于晋北色彩区,这个色彩区的历史悠久,远在十万年前,“许家窑人”和“峙峪人”就曾劳动生息在这里。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以及佛教圣地五台山,都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晋北色彩区在春秋战国之时,多属燕赵之地,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密切,因此这一地区的民歌也受此影响比较多,音乐风格上也显示出与其他色彩区风格迥异的特征。

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所记载的67首阳高民歌分析,体裁共分三类,小调、秧歌及山歌。其中,小调类民歌的比例很大,共50首,如:《九连环》《媒妈妈提亲》《小寡妇改嫁》《心上的人儿难再见》《放风筝》《卖老婆》《活人妻回关南》等。秧歌类民歌有10首,如:《十对花》(一)、《八仙庆寿》《三女劝夫》《打后套》《进兰房》等。山歌类有7首,如:《为朋友》(一)、《卖瓜》《搬妹妹》《割莜麦》(一)等。

从题材上看,反映一般社会生活(包括劳动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有27首,如《卖碗》《烂席片》《生娃娃》《卖麻糖》等;反映男女青年之間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的有22首,如《想情郎》《想妹妹》《想哥哥》(二)、《进兰房》《闹五更》(二)等;反映多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历史人物、历史传说的有12首《卢占奎刁人》《康老八刁人》《画八扇》《十闻名》《张生戏莺莺》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他们对自己悲惨命运的不满和反抗的有6首《卖老婆》《活人妻回关南》等。

晋北色彩区的旋律形态和晋中、晋南色彩区不同,它并没有表现出婉转、柔美的特征,反而在情感表达上很直接,是晋北人民豪爽、直畅、明朗性格在民歌中的具体反映。曲调上也较为轻松、愉快、活泼,跳跃性强。

调式基本以清乐音阶为主,兼有少量的雅乐音阶,无燕乐音阶。从67首阳高民歌分析,绝大部分是徵调式,其中33首为六声音阶,大多是含有变宫的六声音阶,但也有极个别是含有清角的六声音阶。

此外,清乐七声音阶有13首,七声雅乐音阶2首。

二、阳高民歌的声母特点

阳高民歌中有21个声母,分别是:[p、ph、m、f、v、t、th、n、l、ts、tsh、s、 、t 、t h、 、k、kh、 、x、 ],其中的19个(含零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是一致的,[v、 ]两个声母是阳高民歌所特有的。与普通话声母一致的19个声母中,[m、f、t、th、l、 、k、x]与阳高民歌的声母是一对一关系。其余的声母和普通话的声母并不是都存在对应关系。

1.阳高民歌中[v、 ]两个声母是特有的。阳高民歌中用[v]作声母的字,与普通话声母中用 [u]开头的合口呼零声母字是对应的。如:

云里头打闪雾[v 24]里头明,为朋友好比那迎喜神。——《为朋友》

一碗碗[v 53]凉水照照底,你把妹妹当成一个九天仙女。——《你把妹妹当个啥》

我[v 53]们这地方靠河畔,大闺女爱上个扳船汉。——《搬妹妹》

莜面窝窝[v 31]苦菜汤,又顶饥来又打凉。

——《割莜麦》

洋烟本是外[vei24]国生,进在咱中国害咱好黎民。——《种洋烟》

为[vei24]糊口,去逃荒,来到那阳高县。——《活人妻回关南》

你坐在炕头上多么威[vei31]风,我站在那地上多么高兴。——《梦丈夫》

到白天想妹妹上房瞭,到夜晚[v 53]想妹妹睡不着个觉。——《想妹妹》

你把奴家关在屋[vu31],妈妈娘你好糊涂。——《永别离》

哄死的人儿无人偿命,那无[v 312]义的人儿不能和他交。——《定计》

五[v 53]更里来五更,鸡叫大天明。——《听更》

听的乌[v 31]鸦叫,看见树叶摇,落叶使我心惊肉跳。——《隔墙瞭》

娘把女儿全耽误[vu24],妈妈娘你好糊涂。——《永别离》

进了门,把腰弯[v 31],你一弯,我一搀,咱们二人拜的什么年。——《拜大年》

山连山,滩连滩,刘青我何时才能把路走完[v 312]。——《卖菜》(三)

郎想妹呀妹想郎,当中问[ve 24]隔着堵墙。——《倍思妻》

五岁六岁贪呀贪玩[v 312]耍,七岁八岁好呀好姑娘。——《老母教女》

人家的男人经商又务[vu24]农,经商又务农。——《永别离》

腿拉风匣手捏糕,糖豆馅子往[v 53]里包。——《卖油糕》

王[v 312]奶奶你与我说上一个媒,我与你拜三拜。——《张生戏莺莺》

点着你那辞灵灯,歪[vei31]脖又瘸腿呀灰小子。——《骂烟鬼》

我寻上了人家娃娃[va312]们留给你,把我换上二斗米,你们好充饥。—— 《卖老婆》

回朝去难见宋王爷的面,半途路拔宝剑自刎[ve 53]归阴。——《杨门叹十声》

2.阳高民歌中用[ ]作声母的字,在普通话的声母中基本都为零声母字。如下:

阎锡山坐在山西省,黎民们活活受熬[ u312]煎。——《十闻名》

不信你来瞧一瞧,哎[ ei24],不信你来瞧一瞧。

——《卖油糕》

你说那买卖人呀,我也不爱[ ei24]他,他三年一回家,我也等不行他呀。——《小寡妇改嫁》

八怨奴的房,好比女庵[ 31]堂,早晨扫地晚上又烧香。——《卖麻糖》

四更里鹌[ 31]鹑,啄啄儿啄啄。——《定计》

日落西山点着灯,没老婆的人儿怎安[ 31]身?

——《没老婆》

3.阳高民歌的声母和普通话声母对比,也有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情况。本文主要以阳高民歌聲母一对二举例,如下:

部分普通话声母中的[s]、[ ],阳高民歌中读[s],如:

三[s 31]番五次又哄我一遭,哄死的人儿无人偿命。——《定计》

爹爹他死[s 53]在草滩,丈夫他入九泉。——《活人妻回关南》

九条龙来真威风,一年四[s 24]季显神灵。——《九条龙》

这个山[s 31]上瞭见那个山上高,也不知道哪个山上长着好樱桃。——《光咚采》

大同府,靠沙[sa31]河,我家那员外本姓罗,姐呀姐呀,本姓罗。——《大同府》

正月里十闻名,阎锡山坐在山西省,各样的税科数[su53]不清。——《十闻名》

又如,部分普通话中的声母 [ ]、[ ],阳高民歌中读[ ]。

这种海棠虽然新,哪比爱妻美娇容[y 312]。——《看花花》

云里头打闪(呀)雾[u24]里头明,为朋友好比那迎喜神。——《为朋友》(一)

哥哥给人扛长工,自己的身子你要[i u24]自己疼。——《想哥哥》(二)

一么更子来,月牙儿[ r312]照窗台。——《定计》

压得我腰疼腿又酸,汗水淋淋如雨[y53]点。——《卖菜》(三)

叫一声卢占奎爷[i 312]你是听:我的快抢共有二百根。——《卢占奎刁人》

三、阳高民歌的韵母特点

阳高民歌有35个韵母和普通话的39个韵母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相比之下,有两个韵母即[i、y]与普通话无论是读音还是其搭配都是完全相同的。具体如下:

那船上又坐一个江[t i 31]呀么江河女,活活爱死人。——《撑船》

叫声妹妹(呀)你是听,咱二[ r24]人为朋友能(呀)不能?——《为朋友》(一)

婆婆呀,你与我为儿[ r312]说上几句知心话,婆娘!——《永别离》

小[ i u53]宗保去巡围出阵去招亲,招亲不该招桂英。——《杨门叹十声》

我的爹爹呦我的妈妈呦,我描[mi u312]眉打鬓叫人家谁来看?——《盼丈夫》(一)

我寻大娘[ni 312]把刺挑,疼死个奴家了。——《摘花椒》(一)

叫一声卢占奎爷你是听:我的洋[i 312]钱共有八大瓮。——《卢占奎刁人》

康老八真有[i u53]名,跨上红马扛上枪,整天去刁人。——《康老八刁人》

大雁回家孤雁吼,想妹妹的日子在后[xi u24]头。——《想妹妹》(二)

惊得鸡也叫,大黄狗[ki u53]也咬,他的爹爹出来了。——《隔墙瞭》

叫一声刘[li u312]土鳖你是听:你若不交枪和钱就要你狗命。——《卢占奎刁人》

九条龙[lu 312]来真威风,一年四季显神灵。——《九条龙》

八般武艺统呀统[thu 53]统会,伪娘我再给你寻婆娘。——《老母教女》

止不住两眼眼,泪珠往下滚[ku 53](咳咳)。——《定计》

小妹妹四[s 24]下里来打听,哥哥你甚会儿才能起程。——《想哥哥》(二)

爹爹他死[s 53]在草滩,丈夫他入九泉。——《活人妻回关南》

只[ts 53]估划回朝搬来大兵,埋伏下血手印一霎时它绝情。——《杨门叹十声》

红的是[s 24]花椒,绿的是枝俏。——《摘花椒》(一)

五更里来五更,鸡叫大天明[mi 312]。——《听更》

行[ i 312]此急忙下马观,李万上前拍门环。——《心上的人儿难相见》

招亲[t hi 31]不该招桂英,穆桂英他发了威眼里无公公。——《杨门叹十声》

我寻[ i 312]上了人家娃娃们留给你,把我换上二斗米。——《卖老婆》

吃足你那烟,说[sua 31]的天花转。——《骂烟鬼》

从早等到,日头落[lua 24],单等你妹妹嫁呀么嫁给我。——《劝三哥》

四、阳高民歌中的儿化音

“儿化”音一般用[r]来标记,是指读某个音节时带卷舌动作的现象。阳高民歌的35个韵母中,除卷舌的两个韵母[ r]和[ ]外,剩下的33个韵母是全部可以儿化的。阳髙方言有5个儿化韵母,分别是 r、 r、i r、u r、y r,它们和原韵母的对应关系如下:

儿化后的词就是儿化词,儿化后的词大多数语义、语法功能与原词相同,语体上表现为浓郁的口语色彩。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所记载的67首阳高民歌中没有出现[ r]、[y r]两个韵母的儿化音,其余儿化音如下所示:

五、阳高民歌中,旋律受字调的影响很大,大部分旋律是符合字调走向的。举例如下:

阳高民歌《为朋友》中“声”的字调是31,“喜”的字调是53,旋律走向均为下行,二者完全一致。

《盼丈夫》中打上一点的“一”的字调是31,旋律走向为下行,二者完全一致。

阳高民歌《盼丈夫》中“可”的字调为53,“我”的字调53,“寸”的字调為24,“金”的字调为31,四个字的旋律与字调走向完全一致。

阳高民歌《盼丈夫》中“主”的字调为53,“见”的字调24,旋律的走向与字调完全一致。

如图所示,民歌《逛庙会》中“有”字调为53,“这”的字调为24,“棵”的字调为31,“槐”字调为312,旋律走向与字调完全一致。

阳高民歌《拜大年》中“过”的字调为24,“大”的字调24,“一”的字调为24,“天”的字调为31,四个字的单字调都为下行,旋律亦如此。

民歌《称葱》中“卖”字字调为24,“不”字字调为24,旋律与字调完全一致。“人”字字调为312,“通”字为31,旋律上分别加了前倚音,使旋律完全符合字调。这样唱起来就非常贴近阳高方言的读音,使得民歌就产生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当然,也有个别倒字的现象出现,如歌词中“理”的字调为53,而旋律为上行,不符合下行的字调特征。

阳高民歌《生娃娃》中“上”的字调为24,“绣”为24,“花”为31,旋律走向与之十分符合。“床”“鞋”二字,虽后面加有衬词,旋律依然符合字调312的走向。“正”字字调为31,旋律走向为上行,旋律不符合字调。

六、结语

各地的民歌都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受方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语言的音调有时可以转化为歌唱的曲调。李世斌先生曾指出语言“音素”与音乐“乐素”对形成音乐风格色彩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民歌是人民自己创作的,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根源。它源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流传于民间,带有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环境也随之不断的改变,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能用方言演唱当地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导致民歌少了些“质朴”感、“乡野”味。

方言是民歌的依托,民歌靠方言的沃土滋养。用阳高方言来演唱阳高民歌,使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能够充分的表达与传承。它虽不像河曲民歌、左权民歌那么璀璨夺目,但作为山西民歌的一个色彩,有其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样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赵鑫赟.山西阳高方言语音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