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剧中的彩调元素

2017-06-01 09:19李可燕
艺术评鉴 2017年6期
关键词:元素

李可燕

摘要:仫佬剧是独具仫佬族特色的一门表演艺术,是集民族舞蹈、神话故事、歌谣、史诗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体。仫佬剧的产生和发展在保留仫佬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彩调的唱腔、表演、语言元素深深地影响着仫佬剧,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但又各自独显自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仫佬剧 彩调 元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043-03

仫佬剧是独具仫佬族特色的一门表演艺术,是集民族舞蹈、神话故事、歌谣、史诗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体。仫佬族在历史上一直是个杂居的民族,他们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有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仫佬剧的产生和发展在保留仫佬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把其优点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仫佬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彩调了。

彩调是广西民间地方戏,是人们公认的“快乐的剧种”,《罗城县志》(1802年修,即清道光年间)记载:“初一至十五日各门首挂灯,敲锣打鼓,放鞭炮。夜则演故事、舞龙灯,或舞狮子,或唱采茶,或唱杂戏。”快乐剧种的来源主要是它剧目中蕴含着大量的活泼的因子,丰富的喜剧性因素。彩调的这种因素给热爱唱歌、唱戏、看戏的仫佬族人带去欢乐,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也为仫佬剧的创作、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彩调可谓是仫佬剧的前身,在每一部仫佬剧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映射出彩调的元素。

一、仫佬剧中的彩调唱腔元素

仫佬剧来源于依饭节舞蹈和仫佬族民歌,仫佬乡民在有几百年历史的依饭傩戏上与神调侃、嘲弄神,已处在由娱神的叙述体到娱人的代言体过渡的“仪式剧”阶段。仫佬剧的唱腔、伴奏音乐、身段组合,是从依饭傩戏歌舞和广泛流传的仫佬民歌中汲取了营养。所以说,“古老的仫佬族依饭傩事活动,乃傩戏之初级阶段,哺育了仫佬剧的诞生”。仫佬族民歌唱形式即同声二部男女两两对唱形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的一种歌唱形式。二声部以高音为主旋律,低音多为节奏性持续音的衬腔织体。在仫佬民歌唱词结构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结构,按民歌唱段分有二字腔、三字腔、四字腔等十三种字腔。唱词组合长短不一,交错组合,因为唱词结构的不同,每种句式歌腔也有所不同,歌腔句式的押脚韵也根据唱词字数、唱段的不同,在唱段押脚韵的形式类型也不同。比如六句腔,唱词33字数的仫佬民歌《叹苦情》:

家穷难成双,

好比旱田难下秧!

一夜五更睡怪梦,

想妹慌!反来覆去,

草席磨断九条钢。

歌曲在第一句,二、四、六句押脚韵,唱词字数结构为5、7、7、3、4、7结构。34字民歌:

想双想,心里烦,

想起同年水下滩!

饭到嘴边咽不下,像吞沙!

卡喉卡颈,四两米粥吃三餐。

歌曲在第一句,二、六句押脚韵,唱词字数结构为(3、3)、7、7、3、4、7结构。仫佬剧音乐唱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仫佬族人民的生活形态。由于仫佬语在音节构成上和同语族的语言相近,因此把仫佬语原话运用到戏剧的表演过程里就会出现歌腔对译拗口,曲调不押韵的现象,违反了仫佬民歌字腔结构形式和民歌创作的音韵原则,体现不出仫佬族民族音乐特色。因此以仫佬族民歌与依饭傩戏唱腔元素为基础,为了仫佬剧演唱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仫佬族和各族民间戏剧家所传的1949年前经常表演的彩调剧目得到了挖掘、整理、记录、上演。当时的罗城县境内就有业余彩调团50多个,农民业余演员上千余人。1980年至1984年,仫佬族地区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小长安等地能保持每年重大节日演出活动的农村业余剧团就有70多个,以排练和演出传统剧目彩调为主。其中《王三打鸟》《三看亲》《阿三戏公爷》《王二报喜》《地保贪财》等优秀彩调剧目更是成为了几个不同时期的代表剧目,深受群众喜爱,百看不厌。仫佬剧在剧目创编上把彩调戏剧丰富的唱腔形式吸收到仫佬歌腔里面进行融合创新,即保留了仫佬歌腔的地方特色又具有彩调唱腔的节奏明快、活泼诙谐、唱法灵活、旋律性强、戏剧化程度较强的特点。传统的彩调剧目音乐唱腔有79首之多,由行当腔、人物身份腔、舞台行为腔、劳动腔、路腔組合而成。行当腔包括“老旦腔”“丑角腔”“旦角腔”等各种表演各行当的专用唱腔,在塑造行当人物形象与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行当腔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情绪变化灵活运用,达到刻画角色行当的目的。唱腔曲调风格,音乐形象与各人物形象相吻合。

如《潘曼小传》中的潘曼唱腔1:

我在山上打虎,

我在水里斩蛟;

你上山来捉我,

我去捣你老巢;

你下水里追我,

我进你肚里把心掏。

唱腔2:

望天边浮云滚滚,

似乡民争相问候我!

听风声韵幽幽,

如同年思念唤哥哥。

盼我回去,再与豺狼巧周旋,

盼我回去,同戏精怪斗妖魔。

快快快!巧思索,

时间紧,不能拖。

燃眉之急迫又迫,

快学金蝉来脱壳。

前曲轻快活泼,诙谐风趣。后曲深沉忧虑,音乐形象鲜明,听歌曲脑子里就能浮现出一个机智勇敢,情感丰富,有侠义肝肠,为仫佬人民与官家、财主、奸商、恶霸做斗争的鲜活形象。

又如“刁老五”出场唱:

鹧鸪叫咕咕,

一公压众母;

方圆谁有势?

唯我刁老五。

活人见我怕,

死鬼见我哭。

碰我刁老五,

阎王也让路。

曲调似吟似唱,说唱结合,典型的彩调“强盗腔”唱腔形式。观众只要听到这样的腔调,就懂是什么样的舞台人物形象。舞台行为腔包括“饮酒腔”“敬酒腔”等以预祝丰收和饮酒畅谈为内容的唱腔,曲调高亢,气氛热烈。劳动腔包括“挑担腔”“划船腔”等,与劳动生活相吻合,曲调轻快活泼,节奏感强。

彩调戏剧唱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仫佬剧音乐唱腔创作提供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创编思路,在仫佬族特有的同声二部男女两两对唱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声部演唱形式和和声伴唱形式。以依饭仪式音乐和仫佬民歌的为基础,有机的融合吸收彩调戏剧唱腔元素整理和创编了二十八段歌腔。

《潘曼小传》中依饭节前夜场景,潘曼和婕化的对唱体现了仫佬族“走坡”约会时唱的“结双歌”,其民族韵味蕴含了彩调“通用腔”“黄花腔”表达青年男女互相爱慕,常在情人间互问互答时的对唱和齐唱的唱腔元素,曲调优美抒情,既表现轻松愉快情绪,又能表现复杂的思想情感。融合了彩调唱腔元素的仫佬剧歌腔,具有戏剧的表演风格和仫佬族民族特色,又符合了广大仫佬族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需求。

二、仫佬剧中的彩调表演元素

仫佬剧形体身法源于民间杂项表演和依饭节师公舞蹈,以及民间傩事活动。依饭傩戏《依饭舞》以请依饭节敬奉的36方神灵为主题,请那位神灵就戴上象征该神的面具进行舞蹈身法表演,请不同的神,象征神面具不同,所跳的舞蹈身法也不同,舞蹈动作以罡步为主,有“三步罡”“五步罡”“丁步罡”,动作强烈平稳,舞步迅急多变。“叫魂”法事表演《装身学法舞》,舞蹈动作以36个罡步与10个手诀为主,罡步轻盈多变,以膝盖颤动贯串此终,手诀柔运自如,舞姿优美。但是傩戏的娱人娱神的音乐舞蹈表演中,不管是音乐歌腔还是舞蹈表演动作,由于受到祭祀内容的局限和远古巫文化、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音乐多为祭祀性宗教音乐,舞蹈动作也因为祭祀性音乐偏向佛、道教等宗教术语叫“踩罡布诀”,也称九宫八卦拳术步伐舞步,满足不了仫佬剧戏剧程式动作表演的需要。而在广西地区盛行的彩调戏剧是最能反映地方戏剧俗文化话特征的剧种,其内容丰富,谐趣幽默,表演形式活泼,贴近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爱憎。仫佬剧作为仫佬族地方戏剧,创作内容大多以仫佬族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现代生活为戏剧题材,以“立足民族,广泛吸收,发展剧目,逐步定型”十六字方针为仫佬剧的发展方向,与彩调剧坚持通俗,突出特色,走大眾化、通俗化的戏剧发展道路相吻合。彩调剧的角色行当、表演程式、四功五法、行当套路表演就有432条之多。因此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剧艺术办公室研究团队在得到江波、蓝秋云、杨爱民等专家的精心指点下,以民间歌舞表演、依饭节师公舞蹈的基本动作与造型为基础,吸收和移植了彩调剧的表演动作反复研究探索,根据仫佬族民族特性创编了仫佬剧生、旦、丑三套表演组合和手位罡步组合。也应合了曲六乙先生对仫佬剧“要程式,但不要程式化;要规范,但不要规范化”的建议。让少数民族剧种仫佬剧不仅具有戏曲的表演程式,同时也有别于其他戏曲表演的艺术特点。

三、仫佬剧中的彩调语言元素

仫佬族从原始社会就有群居、群做、群享、群葬的民族风俗习惯。仫佬族民歌的形成与仫佬人们生活习俗、劳动生产、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仫佬人长期与壮族、汉族等民族相邻而居,彼此之间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以及各族之间的经商互惠、通婚嫁娶等因素。许多仫佬人除了会讲本族语言外,还会说壮语、土拐话、唉话等其他民族地方语言,唱这些民族的地方民歌。这些地方民歌经典元素也被融合进仫佬民歌调式中进行改编传唱,因此仫佬族民歌中有仫佬语民歌、壮语民歌、土拐语民歌等多种语言民歌。

例如:仫佬同年歌

望双一年又一年,

结个思双能几年,

日日望双有见面,

房中偷哭泪涟涟。

歌词中用了方言词汇“双”也就是对“对象”的称呼。其他方言词汇如“充刁”(充大头)、“游”(唱歌)、“个阵”(这个时候)等也在仫佬民歌中被采用。方言特色也代表了民族的个性,音调、语调和习惯用语的不同,词字的多样性变化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和趣味性,让观众在词句里体会到民族气息。仫佬民歌中的衬词是民歌中的一大特点,在仫佬民歌的部份歌曲里,每一句唱词都依靠衬词来表达情感意境。仫佬民歌中的衬词有:嘛、个、啊、咧、哪、呀喂、哈、啰喂、尼喂等,其中运用的最多也最具民族特色的衬词是尼喂、啰喂和咿呀喂。

如:我想邀哥上坡游

八月十五是中秋(啊),

我想邀哥上坡(啰)(嘛)游,

托话给哥又不到(的),

寄信又怕旁人(的)收(啰)。

不见哥,我心忧,想哥(啰)多来,

饭到里口难下(啰)(呵 啊的)喉。

(喂 呀喂)。

歌曲运用衬词来加强节奏和情感的表现,以达到完美的演唱整首歌曲,使歌曲结构更完整。仫佬族地方语言的特性和歌唱的衬词语言形成了仫佬民歌柔美、低回、委婉、曲调优美、行腔自由的民族音乐风格。彩调剧的衬词、谚语和歇后语一直在仫佬族地区传播和使用。如彩调剧《王三打鸟》中的“今日‘呀,天气‘呀,好‘啊是好‘呀好清爽‘哪嗬嗨……”彩调剧中的谚语则有“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白天莫讲人,夜晚莫讲鬼”“心急吃没得热豆腐”等,以及地方语言:“鬼仔”“鬼妹仔”“豆腐圆——放心”等这些相同的语言要素也常常在仫佬剧中使用。

四、结语

吸收与融合了彩调剧表演元素的仫佬剧,不但有戏曲表演程式,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仫佬族地方特色音乐文化艺术。彩调元素对仫佬剧舞台艺术表演向正规化戏曲程式表演,由地方小戏发展成为少数民族戏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强,柯琳.民族戏剧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潘琦.仫佬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唐代俊.仫佬族音乐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

[4]《彩调剧词典》编委会.彩调剧词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5]蔡定国.彩调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元素
平面设计中汉字元素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研究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传统图案与现代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
好莱坞励志片两种保守类型创作元素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诸元素
徽州元素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