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对于设计因素的传达

2017-06-01 09:23魏巍
艺术评鉴 2017年6期

魏巍

摘要:作为观者,从理性角度分析,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精品都有自己的美感,这就是理性因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理性因素有很多,例如构图的新颖大胆,明暗线条的完美处理,形式构成的巧妙,整体和谐的色彩,新型材料的运用,理性的数学运算,画面切入角度的独特等等。这些排除在感性因素之外的理性因素,统称为绘画设计因素,也叫做设计形式感。在此,对绘画作品设计因素的研究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从观看者视角研究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探讨绘画作品中设计形式感对绘画创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设计因素 形式感 绘画性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057-03

如何定义设计因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设计”。

维克托·帕巴奈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1992)中提出:设计是赋予有意义的秩序所做的有意识的机智的努力。将一个观念、一个思想、一个计划,通过某种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活动过程,就是技术层面的设计概念。

“设计”这个词表面上就是设想和计划的代名词。设计的解释可以引出设计因素的概念。笔者在这里所讨论的设计因素大体上包括了在做画前的所有准备和预想。例如:捕捉表达事物意向、传达的思想性、构图、安排和布置色彩、总体色调把握、绘画技法表达等等。这一切的作画前期准备都是我们要提前考虑的。失去了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作画就较盲目或者是没有方向。无法预测我们接下来要从哪一步做起,也就不会出现我们想要满意的艺术作品。笔者把这种通过理性整理思路,依照形式规律,避免一些因感性因素盲目操作导致的画面无法掌控和预知的因素,笼统的称之为设计因素。

一、设计因素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绘画创作中,笔者观察和思维的方式偏向于理性。在创作之初,笔者首先考虑的是画面的形式感。构图形式一定要独特,能达到很好的视觉冲击力。这一过程完成以后才会考虑颜色安排、技法表达等诸多因素。就像莫里斯·德尼的名言:一幅画,无论画一匹战马、一个女人体或一个情节,在本质上,它都是依某种组合秩序在一个平面上覆盖色彩。

所有在绘画前的一切准备因素,比如表现的主题以及想法、构图、用色、用笔等等。对美的不同感受是我们表现不同画面的起点,也是出现不同流派和大师的重要因素。心灵所想总会引导我们启发创作的冲动。没有人会对自己想表现的事物无动于衷。没有了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就不会有艺术美感的存在。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有没有具体所要表达的实物,都应该提前考虑画面上的物体与画布或画板之间相应关系,即构图或形式。随心所欲的信手涂抹,不能以抽象、现代主义等这一系列的名词来掩盖我们对绘画的不负责任。这样做也是对绘画的各种流派、主义和概念的曲解和盗用。我们经常讨论画面的色调是否协调;我们对调色板上的颜色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留在画面上的色彩总会去反复的斟酌。这几种对绘画过程与效果思考和审视的具体实例,非常明显的说明了设计因素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绘画中,艺术家体现的对设计因素的理解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绘画表达的独特方法。无论在构图方法、采用的材料、思维方式等,都是画家通过自己的实践真实表达。本文通过对两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分析,说明在绘画前的设计因素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

1.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金碧辉煌”的装饰绘画艺术家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他是七个儿女中的长子,在工艺美术家庭的熏陶下,他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代表作为《接吻》《埃赫特男爵夫人》。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他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保守、泥古不化的运动,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

分析克里姆特的画作有别于一般的艺术家。克里姆特在塑造手法、材料运用上也是独树一帜不同于其他人。由于出身于一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的家庭,他从小就接触和装饰有关的材料,比如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等。他把种种可以用来装饰的东西镶嵌到画面上,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的绘画。在这幅名画《埃赫特男爵夫人》(参见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大面积的运用了金箔。在这幅画中的金箔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一是打碎的金箔运用在背景中,这样的用法使得背景呈现出亚光的效果;二是主体人物的旁边装饰整块贴金箔,呈现出亮光的效果。这两种不同的用法对于金箔这种材质的使用比较充分。对于油画的表现上,带有金属光泽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的使用,但是作者把金箔这种材质的光泽与油画颜料的特性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没有显得金属光泽突兀,反而更好的烘托了主题人物的气氛,显得人物高贵和华美。这种高超的技艺体现了作者对材料运用的娴熟驾驭。在塑造人物装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圆形、方形、椭圆、不规则形状的几何形体围绕在人物周围,组合成人物头饰和衣服,这种处理的方式完全就是装饰性的平面表达法。这种手法与人物的面部手部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一种梦幻的视觉艺术效果。

从构图上分析克里姆特的画作,也可以感觉到很明显的形式感。他的作品把立体的人物和物体做了平面化的处理,把三维的空间尽量压缩成二维,不是在平面上模仿三维的视觉观感。从整体画面上看,他喜欢用类似于直线的分割画面,分别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划出不同区域后运用曲线来局部描绘。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按照不同的造型需求进行穿插和整理。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和他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他的构图带有明显的形式构成感,这种独特的风格更多的融合了设计的理性和绘画的感性。

克里姆特认为:“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把绘画的装饰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因素,并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油画表现形式。

2.卢西恩·弗洛伊德——描绘精神性的艺术家

卢西恩·弗洛伊德,当代英国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他将这种能力带入画作,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

以下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他是如何理性的通过设计画面来表达他自我的精神世界的。

《在两个孩子的印象里的自画像》创作于1965年(参见图2)。从构图上分析这幅创作,作者首先开了一个玩笑。从两个小孩和弗洛伊德本人两种不同的透视关系可以看出是画中有画。主体人物放在了画面的正中,而且采用的是仰视角度。这样的处理给人一种高压的感觉。画面顿时增加了思想精神气息,使人们不自觉的就产生绘画以外的思维活动。从而在一种普通的构图中取得了一种新的不平衡,使画面产生一种强烈艺术感染力。这种形式的追求明确的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加强了画面的神秘感。这是对传统构图稳定感的挑战和突破。

《大卫与艾莉》是他的另一重要作品,创作于2003年(参见图3)。画面上的人物,我们明显感觉到下肢被拉长。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这种变形夸张的手法是他人物作品一个突出的特征。稳定感构图一直都是各种绘画流派艺术家追求的目的。但是,他却主动地通过构图,在画面中营造出极度的不平衡性。倾斜的线条、凝重的棕褐色都会让观看者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人物随时有可能从画面上方翻滚下来。作者通过主观想法,刻意描绘这种不稳定感,加剧了观者情绪上的波动。通过构图和变形来传达作者的精神紧张感。

大胆多变的用色、厚涂法、多次完成,造就的极其强烈的肌理效果。这是弗洛伊德绘画明显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本应细腻光滑的皮肤,在油彩多次遮盖、反复涂抹、笔刷肌理处理中,让人感受到忧虑、不安、荒诞的氛围;感受到变异的个体带来的深刻的人性思考以及人类的脆弱。他通过这种处理办法,使得视觉不仅仅是唯一的一种欣赏方式,肌理带来的心理变化让我们有种触摸人体的感觉。这就是他的理性思维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三、设计因素应用到个人的艺术创作的体会

在笔者的创作过程中,源于理性思维的思考,一直在绘画中追求设计因素的体现。笔者喜欢带有理性成分的画面构成感(设计中概括的称为平面构成)。在画面色彩安排上,微妙变化更能吸引笔者的关注。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古典油画的传统人物、对光影色彩完美追求的印象派、渴望自我内心表达的表现主义,还是多元化表达的现代艺术,于笔者而言,都带有非常明显的自我设计成分,都很明确的知道各自画面需求是什么,怎样完成自己脑中的思维构想。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体反映在视觉中的图像是没有经过归纳的物象视图。客观物象是绘画造型的来源和依据,构图、造型是绘画的基础要素之一。如何把真实看到的场景转化成绘画的图像造型,是处理好画面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寻找符合自身情感和精神价值的画面中,艺术家对客观物象到艺术绘画构图、造型之间的转化理解,体现了不同艺术家各自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需求。

根据自我绘画创作的体验,在可借鉴的设计因素中,提取了对我们创作十分重要的形式因素参与到绘画创作中。形式感展示着某种有序化的观感,让艺术作品呈现给观者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其实我们的视觉认知的过程是由简单视觉映象到复杂重组再现。只有我们充分运用设计因素重组画面,才能够体现画面构成的节奏合理、比例条理性,使人的视觉产生了主次关系、虚实效果、节奏韵律等视觉美感。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意识的普遍存在,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和相互交叉。在当代艺术中,绘画作为一个很小的分支,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相关艺术门类的独特优点和长处。绘画只是艺术再现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本身。绘画和设计没有形式和内容的本质不同。绘画的内容、观念或者精神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形式。两者不是相互孤立的不同学科。设计中思维方式和设计因素等都能给予绘画工作者一定的启示作用。如果能够更准确和清晰的认识绘画本身特质,绘画艺术才能有所突破的。

参考文献:

[1]张也夫.外国现代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欣.KELIMUTE HUIHUA YANJIU克里姆特繪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坚,许平,李新.西方现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郑岱.油画艺术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发行,2009.

[5][英]克莱夫·贝尔.塞上之后[M].张恒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6][奥]弗洛伊德.论美[M].邵迎生,张恒译.北京:北京蓝图印刷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