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与预防

2017-06-05 15:20叶伟健黄桂英罗小群刘冬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奥氮

叶伟健 黄桂英 罗小群 刘冬玲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与预防

叶伟健 黄桂英 罗小群 刘冬玲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与预防效果。方法80例精神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5例)及氯氮平组(29例), 患者均接受单一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心电图检查, 同时计算QTc值并进行对比。结果氯氮平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患者中1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3.85%;利培酮组患者中6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24.00%;氯氮平组患者中7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24.14%, 氯氮平和利培酮用药后QTc间期异常延长明显高于奥氮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在治疗后对QTc间期的影响较小且没有显著性差异, 氯氮平和利培酮在治疗后QTc间期明显延长, 而且异常率明显增大。氯氮平和利培酮用药后QTc间期异常延长明显高于奥氮平, 说明奥氮平对心脏的影响比较小,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抗精神类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QTc间期;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

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多发期为青年时期, 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持续性损害,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常需要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药物治疗[1-4]。精神分裂患者自身在发病期间往往会存在多种躯体疾病, 因此常会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此外患者对药物清除速度较为缓慢, 对药物使用的敏感性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对于抗精神疾病药物使用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其自身应用过程中的直接性限制因素, 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猝死[5]。抗精神病药物从开始使用时, 便已经出现大量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导致患者猝死的报道, 而该种现象便是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所引发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 并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目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成为临床精神疾病实际治疗过程中的核心性药物, 但是针对该种药物对于心电图QTc间期的研究却极少[6]。本文就2015~2016年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患者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获得口服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QTc间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45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50.0±6.5)岁, 15 d内精神症状无显著改善或恶化, 均接受稳定剂量的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5例)及氯氮平组(29例)。奥氮平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3例, 年龄19~50岁, 用药时间3个月~3年;利培酮组患者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25~75岁, 用药时间1~6年;氯氮平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1例,年龄22~65岁, 用药时间4~25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本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本方式, 在进入队列时间后便正式进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 观察终点时间为使用指标性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待患者选择合格后采取可变剂量的方式开展治疗,并伴随1年进行随访。在使用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同时在2周内增加药物治疗剂量。利培酮患者单一采用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140411108)进行治疗, 4~6 mg/d;奥氮平组患者单一采用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0208)进行治疗, 15~20 mg/d;氯氮平组患者单一采用氯氮平(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40102)进行治疗, 200~400 mg/d。在实际研究期间不能对所使用的精神疾病药物进行合并。

1. 3 心电图检测在服用药物前使用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开展检查, 并取QTc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线数值, 治疗后每个月复查一次心电图。在心电图检查前要求患者安静休息10 min。所有心电图结果均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采取相同的方式开展测量。统一采取第11导联心电图测量连续测量3次心搏的RR间期和QT间期, 并取最终平均数值计算QTc。QTc计算采用Bazett公式QTc=QT/RR1/2。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三组患者服药后每个月检测心电图, 测定QTc间期值, QTc正常值350~440 ms[7], 测定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连续变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心电图的QTc间期比较氯氮平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QTc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QTc间期延长情况比较奥氮平组患者中1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3.85%;利培酮组患者中6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24.00%;氯氮平组患者中7例QTc间期延长, 异常率为24.14%, 氯氮平和利培酮用药后QTc间期异常延长明显高于奥氮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心电图QTc间期比较

表1 三组患者心电图QTc间期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表2 三组患者QTc间期延长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心脏出现不良反应, 通常会出现30%~80%的心电图改变, 有时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病情, 甚至会出现猝死[8,9]。心电图能够准确记录反映心肌作用电位不同时期的基本情况, 其中QT间期与心肌作用电位基本相当。心电图所记录的T波主要是因为心室不同步所引起的。因为QT的长度将会随着心率的增长而缩短, 因此必须按照正常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而QTc间期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部分患者出生时便存在QTc间期延长的现象, 其被称为先天性QTc延长综合征, 但是整体数量极少[2]。后天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QTc延长综合征通常受到药物影响而出现, 如使用抗心律失常和抗高血压、抗感染以及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物等药物时往往会出现该种疾病。而在QTc间期延长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倘若>500 ms会导致多源性心动过速, 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室性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 QRS综合波的电轴将会绕着电位线进行扭转[10-12]。通常将其视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的过渡状态, 倘若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和治疗将会可能发展成为心脏停搏,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猝死现象。多种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都有可能使得QTc间期延长, 只是相互之间的程度存在差别而已[13]。根据本研究得知, 不同病例中, QTc间期超过正常情况往往是由利培酮和氯氮平所引起的, 而奥氮平所引起的QTc间期延长最少。精神病患者在实际服用抗精神病过程中出现猝死的根本原因当前并不清楚。美国之前撤销寿延多上市,并取消齐哌西酮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将会延长QTc间期的延长。本研究表明, 使用治疗剂量的奥氮平时并不会引起恶性心律异常QTc间期延长, 该种现象是该种药物与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间存在的差别。必须指出的是, 在本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测心电图全部都是在服用药物后, 并不存在服用药物前的心电图记录, 因此难以进行服用药物前的对照比较,其更无法有效排除先天性QTc延长综合征[3]。另外, 因为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抗精神疾病药物, 单一用药的病例极为缺少, 因此本研究的样本数目依然偏少, 因此不能有效保证最终结论的可靠性[14,15]。根据本项研究得知, 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 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疾病对于QTc间期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该种现象应当获得临床医生的注意,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测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将会继续开展随访研究, 更会进一步观察QTc间期的变化情况。

[1] 杨建红, 郑毅, 姜长青, 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8):1141-1143.

[2] 吕建宝, 张荣珍, 李娟, 等. 利培酮或传统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QTc间期影响.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6(12):1418-1422.

[3] 于凤玲, 梁英, 刘红燕, 等.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对QTc间期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1):61-63.

[4] 王晓朵, 陈月敏, 颜文伟. 抗精神病药对QTc间期的影响. 上海精神医学, 2002, 14(1):43-44.

[5] 王相立, 麻爱华. 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心电图QT间期的关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5):421-423.

[6] 陈丽君, 周群.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影响的性别差异.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6):14-15.

[7] 魏立和, 朱凤艳, 吉中孚. 心电图QT间期与抗精神病药及代谢等的关系.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2):102-103.

[8] 万兴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5(3):206-207.

[9] 周双桨, 张立刚, 魏立和, 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5):788-790.

[10] 杨小波, 袁祖贻, 赵朝, 等. 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的影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9):544-547.

[11] 韩红霞, 袁捷, 刘月霞, 等. 奥氮平与氯氮平对QTc间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 16(3):211-212.

[12] 胡卫红, 徐韩, 丁宇杰, 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4, 14(3):291-292.

[13] 吴莉珍.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5(6):512-513.

[14] 陈智敏, 温乃义, 侯成业. 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影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6):408.

[15] 王立, 钟薇. 齐拉西酮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对照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月刊, 2008, 20(21):2489-24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58

2017-02-20]

526060 广东省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奥氮
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用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研究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