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护理体会

2017-06-05 15:20邝群笑于金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负压创面伤口

邝群笑 于金梅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护理体会

邝群笑 于金梅

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难愈性伤口应用的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68例难愈性伤口患者, 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观察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白细胞计数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VAS评分(4.67±1.26)分和白细胞计数(7.3±0.8)×109/L均显著低于护理前(8.67±2.26)分、(12.6±2.4)×109/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 68例患者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均病情好转后出院, 经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预后良好。结论对有难愈性伤口的患者进行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临床疗效较好, 能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控制局部感染,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负压创面治疗;难愈性伤口;应用效果;护理体会

目前, 常见的难愈性伤口有烧伤、烫伤、褥疮、糖尿病足等[1-5]。难愈性伤口一般组织损伤层次深, 范围广, 创周可形成瘢痕, 窦道, 局部血液循环较差, 易出现水肿, 通过常规技术临床治愈效果较差, 治疗时间长, 繁重的换药工作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难愈性伤口长期无法愈合, 会多次感染,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难愈性伤口的护理十分重要。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创立并开展的一种加快患者伤口愈合的新方法, 对皮肤和软组织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6-9]。它利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 可以抑制细菌繁殖, 减轻水肿, 充分引流并改善创面愈合情况[3]。基于此, 本文特对2015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难愈性伤口患者进行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护理效果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难愈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上肢手术39例, 下肢手术29例。68例患者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9.16±13.75)岁, 病程3~8个月, 平均病程(5.69±0.77)个月。上述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此外本研究方案已经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 2 方法本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具体包括以下五项。①术前准备,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维持室内整洁, 干净, 通风良好。②术中配合, 首先进行创面处理, 麻醉后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及血块, 用双氧水清洗伤口, 75%医用酒精擦拭周边正常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用碘伏清洗伤口,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用纱布擦干创面。依据创面大小剪裁合适的聚乙烯醇医用海绵(内置大孔冲洗硅胶管), 粘贴皮肤封膜进行封闭,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吸引器检查无漏气, 保持引流通畅。③术后观察, 维持负压4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密切观察引流状态和引流液的性质, 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受压、堵塞、折叠等。每隔3~4 d进行1次伤口清创,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严格无菌操作, 必要时可配合抗生素治疗。④心理护理, 通过与患者保持坦承信任的综合沟通, 来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等进行积极的引导, 同时对患者的衣食起居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 与其家属进行较好的沟通, 建议其时刻对患者进行正面引导和心理抚慰, 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⑤饮食指导, 手术都会消耗患者很多能量, 所以患者必须增加能量供给, 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可以为更新和修补创伤组织提供原料。碳水化合物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占总能量的60%~70%。此外, 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 对术后消化功能欠佳的人尤为适宜。维生素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是伤口愈合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密切关系, 对伤口愈合有极大影响。骨折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 以促进钙、磷代谢, 有利于骨折愈合。矿物质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术会使尿氮丢失, 一些元素的排出量增加, 所以术后及康复期患者应特别注意补充矿物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白细胞计数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体系, 记录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68例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白细胞计数比较护理后患者VAS评分(4.67±1.26)分和白细胞计数(7.3±0.8)×109/L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的(8.67±2.26)分、(12.6±2.4)×109/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68例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白细胞计数比较

表1 68例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白细胞计数比较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1

?

2. 2 68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经统计, 68例患者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均病情好转后出院, 其中23例直接进行负压创面治疗, 血液循环良好, 修复植皮或直接缝合创面后均恢复正常, 且肉芽组织较为新鲜,生长良好;45例术后创面的患者, 经皮瓣修复骨外露创面后逐渐缩小, 配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进行全方位综合护理后创面修复成功。所有患者经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预后良好。

3 讨论

难愈性伤口过去主要继发于创伤、烧伤等外伤, 在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中, 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疾病谱都发生了变化, 压力性溃疡、糖尿病和血管疾病等慢性创伤也在迅速增加。创面发生的成因由原来的外伤为主, 转化为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辐射损伤等多种因素[4,10-13]。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内外固定技术不断进步, 创伤骨科假体截肢保肢手段的运用越来越成熟, 但同时也给患者留下了各种慢性创面。近年来,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且取得了确切的疗效[5,14-17]。其经高分子医用海绵与引流管隔开, 引流创口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的清除, 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 控制局部感染, 减少了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 改善创面微循环从而减轻水肿[6]。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 能有效地隔绝外界污染, 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和细胞增殖修复, 为创面的愈合提供重要的保障[7]。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及时清除渗液和坏死组织, 维持创面清洁, 无需每日换药, 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文研究结果与之前报道一致, 护理后患者VAS评分(4.67±1.26)分和白细胞计数(7.3±0.8)×109/L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的(8.67±2.26)分、(12.6±2.4)×109/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 68例患者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均病情好转后出院, 经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预后良好。由此可见,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通过持续性的封闭引流, 改善创面环境, 对难愈性伤口的愈合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对有难愈性伤口的患者进行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临床疗效较好, 能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控制局部感染,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1] 郭海水, 路远, 吕海东, 等. 慢性难愈性创面综合治疗方法探讨. 山西医药杂志, 2014(9):1052-1054.

[2] 钱梅. 封闭负压辅助伤口闭合联合悬浮床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观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24):3506-3507.

[3] 蒋琪霞, 刘玉秀, 李晓华, 等. 177例慢性伤口应用纳米银敷料的效果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8):932-936.

[4] 刘强, 邵家松.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9):917-920.

[5] 江黛琪, 邱慧亚. VSD治疗难愈性四肢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当代临床医刊, 2016, 29(4):2339.

[6] 张天杰, 周金龙, 白如银, 等.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手术治疗难愈性创面在皮片及皮瓣存活、延期愈合的对比研究. 医药, 2016(7): 00279.

[7] 李磊, 吕开阳, 伍国胜, 等. 负压创伤治疗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39(8):664-668.

[8] 黄桂华.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各种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外女性健康(月刊), 2014(3):10.

[9] 张艳.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疗效分析. 微创医学, 2016, 11(1):130-131.

[10] 曹英, 刘俏丽, 王莲莲, 等. 负压伤口疗法在创伤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5):472-474.

[11] 孙丽华, 陈洁, 孙姝, 等.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58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护理观察.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4, 9(3):84-85.

[12] 王海龙, 王绍山, 郭艳芬.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Miles术后会阴难愈伤口的临床应用.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 7(6):26-29.

[13] 刘江月, 张宝林.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头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3):281-282.

[14] 唐毅, 吴国勇, 黄光平, 等. 间歇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效果观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5):154-156.

[15] 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等. 负压技术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中华烧伤杂志, 2009, 25(4):249-252.

[16] 陈波.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烧创伤创面中的应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14.

[17] 张明玮, 刘志国. 负压创面疗法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 6(6):1001-1006.

Nursing experienc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lied in refractory wound

KUANG Qun-xiao, YU Jin-mei.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Dalingshan Hospital, Dongguan 52382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lied in refractory wound.Methods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wound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ll directions b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nd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pain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evaluati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clinical effect after nursing.ResultsPatients had VAS score after nursing as (4.67±1.26) points,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s (7.3±0.8)×109/L, which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of (8.67±2.26) points and (12.6±2.4)×109/L,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68 patients receiv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ll directions b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ll got better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appeared in follow-up reviews and their prognosis is good.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wou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ll directions b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wound healing time, control local infection, reduce the pain level of patients, and it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Refractory wound; Application effect; Nursing experienc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76

2017-03-13]

52382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

猜你喜欢
负压创面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