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与对策

2017-06-05 15:02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病系统性发育

闫 鸿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与对策

闫 鸿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5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8例,实行早期、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取得的效果。结果 在与对照组患儿进行对比的时候,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半年内与1年内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予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系统性护理对策,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与体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儿取得理想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对策

在新生儿阶段,缺血缺性脑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命安全影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1]。在临床上,为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病死率,减少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不断完善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实践表明,早期性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56例。研究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56例。男30例,女26例,日龄1~50 d,胎龄30~38周。轻度16例,中度28例,重度12例。排除早产儿、先天性和代谢性疾病患儿,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儿一般性资料并无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即吸氧、纠正代谢紊乱、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降低颅内压、改善内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早期、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①基础护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使用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同时使用电子灭菌照射,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控制探访。在护理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方案。在新生儿心肺发育尚不完善的时候,可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注意保证新生儿的脐部与臀部皮肤的干燥性,加强口腔护理。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呼吸与瞳孔等变化。如果患儿出现兴奋、斜视以及尖叫等情况,应注意是否存在抽搐等征兆,及时予以抗惊厥治疗。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预防颅内压升高与水肿等情况的出现。②喂养护理。一般情况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吸吮能力比较差,主要进行喂养护理。喂养可采用鼻饲管、重力喂养或胃管持续性点滴。在此期间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以及是否存在呕吐等情况,预防出现窒息。在提供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儿吮吸情况与每天的出入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根据。③保暖护理。此类患儿的神经系统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为薄弱[2]。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对于硬肿症患儿,恢复体温不可操之过急,温度提高频率可控制在1 ℃/h,以此可预防温度上升或块引发肺出血。在患儿体温恢复后,皮肤局部温度控制在36~37 ℃。护理人员应注意各项护理应在保温箱内实施,减少开箱门的次数,保证保温箱内的温度维持着正常状态。④给氧护理。一般情况下,患儿的血样分压过高就会增加氧自由基的浓度,引发血管痉挛,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可维持在50~70 mm Hg。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就会引起酸中毒,需将二氧化碳控制在40 mm Hg,氧浓度控制在25%~30%,注意避免长时间的高浓度吸氧。针对重度患儿,需借助多功能监护仪持续性监视。促使患儿在吸氧期间能够保持最佳的舒适体位,保持顺畅的呼吸。⑤高压氧疗护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接受高压氧疗护理有利于增加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同时还能够降低血与脑积液的乳酸盐/丙酮酸盐比值,促使患儿脑组织获得充足的供氧。在实行高压氧疗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控制生涯速度,预防患儿在此过程中出现不适,同时稳定吸氧压力,预防出现氧中毒。如果患儿病情恶化,护理人员应立即管壁供氧,打开排气阀,紧急处理,在患儿病情稳定后予以高压氧疗。

1.3 统计学分析:在此次研究活动中,使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针对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资料笔中的所有数据均使用χ2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的数据P<0.05,那就说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与对照组患儿进行对比的时候,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半年内与1年内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预后不良发生率(%)对照组(n=28)3个月72.8±12.370.1±10.257.153.6 6个月79.6±10.372.5±13.5 12个月85.3±13.478.9±14.5观察组(n=28)3个月71.9±10.571.6±12.321.425.0 6个月84.6±15.779.9±11.8 12个月88.9±15.886.9±12.8组别时间发育指数运动指数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在研究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时候,普遍认为会对新生儿脑神经造成损伤,同时还会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患儿死亡。基于此,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需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早期、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阻断患儿神经细胞凋亡,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正常发育[3]。经本次研究活动系统性的分析,了解到常规护理方法在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具有显著效果,但是早期阶段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患儿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患儿预后。综合比较,早期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显著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予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系统性护理对策,对促进患儿智力发育与体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儿取得理想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孔双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医院感染的现状与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99-1400.

[2] 李建玲,姚爱敏,司志梅,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130-132.

[3] 邹为英.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38-339.

R473.72

B

1671-8194(2017)10-0213-02

猜你喜欢
脑病系统性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