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替:与职业经理人相处有“道”

2017-06-05 14:19许婕
家庭服务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经理人转型

文|许婕

三替:与职业经理人相处有“道”

文|许婕

说起三替,在杭州本地、浙江全省可谓家喻户晓,在北京、上海乃至全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搬家、搞卫生、疏通管道、空调维护、家电修理,甚至地板打蜡、孩子接送、病患护理,找三替,都能轻松解决。

三替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25年的时间,在2012年之前,公司局限于传统领域的细作,2012年公司成立满20年的时候,三替开始寻求转型。随后,公司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进行改革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就全国家政行业而言,三替是较早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公司。《家庭服务》记者就职业经理人的话题采访了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

多维度考察职业经理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而管理者统筹企业发展战略,其思想和行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定位与发展,只有管理者的职业化优先于员工的职业化,才能逐步提升行业的职业化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陶晓莺和董事会一致认为,公司的转型升级任务日益急迫,企业要想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一定要引进外面的智力,叠加别人的智慧,于是在2013年引入了现在的总经理徐松屹。徐松屹拥有浙江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加入三替之前曾在浙江省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从事决策咨询和战略规划方面的工作。

三替董事会当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量职业经理人的。

首先,三观的吻合。三替的企业文化是“诚信、爱心、满意、创新”,诚信是三替的灵魂,爱心铸就了品牌,满意赢得了客户,创新赢得了发展。在物色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三替优先考虑的就是候选人的三观与三替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吻合,三观吻合是必备的条件。

其次,能力的匹配。作为职业经理人,团队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引入职业经理人之后,三替的管理团队负责人就变成了经理人,同时很多的决策权也交给了他,如果他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是不可能领导好公司的。

陶晓莺介绍说:“三替的用人标准是,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的,能力强的我们重用他,能力弱的我们培养他,与企业文化不一致的,能力再强我们也不会用他。这是我们在用人上一直坚持的准则。”

当时选定徐松屹担任总经理,董事会最先考虑的是他与三替企业文化的契合,他加入三替后的半年里,几乎每天都是八点以后才下班,非常地投入。此外,徐总是管理学博士,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和专业素养,并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洞察力,能帮助三替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同时,他还非常的勤奋、肯吃苦,愿意与基层员工共同切磋探讨,这一点也是非常吸引三替的地方。

在陶晓莺看来,职业经理人是否具有家政行业的背景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家政行业的高端人才到今天为止在全国都是很稀缺的,所以这一点不用去过多考虑。通过这几年来跟徐松屹的磨合,陶晓莺认为能与企业文化真正吻合的职业经理人,在他有智慧、有能力、肯奉献、能担当的情况下,才能陪企业走得远、走得久。

职业经理人的融合与碰撞

陶晓莺说,徐松屹到三替将近有四年的时间,对于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三替经营模式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替好生活平台的建构和成功的运作,全面体现了品牌的落地,这个平台现在已经可以提供5大类、29个小类、100多项的服务内容,基本上将三替的传统业务搬到了线上,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在网上下订单,2014年三替好生活已经成为杭州市人民政府的重点民生类项目。

其次,三替管理模式的转型。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和推进,实现了由点到面再到全员的覆盖。绩效体系的运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推进。

最后,三替思维模式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三大思维模式——数据思维、责任思维和利润思维的导入,及其逐步与实践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真正慢慢实现升级和迭代。

徐松屹的到来,除了帮助三替真正实现三个模式的转型外,也让公司真正实现与现代企业制度及思维路径的接轨。

在三替发展的25年中,很多人是和三替一起走过来的,他们都奉行“我是三替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的职业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册的员工有一万多人,这就需要制度化的变革,走职业化的道路,需要有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等作支撑,这一历史使命落在了更具专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身上。

陶晓莺说:“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老人对三替非常有感情,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又显得力不从心,他们那代人和现在新一代人的理念肯定是有差别的,新人在能力上肯定是紧跟时代的,但是他们缺乏对三替企业文化上的理解、认知和认同,这样新老的矛盾就在改革的过程中凸显出来了。”

老人认为自己一路走来很有资历,在业务上很熟悉,新人又有很多新理念,在这个过程新中老总是有摩擦的,徐松屹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三替人没有新老之分,只要在思想上和三替保持一致,与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保持同步,就都是三替人。”

与职业经理人的相处之道——相信和接纳

谈到如何与徐松屹默契的合作,陶晓莺用了两个词来形容:相信和接纳。

陶晓莺在三替的职工大会上多次强调,既然集团启用了徐总,那么徐总说的任何话都代表三替集团,任何人可能都不是完美的,三替的员工一定要包容徐总的过失,这样才能给徐总减负。

徐松屹也多次跟陶晓莺说,正因为陶总有如此认知,给予强大的信任,才让他能一路走来如履平地。

陶晓莺管理企业多年,深谙人心:越是信任员工,员工就越是有动力。在处理如何放权的问题上,她深有体会地说:“要学会充分放权。他要是想做什么事,我基本上都是全力支持他的,即便在一些事情上可能观念有出入,但是我都是在尊重他、支持他的前提下,私下再进行交流,否则他是很难去顺利开展工作的。”

陶晓莺认为,当下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是不太健全,还是一个新的业态、新的门类,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贴近行业,经理人是非常匮乏的,经理人道德的缺位、经理人市场的低透明、经理人市场的法制不健全等都是诱发企业和经理人失败的原因,因此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共建共创共享共担的社会,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都少不了分享。陶晓莺认为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引进很多种激励形式,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感觉到是在给自己干活,让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觉得有干劲。

猜你喜欢
职业化经理人转型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