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阻力运动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7-06-05 15:02凌志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训练组收缩压阻力

凌志强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189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0)

长期阻力运动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改善作用分析

凌志强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189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0)

目的 观察长期阻力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市某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训练组进行为期12周的阻力运动训练,对照组依然采用以前的生活方式。结果 训练组患者经过12周阻力训练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训练后,训练组HRV的LF/HF较训练前高(P<0.05),BPV的TP和LFn较训练前低(P<0.05)。结论 合理安排阻力训练可通过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阻力运动训练;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一般人们所说的高血压多指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2]。目前国内主要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是由于需长期服药、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血压迅速上升等缺点影响血压控制效果[3]。适宜的运动能够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这一观点已在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应用[4],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着眼于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对于长期阻力运动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究长期阻力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本文选取我市某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对其中一部分进行阻力运动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市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我市某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排除标准:(1)有心脑血管、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无法进行阻力运动者;(2)收缩压≥17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3)已经开始服用降压药者;(4)各种原因无法配合训练者。训练组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36~52岁,平均(41.0±6.8)岁,平均收缩压(151.8±6.1)mmHg,平均舒张压(103.0±8.6)mmHg,平均病程(5.4±3.8)年;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37~54岁,平均(41.6±6.1)岁,平均收缩压(152.3±6.8)mmHg,平均舒张压(102.3±9.1)mmHg,平均病程(6.1±3.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前的生活方式不做特殊处理。训练组在开训前两周利用健身单车(凯越BA06型)进行负荷实验,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蹬骑速度维持在50~60 r/min。记录受试者稳定后的心率、第3分钟血压和自觉疲劳等级,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受试者的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实验时依靠哑铃、沙袋和自身重力提供训练所需的阻力,训练强度控制在受试者功能能力的50%~60%,训练时心率不超过靶心率。训练前先进行准备活动,使心率接近靶心率,正式训练时按照已经制订好的抗阻力训练方案,利用哑铃、沙袋、自身重力和健身单车进行30分钟以上的抗阻力训练。结束时安排放松、拉伸等恢复性训练至心率恢复正常水平。每周安排3次训练,共12周。

1.3 检测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的心率和血压,血压包括运动后2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每次测量3次,间隔2分钟,取平均值为当日血压。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指标有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5]。用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日本光电)分别记录5分钟心电与血压信号,并利用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PowerLab,澳大利亚)进行数据转换,分析HRV和BPV的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将HF与LF值标准化后再进行比较,即LFn=(LF/TP)×100%,HFn=(LF/TP)×100%。BRS为同一朝向(同时减少或同时增加)的RR间期和收缩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产生的回归直线的斜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1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指标心率(次/min)t P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组(n=21)75.1±7.1 68.2±5.2 151.8±6.1 144.8±5.1 103.0±8.6 95.6±5.8对照组(n=21)73.4±6.8 72.6±5.4 152.3±6.8 154.3±4.8 102.3±9.1 105.8±4.9 0.792 2.690 0.251 6.216 0.256 6.156>0.05>0.05>0.05<0.05>0.05<0.05

训练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

2.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s)

表2 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s)

组别TP(ms2)BPV HFn(%) LFn(%) LF/HF HRV TP(ms2)HFn(%)LFn(%)BRS训练组(n=21)对照组(n=21)训练前训练后P训练前训练后P 2 331.1±508.3 2 450.7±498.1 -2 367.6±499.3 2 289.5±461.9>0.05 32.7±5.9 29.6±6.2 -34.3±4.8 31.6±5.7>0.05 45.9±7.1 44.2±6.3 -48.3±6.7 45.4±5.6>0.05 3.5±1.1 4.5±0.8<0.05 3.6±1.1 3.7±1.0>0.05 38.6±5.1 30.6±4.9<0.05 34.3±6.8 36.3±7.1>0.05 26.5±4.2 28.1±4.9 -22.9±4.6 25.6±5.1>0.05 31.3±4.3 24.6±3.1<0.05 27.5±5.5 24.4±4.9>0.05 6.8±1.3 6.6±1.7>0.05 6.4±1.1 6.6±1.3>0.05

训练前,对照组和训练组的HRV、BPV、BRS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训练组HRV的LF/HF较训练前高(P<0.05),BPV的TP和LFn较训练前低(P<0.05),训练前后BRS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对照组各指标与训练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存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在运动疗法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被普遍认为是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降低血压的方法[6]。而抗阻力运动有较多的急性发力动作,可能会引起血压较大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突发心脏病等,长期以来并未引起重视。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抗阻力运动在降血脂、降血糖、增强肌肉代谢功能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有临床研究证实,有规律的低至中等强度抗阻力训练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预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7]。

本研究中,训练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前两周的基本测试后,根据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每个人的训练强度,训练组患者经过12周阻力训练后,血流动力学方面与裘鹏[8]研究结果相符,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面与蔡建[9]研究结果相符,训练前,对照组和训练组的HRV、BPV、BRS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训练组HRV的LF/HF较训练前高(P<0.05),说明抗阻力运动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活性;BPV的TP和LFn较训练前低(P<0.05),说明抗阻力运动也可下调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10];BRS有下降趋势,但是变化不明显(P>0.05),可能是由于运动时间较短,未引起动脉的顺应性改变。训练过程中未出现心绞痛、突发心脏病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坚持长期阻力运动可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是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

[1]唐一玉.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31.

[2]卢运红,王慧敏,曾海金,等.个体化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57-1159.

[3]齐智,孟海英,韩晓燕,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5):345-347.

[4]汪坤,余竹生.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13,34(4):47-50.

[5]李春梅,卢振明.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及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13(6):511-512.

[6]张学领.长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J].河南大学学报,2015,45(1):73-77.

[7]吴芳,王妍,夏文豪,等.急性中等强度运动对血压达标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5):465-469.

[8]裘鹏.抗阻健身操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3009-3011.

[9]蔡建.抗阻力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5):83-86.

[10]黄伟.不同运动方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5):431-439.■

R195

B

1671-1246(2017)10-0122-03

猜你喜欢
训练组收缩压阻力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零阻力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超早期吞咽训练对胃管拔出时间影响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