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和颈髓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7-06-05 14:57刘超杰覃大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湖南张家界427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颈髓前路椎间盘

刘超杰,覃大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和颈髓损伤的效果观察

刘超杰,覃大海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目的 研究分析在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治疗中应用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对42例患者实施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随访结果较好,治疗后D~E级ASIA分级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安全有效,可作为大部分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患者治疗方案。

颈髓;下颈椎损伤;内固定;前路减压

第3~7颈椎即为下颈椎,也叫低位颈椎,是常见的颈椎损伤部位。导致下颈椎骨折脱位或骨折的原因较多,包含剪力、压缩、旋转、屈曲以及伸展等暴力因素[1]。该损伤常合并神经根与脊髓损伤,程度不一,一些患者存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尤其是常见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患者。目前,关于该病治疗方法的争议主要是在手术入路方式上[2]。对此,本文特对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所用为前侧入路,成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4年2月~2015年10月间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排除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受损颈椎节段超过3个等存在前路手术禁忌的患者。42例患者中,女6例,男36例;年龄17~71岁,平均(51.29±6.35)岁;1.2 h~7 d的受伤至就诊间隔时间,平均(2.76±0.83)d;损伤部分,2例为C3-5椎体,3例为C5~7椎体,4例C4~6椎体,5例C4~5椎体,9 例C6~7椎体,19例为C5~6椎体;受伤原因,4例为重物砸伤,6例为头部撞击伤,12例为高空坠落伤,20例为交通事故;ASIA脊髓损伤分级,1例E级,6例D级,22例C级,9例B级,4 例A级。

1.2 方法 通过颈椎MRI、颈椎CT三维重建、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解,与体格检查结果相结合对责任节段进行确认,为避免再损伤应实施颅骨牵引复位颈部固定,操作需注意对神经功能进行保护,3~6 kg牵引重量为宜,做好术中牵引准备,实施甲泼尼龙冲击、抗炎、脱水等治疗。

42例患者的手术均在1~10 d内进行。麻醉为全麻,采取气圈固定头颈部中立位,将颅骨牵引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做横切口于颈前偏右侧,于食管气管内脏鞘、颈动静脉鞘以及胸锁乳突肌内缘间隙进行达椎体前缘的钝性分离,对正确节段进行确认。将骨折椎体上下椎间盘到后纵韧切除,切除使用刮匙及尖刀,将脊髓压迫解除。于上下椎体打入CASPAR牵开钉并牵开,对骨折脱位椎体应用枪式咬骨钳和鹰嘴咬骨钳进行切除,注意对切除骨粒进行保留以在钛笼中植入,从而无需采用髂骨切取植骨。在部分椎体、椎间盘切除后可将牵引力量加大,颈椎脱位通常在应用牵引器情况下即可达到复位效果。牵引复位时,为避免脊髓受脱出椎间盘与下位椎体后上角椎间盘、脱出椎间盘压迫,应对骨折椎体、突出椎间盘进行切除,并将后纵韧带扩大颈髓椎管容积一并去除。杠杆撬拨上下椎体,使用骨膜剥离子,对复位进行检查,将长度适宜填满碎骨粒的钛笼植入,将钛板带锁螺钉固定实施于椎体前方,钢板螺钉固定于牵开钉入钉处,止血采取双极电凝、明胶海绵、骨蜡,应用冰盐水、1 000 g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对脊髓治疗进行保护,冲洗后引流放置。

1.3 效果观察标准[3]以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为参照评价42例患者治疗后的脊髓损伤分级,分为A、B、C、D、E 5个级别进行评价,正常为E,完全性损害为A,对患者的脊髓损伤分级情况进行统计,并与手术前数据进行对比。对4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对患者的减压效果、病情进展、内置物固定情况等进行了解。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研究所统计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治疗后的ASIA分级情况对比 42例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情况得到了程度不一改善,其中D~E级分级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ASIA分级情况对比(n=42)

2.2 随访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颈椎与食管瘘感染,无胸导管、胸膜、椎动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无呼吸道梗阻、吞咽困难、颈部血肿等现象,脱位与骨折复位情况较好,在8~12周内可见植骨愈合融合良好,经X线检查后将颈托固定去除。

3 讨论

复位、减压与内固定是早期治疗下颈椎损伤的原则,对颈椎正常序列进行恢复,对脊髓压迫进行解除,使颈椎稳定性得以重建是实施手术的根本目的所在,即通过手术创造条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手术途径的选择主要有三种,前后路联合、前路或后路。

体位摆放简单是前路手术的优点,较少的次数改变可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且在复位骨折脱位时,前路手术可先将凸入椎管的椎体碎块、椎间盘去除,从而能够将更大的空间提供给脊髓活动,不但有助于避免再损伤的出现,对于减压也十分有利[5]。此外,椎体正常的生理曲度与高度可通过前路手术恢复,钛笼的植入可有效融合上下椎体骨性,降低疼痛的同时提高稳定性。但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对操作有较高的要求,若操作不当易引发副损伤[6]。对手术经验进行总结,应在实施前路手术时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采取钝性分离进行软组织分离操作,尤其是在内脏鞘、血管鞘间隙部分,可将自制小纱布球应用于手术;(2)为避免加剧脊髓损伤,宁可逐步多次复位也不能强行复位;(3)注意对临近椎体上下终板进行保护,对钛笼以切除椎体骨质紧密填充,从而在撑开器去除后可在上下终板间紧密嵌合,螺钉应尽可能向终板靠近;(4)为保护脊髓、有效止血可采取冰盐水与甲泼尼龙冲击办法,交替应用棉片、骨蜡,确保清晰的手术视野,尤其是在将后纵韧带去除时需避免出现粘连,以防硬膜受损[7-12]。

对本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作为常用的下颈椎与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前路方式适用于大部分的损伤类型,即使需治疗的患者为非连续性颈髓损伤且术前牵引未能复位、有小关节突交锁,应用前路方式也可复位,主要通过术中牵引实现。可见,前路手术是一期也是首选的治疗下颈椎损伤方案,其他两种方案在顽固性关节突交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以致后方压迫情况的治疗中较有优势,而这些较少存在于外伤早期引起的颈髓损伤。

[1] 邵青伟,张开放,杨大钊,等.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 (2):68-69.

[2] 陈远清.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应用急诊急救及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09-210.

[3] Mckjnley W,Meade MA,Kirshblu S,etal.outeomes of early surcal management versuslate or no surgieal intervemion after aeutes Pinale or dinjury[J].ArehPhy SM ed Rehabil,2004,85(11):1818-1825.

[4] yndaele JJ.Medical conditions and mlteom∞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Spihal Cord,2010,48(6):437.

[5] 谷慧敏,杨豪,徐正红,等.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前后路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49-50.

[6] Aebi rn.Surgical treatment of upper,middle and Lower cervical injuries and non-unions by anterisr procedures[J].Eur SiRe J,2010,1:33-39.

[7] 陈举,张朝春.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93-96.

[8] hling MG,Rabin D,Sears W,et a1.Current practice inthe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inspinal cord injury[J].Spine(Phile Pal976),2010,21:166-173.

[9] Elias L,panayotis Z,Minos T.Anterior surgery for unstable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J].Clin Orthop,2008,411:61.

[10]张荣峰,易红蕾,孙海燕.一期前-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 (11):1124-1126.

[11]Epstein NE,Hollingsworth 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cervical central spinal cord injury:A review[J].Surg Neurol Int,2015,5(7):6.

[12]金晔,尹毅.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14-29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44

猜你喜欢
颈髓前路椎间盘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交通事故外伤及其医疗行为与颈髓损伤间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更 正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所致全身性疱疹并累及颈髓1例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