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适宜性指导策略

2017-06-07 12:26王芬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范画小汽车高楼

王芬

对刚满4岁的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经过小班阶段的涂鸦阶段后,对色彩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对绘画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创作欲望,但是,他们的绘画技能严重不足,为此就制约了幼儿绘画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现状,笔者认为,采用适宜性的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绘画教学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画画是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儿童绘画活动是他们的生活态度的表现,是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的中班绘画活动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绘画技能欠缺

幼儿绘画技能欠缺,致使很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敢动笔,也不知道从何处落笔为好,不能动笔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他们觉得绘画是非常非常难的事,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其一生对绘画的热情。这种情况无疑必须转变。那么,怎么转变好呢?笔者认为,在这个时候让幼儿依样画葫芦,是每个幼儿都能轻易做到的,在慢慢的临摹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愉悦,体验小小的成功,画笔也渐渐地使用得顺溜了,绘画技巧也会跟着逐步提升。而拥有基本的绘画技巧,是幼儿学习绘画的基础,是每个幼儿都必须具备的。

(二)过度使用范画

绘画是由线条、色彩、明暗、透视等构成的,在纸、木、布等质地上直接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它可以显示直观的外在对象和抽象的精神生活。儿童艺术的自然之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幼儿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孩子们自己画的作品,老师把众多孩子的作品贴在墙上,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平时的绘画教学,教师常用的方式是让孩子照着各种范画学画,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当最终一旦放弃这种教学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坐在教室里,不敢动笔、无从下手。其实,没有范画,恰恰可以解放孩子的眼睛和学习的心思,让他们放飞各自想象的翅膀。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对他们终身的发展,更是利大于弊。所以过度使用范画显然不好。

(三)忽视幼儿的创造性

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孩子绘画时会强调色彩,把绘画对象强调精细绘画,这样对绘画色彩的过分强调,也会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并会影响到孩子体验绘画的愉悦过程而得不偿失。儿童绘画是创造美的过程,强调的是感受绘画的真正乐趣。我们教孩子画画,不是要着力培养小画家,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使孩子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四)绘画过程单一

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往往出示画面,说明细节后才开始让孩子自由作画,内容单一,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教师没有考虑到绘画的内容,也没有让孩子明白画中的意图,只是一味灌输。须知绘画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个任务,孩子的作品只有在对画中的意图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开放的思维,才能更生动地展现画面,才能较好地完成绘画作业。

二、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适宜性指导

指导的适宜性,主要是指在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老师给幼儿的指导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帮助幼儿。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绘画活动的目标,在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上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需要提升目前的绘画水平,强调要把握好尺度。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

寻找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来说,绘画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龄前儿童喜欢绘画涂鸦,他们是一群对绘画萌发着兴趣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的支持和鼓励时,会进一步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观察、感知是绘画的首要步骤。例如,在对孩子们进行“高楼和大树”这一活动时,让孩子们先回家观察自己家所处的环境,看看家的周围有些什么。家是平房还是高楼?家的周围是否有大树?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家及周边的那些景物。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高楼和大树的图片,和老师一起寻找高楼的特点,它们都是长长的、直直的,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每一幢建筑都有窗户,每一幢楼的窗户颜色和形状都是一样的,在建筑的旁边也有大树,可是平常看着高高的大树,在画面里,它和高楼相比,却显得多么的矮小。

(二)学习初步绘画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是幼儿画画的必备技能,例如范画《高楼和大树》,教师可与孩子们一起看图片,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开始学习画画。先用浅色的笔勾线条,第一笔在作业纸的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都要告诉小朋友,让小朋友知道如何动笔。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画出几幢大楼的轮廓后,再让孩子画出自己想要设计的窗户形状。它可以和老师的范画不一样,也可以和伙伴们的不一样。墙体的颜色孩子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染,但是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先涂窗户再涂墙面,也就是先涂局部再涂总体的技巧。孩子们的作品既有和老师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痕迹,既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技巧,同时也保护了孩子们去创作独一无二的画画激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3~4次活动。

(三)学会表达绘画的内容

在绘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孩子理解绘画的内容。例如,我在对孩子们进行绘画“小汽车”。活动前,让孩子们回想观察自己家或者是街上停放的小汽车的状态,它包括小汽车的颜色,小汽车车身的形状,小汽车车顶的模样,数一数小汽车的轮胎,看一看车前有什么?车后又有什么?司机从哪里进去?乘客又从哪里出来?活动时,让孩子们来描述,老师根据孩子们描述的情况进行画画,孩子们说完,老师的范画也就完成了。然后让孩子們动手画小汽车,老师可以提示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自己画出的小汽车涂色,鼓励孩子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可以和周围伙伴的不一样,还可以添画上地上的道路和天空中的云雾等。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进行3~4次。

(四)尊重幼儿自身的体验

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画画的机会,幼儿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的。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幼儿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象尽情发挥出来。我们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要让孩子模仿成人的范画,而要培养幼儿自主作画的能力。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表现,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与情感联系起来,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多加表扬,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和独立的创作活动。秋天到了,幼儿园的菊花竞相绽放,我就带着孩子们去感受这些菊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对比怒放的和含苞待放的花朵的不一样,观察菊花花叶的形状,闻闻菊花的气味,在充分感知和观察的情况下,才交给孩子们的任务是创作一幅《秋天的菊花》。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菊花图才可能会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范画小汽车高楼
可爱的小汽车
劈木头,盖高楼
高楼万丈平地起
小汽车
拼一拼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高楼逃生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