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2017-06-08 15:48姜明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姜明妨

一、导入课文

明代归有光被当时之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姚鼐评价归有光的文章说“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 却自风云疏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归有光,领略他的散文风采。

二、学习目标

1、以提问的方式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子,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作者在项脊轩中产生的两种情感,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

3、通过合作交流,鉴赏文章中出现的几个经典细节,学习本文平淡中见深情的独特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

學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梳理字词,教师以PPT展示并提问重点词语及翻译,不会的学生讨论交流。

重点词语:

1.以当南日;2.室始洞然;3.迨诸父异爨;4.凡再变矣;5.而母立于兹;6.大母过余曰;7.久不见若影;8.何竟日默默在此;9.比去;10.轩凡四遭火;11.殆有神护者;12.大类女郎也;13. 余既为此志;14.始为篱,已为墙

翻译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二)整体感知

1、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作者喜从何来?悲在何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答案,教师引导并订正。

3、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细读第一段,你有没有如此体会?能不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图画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鉴赏。同学之间可以先相互交流一下。可以把你最欣赏的部分反复品味,能背下来更好。

4、精读探究,品味文章细节描写中表露出的深情。

(三) 合作探究

如果要拍一部关于归有光的电视剧,要在项脊轩中拍摄一个关于归有光和其母亲或祖母或妻子的场景,你来做导演,请你就细节部分设计一个最佳境头,以便更好地体现人物情感。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看看哪组设计的情节最能打动人。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进行引导。

(四)课堂小结

一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在我们看来,这没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庭的变迁,记录了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用生活琐事作为素材,娓娓道来,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希望同学们借鉴这种写作手法。同时文中流露出的浓郁亲情,也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付出,不知感动,缺少感恩,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的付出,更是觉得理所当然。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珍惜身边的每一点感动,学会用感恩的眼睛来注视你的身边,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