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2017-06-09 17:24蒋金鑫
高中生·高考指导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学类主观题参考答案

蒋金鑫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主观题所占比重很大,但一般来说,主观题的答案不是太长,故答题时应抓住要点,三言两语,切中要害。那么,如何准确、全面地答好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从而提高得分呢?考生可以采取“依分定点,采点作答”的方法。

事实上,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基本上是根据答题点来确定分值的。因此,考生可以根据题目分值确定分几个要点来作答,即依分定点。一般来说,主观题基本上是1分或2分一个答题要点。3分的题。基本分3个要点来作答:4分的题。基本分2个要点来作答;6分的题,基本分3个要点来作答;8分的题。基本分4个要点来作答。下面是2016年高考全国卷三第11题中的主观题,以及参考答案和得分标准。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给2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基本上选择小说为考查对象。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而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描写均需依托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題蕴藏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环境的描写中,所以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考生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小说阅读题的命题是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标题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下面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第11题的主观题为例,进行解说。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此题考查考生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女主人公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描写“我”的感受的句子有:“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描写女主人公的表现的句子有:“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

参考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每答出一点给2分)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面对此类题目,考生可以用“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的思路来答题。“自身作用”指的是设问的对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用”指的是设问对象对时代特点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活动环境。“人物作用”指的是设问对象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设问对象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点题作用”指的是设问对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当然,考生答题时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突出特点答题即可。

参考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每答出一点给2分)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此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回答这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此题而言,试题的表述中已经给出了暗示,“小故事”“战争”“大题目”,这应该是对比的写法。凸显了战争的残酷。

参考答案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当然,上面所述只是分析了如何规范作答,而要真正把题目答好,还得建立在读懂文本、掌握鉴赏术语等的基础上。因此,平时加强阅读训练,积累文学鉴赏基本知识,才是答好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文学类主观题参考答案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