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2017-06-09 19:34赵强
东方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专业化辅导员

赵强

摘要: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应当关注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心理健康,重视辅导员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兴趣缺乏、焦虑常态化、心理挫败感等心理问题,通过加强专题研究、开展有效培训、完善激励措施以及辅导员自我提升等多种途径构建辅导员的健康心理,从而满足加强辅导员职业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同事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等多方需要。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心理调适

一、问题提出

辅导员是当今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推进高校辅导员专职化,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除了加强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增强管理考核外,应当更加注重培养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组织承诺,及时解决其在职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的持久化、工作内容的繁琐化、工作前景摇摆化等因素,部分本应担当心理疏导和教育角色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了自身的厌烦、焦虑、抑郁、压抑等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供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将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

本研究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全面深入地透视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和身心状态,帮助辅导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推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以便高校管理者针对现存的问题和现象能探讨科学有效的措施,为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特征

本研究课题组在河南省内随机抽取公办和民办的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高校涵括了理工、文史、综合、师范、医学、体育、艺术和农林等类型,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主要调查方式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面谈访问、网络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2016年10月。

共发放调查问卷 1000份,经筛选回收有效问卷912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1.2%。其中,男性 459人,女性453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 岁及以下的 397人;31—40 岁的451人;40 岁以上的 64人。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的 529人,已婚的 383 人。从学校办学性质来看,公办高校的559人;民办高校的 353 人。从学历层次来看,博士研究生 51 人;硕士研究生 587人;本科及以下274人。从工作年限来看,4 年及以下的 551 人;4—8年的 278 人;9 年及以上的83人。从聘任性质来看,有正式编制的 378 人;人事代理的534 人。从职称层次来看,初级603 人;中级282人;高级27人。从是否承担教学工作来看,承担教学工作的辅导员282 人;未承担教学工作的辅导员 630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自编的《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法与访谈法进行研究。按照研究的需要,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情况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和所在高校的性质等。问卷部分由工作负荷压力、工资待遇压力、职称评审压力、职业战略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专业发展压力 6 个维度构成,问卷同质性系数为 0.96,分半信度为 0.81,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912份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平均数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912份《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表1数值显示各个维度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其中,工作负荷压力与职业战略压力均值较高,其他维度的压力均值分数也在2 分以上,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大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压力、职业战略压力、职称评审压力、工資待遇压力、专业发展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成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才能解决好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研究统计与分析回收的912份有效调查问卷,高校辅导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繁重琐碎的工作造成职业兴趣缺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的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抓好党团建设,又要抓班集体建设,同时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给高校的辅导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抓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奖评优、各类比赛评比等,各种繁琐的事物容易让辅导员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同时,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受到各种行政会议的干扰,分散了辅导员的精力。辅导员在做本职工作时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还要牺牲许多业余的时间。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容不得半点马虎,长期处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导致辅导员缺乏时间分散工作的负面情绪。而在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好随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这让辅导员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下。长此以往,部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低下,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职业兴趣缺乏等心理问题。

(二)多重角色冲突引发疲惫与困惑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相比,承担着更多的角色。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是学生的“生活保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及时向辅导员咨询请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导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政事务方面,辅导员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辅导员在面对学生过程中,需要成功的扮演多重角色,就必须在学生的面前压抑个人的情绪,而且辅导员在不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会引发心理冲突,这很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心理困惑。

(三)边缘地位导致焦虑和烦躁

高校在选择和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一般坚持的是“高进”的原则,选拔的人员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组织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的毕业生。但是,他们对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和规划都有一个较为理想的期望值,由于辅导员工作比较琐碎,工作压力大,而且难以达到毕业生的理想值。高校的辅导员处在一种地位低、待遇低、出口窄的怪圈,而且高校过分的强调辅导员的责任和奉献精神,却忽视了人的本性中的多元化需求。

在辅导员岗位上,他们既没有处于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也没有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其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与工作职责并不相称。而且许多高校忽略了对辅导员的培养,限制了辅导员进修深造的机会,导致他们的期望值难以实现,时常会引发困惑、迷茫、担忧等负面情绪,影响辅导员的工作。

(四)付出与期望值不符引发心理挫败感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后,期望可以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但是,现阶段高校缺乏有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忽略了劳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差别,从而容易引发辅导员的挫败情绪。而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结果的直接体现者,但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周期,大多数不能立竿见影。同时,由于辅导员本身与学生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当前社会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对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辅导员的心理落差和焦虑情绪将进一步加大,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强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心理调适途径与方法

1.确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基木要求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过硬政治思想素质、坚韧意志品格、饱满精神状态、严谨思想作风、诲人不倦工作态度、积极和谐身心素质和相应工作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高校层面来说,首先高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劳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人事方面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增强其满意度和成就感。其次,要对辅导员进行一系列相关培训,使每个辅导员都有机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培训,使其不断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方向发展。再次,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和本人意愿,实现合理的转岗分流,解决其发展问题。

2.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

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有利于避免产生超重工作负荷。首先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配足、配齐专职辅导员,将辅导员所管理学生的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不能凡涉及学生的工作都交由辅导员来做,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再次,要规范学生事务,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3.提升辅导员自我效能感

辅导员的效能感是指辅导员对自已的教育管理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是辅导员对其教育能力的信念和认知。高效能感的辅导员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其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其情绪的调整,在工作中通常表现为心情愉快、信心十足,对教育工作更投入、也更容易采取民主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与策略,避免消极行为。

提升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首先应在辅导员自身层面上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其次,辅导员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职业发展目标,为自已的职业计划付出努力。再次,辅导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疏导

为缓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必须让辅导员处于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尤其是校园人际关系圈。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已的评价来认识自已,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已,怎样评价自已。作为学生的辅导员更应该具备认识自已的能力,与同事、学生、领导和睦相处,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另外,学校也应为辅导员处理家庭和工作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有利于辅导员争取家庭对于工作的最大支持,使两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利强,南晗,高倩.职业化进程中辅导员自我不良心理解读及健康心理构筑[J].中国电力教育,2010(8).

[2]张秀荣.论高校心理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3]邓彩霞.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院报,2016(1).

[4]高岩,吴耀武.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分析及其调适—基于陕西省高校样本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8).

[5]陈晓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高教研究,2014(4).

[6]孙雯娟,魏婷.心理资本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初探[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礼会科学版),2013(7).

[7]朱转云.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6).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2016年学生工作项目《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心理调适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GR-009)。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专业化辅导员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