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而不“微”,四两亦可拨千斤

2017-06-10 18:37刘艳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高年级微课

刘艳红

【摘 要】微课的时长较短,内容少而精,主题突出,设计精致,可以说是“浓缩的精华”,在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使用,效果特别显著。运用微课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类型,分门别类制作视频,兼顾不同层次;以单元为抓手,从单元训练开始,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利用微课,发掘每篇课文的作文元素,串联整合知识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

【关键词】微课 高年级 习作教学 应用

所谓“微课”,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内容少而精,主题突出,设计精致,可以说是“浓缩的精华”。笔者在通过一学年的尝试后,觉得微课外形虽然娇小,但后劲却很强大,往往可以取长补短,以时间置换空间,在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使用,效果特别显著。

众所周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令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之一。尽管语文教师绞尽脑汁,用尽各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但仍然收效甚微。其中主要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学生面对习作要求,往往摸不着头脑,或无从下笔,或只能简单叙述几句。教师也是苦口婆心,反复讲述习作的重点、要点,常常用范文不断告知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如何结尾等等。所以,一次习作下来,我们看到的学生思维只有一个模式,作文基本雷同。

二是学生阅读量小,生活阅历少,无法把范文和生活实践迁移、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作文与阅读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没有将教材、课外书籍转化成内需,就无法写出真正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代人而言”“人云亦云”。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则可以弥补我们传统习作教学的不足。黎加厚在2014年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中提到:“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用数字化手段把它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随地反复学习。

对此,在运用微课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教学需要,分门别类制作,兼顾不同层次

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基于此点,在微课制作上,一方面可根据教学需要,分别制作不同系列的微课,比如写人篇、叙事篇、写景篇、状物篇、书信篇、续写篇、缩写篇等等。每一篇摘取知识要点,做3~5个微课,让学生反复学习观看,掌握每一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对各类作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和对比。在微课中配上精美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程中获得感性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依照学生的不同层次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作文水平稍次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词语、句子等方面多加练习,注意词语的积累、语句的通顺、写作基本步骤的认识、作文基本技能的训练,从简单的字词句开始,逐渐过渡到段落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点击不同的微课视频,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播放,弄不明白的可以回学校讨论。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点击有挑战性的微课视频,借鉴微课中提供的不同素材,以及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每个月我都会通过微课发布阅读新书,上传到QQ交流平台,让“吃不饱”的学生补充阅读),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在教学《利用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中,我就制作了两个微课,分别是“认识研究报告”和“学写研究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两个微课的设计呈阶梯型,富有挑战性。学生从惧写逐渐走向乐写。

二、以单元为抓手,从单元训练开始,夯实作文基础

“提纲挈领,百毛皆顺”,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抓住单元的主题,就是抓住了作文的训练要求。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就是写从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本组的四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分别写了作者从一件事、一句话、一个事物中获得的启示。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我把微课发布在“和教育”的家校互动平台上,让学生先练习,随后他们通过平台把作业发回给教师。根据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种不用笔写的作业颇感兴趣,甚至有学生在平台上写道:“老师,这个微课,我好喜欢,我从没想过这四篇课文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上,你今天的讲述让我明白了原来这几篇课文是有联系的,它们都是通过一件事、一句话或者某种事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还举了别的例子,让我更加明白了,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很多事物是可以给我们启发的,我得留心观察一下。”有的写道:“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棵小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都给了我们某种启示,就看你有没有读懂它。”……

三、发掘课文的作文元素,让教材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本

教材是经过编者仔细挑选的教学材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吃透文本,读懂文本背后的语言。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教师应在文本里至少走三个来回。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读懂、读透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其内化成自己的需要,作文也就等于成功了几分。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时,着重制作了有关文章句子的微课,内容包括母子之间的对话以及几个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把视频传到班级QQ群上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咀嚼,并解答微课中的相关问题,第二天到班级里讨论。结果次日课堂一片沸腾。有学生说:“看似简短的母子对话,却话短情长。”有学生说:“那几个细节描写就像放电影一样,让人过目不忘,梁晓声不愧为著名作家,简单几笔,却耐人寻味。”……如此课前预习,为课堂写作做好铺垫,学生自然“批文而入情,情动而辞发”,以时间置换空间,效果比不做任何预习,直接拿来就讲要好多了。而我也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写法,写写自己的父母。课后,我发现有学生已不再把下雨送伞、生病入院等老一套做法写入文中了,他们已学着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内心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借微课之形式,用课文做范本,行作文之实,效果可見一斑。

四、借助微課串联整合教学知识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一篇课文、一组课文或者全册书讲完,我都会用微课的形式,拓展相关的内容,小到字词训练(如“的、地、得”的区别)、标点符号练习(如双引号的用法)、句子练习(如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形式),大到段落仿写,文章续写、改写、缩写,推荐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等,因文而异,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点滴中感受作文的基本技法。对于每月一次的“阅读沙龙”,微课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因为学生已通过微课在家早早阅读完当月书籍,并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准备,课堂交流讨论起来,自然水到渠成,“质疑声、交流声、讨论声,声声入耳”,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教师指导写作也是事半功倍。对于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在课外看微课视频,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或者在课堂上提出。教师能因人制宜,因问制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所以,教师要熟练应用微课,改变教学策略,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彼此之间有机联系、融会贯通,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受到微课虽然体型娇小,但在习作教学方面优势巨大,其带来的作用不可小觑。微课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需要教师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让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每个年级的作文要求不同,知识点不同,学生水平不同,对于微课的设计也要千人千面,而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教师们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尝试把微课融入作文教学这一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让传统教学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所带来的效果绝对是1+1>2的。每位教师都能在反思研究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享受相互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微课“微”而不“微”,它将知识化整为零,将其引入习作教学是课改的需要,也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微时代”的今天,让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姻,能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化、自由化,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诸君不妨借助微课之力。课虽微,力不薄,小小四两亦可拨动千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张一春.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EB/OL].(2013-04-23) [2013-05-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十五小学 516007)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高年级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