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治理 优化“众创”服务

2017-06-10 19:40郭毅浩
江苏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众创课程改革

【摘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的同时,抓住基础教育这一重点,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始终如一地聚焦质量,是江苏教育也是南通教育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重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生,乃至家长都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如果把创新主体比作“鱼”的话,教育行政部门等政府工作部门就需要创设一池“活水”。南通教育的实践就是创新教育治理,优化“众创”服务,通过制度设计、平台搭建等方式,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政策支持,营造宽松氛围。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20-03

【作者简介】郭毅浩,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江苏南通,226007)局长、党组书记、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基础教育面广量大,是教育的奠基工程,世界各国和地区均普遍重视。在我国各类教育中,基础教育的体量最大,据2015年数据,全国基础教育学生规模为80.2%,江苏省为79.7%,南通为79.1%。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的同时,抓住基础教育这一重点,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始终如一地聚焦质量,是江苏教育也是南通教育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重心。

教育是常新的事业,南通先贤张謇曾发出“万事有始者有卒,教育有始而无卒之事也;万物有新者有旧,教育有新而无旧之事也”的感慨。在全省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办最美的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聚焦问题,在持续创新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我们就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教育创新的主体是谁?各类主体如何分类发展?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服务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给我们以很大启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生乃至家长都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如果把创新主体比作“鱼”的话,政府工作部门就需要创设一池“活水”。我们的实践就是创新教育治理,优化“众创”服务,通过制度设计、平台搭建等方式,為广大“创新主体”提供政策支持、营造宽松氛围。

一、注重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

(一)以完备的体系建设引领发展

一百多年前,张謇先生以“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的理念,在南通兴建师范、幼儿园、小学、初中、职业学校、大学等360多所近现代意义的教育机构。南通在全国一千多个县中以“模范县”脱颖而出,被外国友人赞为“理想的文化城市”。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920年6月实地考察南通后赞叹:“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这种布局教育注重规划的发展思路,成为南通教育文化的重要积淀,对我们进一步发展好基础教育,服务好学校办学和课程创新有两点重要的启示:一是面向未来,整体规划学校布局。近年来,随着南通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原有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造成43所大班额的学校,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十二五”之初,对未来十年的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拟新建、改扩建53所中小学,以有效增加学位,扩大教育供给,缓解大班额学校的压力。二是注重内涵,规划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改革体育美育。南通在长期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紧扣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进一步规划好德育、体育、美育等工作,召开市级专题推进会,搭建评先评优平台,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构建中考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各校和全社会重视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二)以协调并进的系统思维鼓励基层创新

作为江苏教育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南通辖区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至2015年底,有730万常住人口。市区以外,下辖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等地。我们以系统思维,统筹各类教育的改革发展,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基层创新,充分发挥各地各校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统筹各类教育,在协调发展中优化基础教育环境。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我们围绕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项目,强化制度设计,先后出台了《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南通高校服务经济贡献奖》等7个引导性文件,鼓励学校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同时,系统规划专业分类和人才培养,引导各院校加强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科研平台建设,形成了“一校一策”“校校有优势项目”的齐头并进态势,精准有效服务地方。“3+3+N”重点产业发展落到实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得到不断优化,实现了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本科院校1所,高职高专2所,省联院分院4所,为学生多元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空间。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招生录取制度的整体规划,推进良好生态建设,严格县域内招生录取制度,“不挖墙脚”“不掐尖”,区域内外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以全市初中毕业学业监测为例,2015年,如皋市22所初中,校际最大分差仅有57分;2016年,如东县21所初中,最大分差51分,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充分调动各个县(市、区)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年A地区整体情况最好,明年可能就换成了B地区,后年就换成了C地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每个区域的协同并进发展,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发展引擎”,全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更有价值的是,区域、学校乃至班级的协调并进,教育公平得到更为细致、更为微观的落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南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成为南通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老百姓认可的“教育模样”。

二、强师固本,持续创新,提升要素水平

区域教育发展良好,离不开卓越的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在持续接力中不断提升教育要素水平。

(一)职前教育不断创新,夯实先发优势

南通教师队伍职前培养起步早,赢得了先发优势。1902年,南通师范学校诞生,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改革开放以后,南通的师范院校,全部提前招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1984年,各地还在实施三年制师范的时候,南通首创五年一贯制师范教育,中等师范培养大专生。20世纪末,师范学校免费招生、定向分配的政策取消以后,2007年,南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五年制师范定向生培养工作,蓄水优质师资。此项改革创新被教育部评价为教师教育的“破冰之举”。最近,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再创教师教育先发优势,明确提出建设南通市一流师资方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揽子体制机制问题。

(二)职后教育全员覆盖,专业进步各得其所

“铺天盖地,顶天立地”是南通教师职后教育生态的形象体现。“铺天盖地”指的是职后教育的全员覆盖,帮助每一位教师不断走向进步;“顶天立地”讲的是职后教育的名师培养,在高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评选南通名师,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从2006年起,我们顶层设计,启动了5年一个周期的名师培养工程。成立了相关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10余年来,培养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市中青年名师一梯队培养对象中,有47人评上了江苏省特级教师,10人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成为江苏教学流派小学新生代代表人物。

(三)注重科研强师,久久为功,形成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都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是我们的战略定位,“接过来,丰富它,传下去”,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保障,主要抓好两点:

一是项目推动。20多年前,南通教育就启动了“一十百”教科研工程,即培养一千名科研骨干,带动十万名南通教师,即培养好一百万南通学生。在微观层面,注重项目推动。如,体育对学业提升有何帮助?我们经过多年的项目研究发现,运动改变大脑。我们提高了体育中考的分值,并加强对学校体育的过程管理。南通的许多高中,体育课正常上到高考前。2014年起,每年5月份市教育局组织对所有高三学生进行体质监测。研究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体质健康实现了同步发展。

二是持之以恒。大数据显示,一个课题,只要方向正确,坚持研究两到三个“五年”,成果就很丰厚,成效也会较显著。以南通教师持之以恒搞科研的典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为例,她们每个人60年就在一所学校,60年就是一个身份——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60年就做一件事——上课、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就做一个课题——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她们的成果荣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为能与世界对话的本土性、原创性教育品牌,在指导实践、引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聚焦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以改革课堂为突破口,取得了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效。同时,以课堂改革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一)引领改课,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南通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课改指导意见,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研究“教”,总体“评”。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主体,把时间交给孩子,把方法教给孩子。这12个字并不是硬性灌输到每个区,而是各个区域以此为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实现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海安“导学案”,如皋进行“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通州区推出“学的课堂”,如东实践“真学课堂”,海门探索“学程导航”,启东实践“三段四模式”……课堂教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充满了发展活力。以如东县景安初中为例,它地处农村的该校,学生在进校的时候学业成绩位次很靠后。82%的学生,家长一方或者双方在外面打工。通过课改,学生合作探究,踊跃展示,综合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初一、初二和初三毕业时学生学业水平监测跃升为南通市163所初中的第一;2016年继续保持全市领先。课改带来的质量效益不断扩大,如东西南片的河口、袁庄两个镇的五所农村初中,结成了改课联盟。2016年毕业监测,五校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二)搭建平台,促进学校进步、教师发展

南通的课改推进通过搭建平台,推动“众创”,促进学校与教师获得发展。四个平台分别为:学科基地、培育课改样板学校、课改现场会、二李(李吉林、李庾南)实验学校(区)。我们出台了《南通市学科基地学校工作条例》《南通市學科基地学校考核办法》,聘请专家担任学科基地学校学术指导教师。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基层学校课改作示范。历经23年的实践,目前,南通的学科基地已经实现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全覆盖。68个学科基地发挥出“课改连接、课改示范、平台展示、智力支持”的重要功能。我们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持续14年召开全市课改现场推进会,一大批课改典型学校涌现出来。为了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助推教师专业提升,我们成立了“二李”实验学校(区),引导实验校汲取思想精髓,注重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2016年4月、10月,中国教育学会“情境教育”研修与推广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研修与推广中心相继在南通成立,并举行首期推广活动。实验、研修、推广,成就了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好教师、好课堂,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基础教育。

“教育期人人知行艺,知邦法。知行艺则国多可信可用之人,知邦法则里无或暴或慢之俗。夫是故邦法之外,凡《周礼·司徒》所施十有二教……若民所能任,所谓教敬、教让、教亲、教和、教安、教中、教恤、教节、教能之道,皆言教育者所当知,而司教育者所当引为责。”(张謇《南通教育年鉴序》)当年张謇在分析教育功能的同时,殷殷提醒“司教育者”当履职尽责。一代代南通教育人薪火相续,勉励奋进,致力于智民兴邦的伟大实践。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广大学生的美好明天,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未来,南通将积极投身“两聚一高”的生动实践,持续创新教育治理,优化“众创”服务,不断优化教育内涵,为建设“最美江苏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众创课程改革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朝阳“五个工程”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上海“工商众创十一条”出台 给创业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