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思辨倾向调查及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2017-06-10 10:49王宏冯丽霞谢静静
教育界·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医学院校英语教学

王宏+冯丽霞+谢静静

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对240名医学生进行的思辨倾向调查表明:总体而言,医学生的思辨人格呈中性倾向,八个维度中,除好奇心和分析性呈正向倾向外,其他六个维度均呈现中性和负性倾向。基于此,提出了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思辨能力;医学院校;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析》(编号:GH151107)。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写道:“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Paul & Elder,2006)。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西方国家各类的研究成果甚多。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界定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构建思辨能力的量具;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对思辨能力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思辨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是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解决问题、评价观点、做决定时进行思辨活动的稳定一致的心理驱动力(Facione,2006)。思辨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可教、可学的特点,积极、正面的思辨倾向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思辨倾向现状对于培养其思辨能力至关重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思辨能力培养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外语界的基本共识,也符合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梳理归纳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当前国内思辨能力研究主要具有两个特点: 1.相关研究大都是围绕英语专业学生展开,完全针对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缺乏;2.可直接应用于医学生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辨能力研究成果鲜见。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医学院校学生思辨倾向现状,着眼于探寻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者为随机抽取的河北医科大学一到三年级的本科生,回收有效问卷240份:男生占44.1%,女生占55.8%;13级学生占24.5%,14级占22.5%,15级占52.9%。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其中调查问卷在2016年6月通过问卷星进行发布和回收。调查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思辨人格倾向调查。该调查问卷来自文秋芳教授2009年版思辨人格倾向量表,同时借鉴其研究结果,将其数据分析中发现的4个无效题目删除。量表共含八个维度:分析性、好奇心、坚韧性、自信度、求真性、认知成熟度、开放性、正义性,50道题目(各维度所含题目数量见表1),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6个等级,进行因子加权处理(各维度内各题项得分总和/该维度内题目数*10)后满分为480分。总分240分及以下为负性倾向,320分及以上为正性倾向。整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8,学术性和社会性的α系数分别为0.817和0.818。结合各维度的α系数,总体而言,该量表的信度指标符合统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问卷提交后,初步的统计和分析由问卷星平台自动完成,深入的统计分析工作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思辨倾向各维度总体调查结果

如表1的描述性统计显示,医学院校本科生思辨人格倾向总分为289.45,整体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具体来看,在八个维度当中,好奇心(43.39)和分析性(42.31)分值超过40,呈现正性倾向;自信度(37.93)、正义性(36.82)、坚韧性(34.91)、开放性(32.40)和求真性(31.98)分值均处于31-39,呈现出摇摆不定的中性倾向;认知成熟度(29.71)不足30,呈现负性倾向。从排序上来看,好奇心第一,认知成熟度第八。

总体而言,医学院校本科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好疑,好问,好学,有获取知识的迫切愿望,而且推理、运用证据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强;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上,武断,从众,简单化,认知成熟度差。同时,上述呈现中性倾向的五个维度说明,医学生对自身的思辨能力信心不足,怯于挑战权威;面对不公正、违反道德、触及法律等事件时立场不坚定;抗挫能力差,做事缺乏计划性、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坚韧的品质;心胸不够开阔,不善于容忍、尊重不同意见;寻求事实真相的探索精神不足。

(二)不同年级学生思辨倾向各维度调查结果

本研究还对三个年级分别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如表2所示,三个年级的思辨人格倾向总分分别为大三291.3355,大二284.7147,大一290.5913,与总体情况相同,均属于摇摆不定的状态;除2015级的学生的认知成熟度达到30.51外,各维度得分也和总体情况相应维度处于同一区间;且除2014级的开放性和求真性顺序对调外,各年级与总体情况的排序也完全相同。由此可见,三个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的任务都十分艰巨,尤其是认知成熟度亟待提高。此外,针对三个年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結果显示,三个年级的思辨倾向不具有显著差异。

(三)本研究对医学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上述针对医学本科生思辨人格倾向的调查结果,为英语教学带来以下启示。

首先,现状不容乐观,英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切勿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其次,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对于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英语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发展不容忽视。再次,英语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自我培养思辨能力的动机,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需要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最后,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推进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评测、第二课堂建设、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式、教师引导式、角色扮演式、研讨式、辩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训练。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文秋芳团队的思辨人格倾向量表,借鉴于巧丽、金双军等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的思辨倾向现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医学本科生的思辨人格呈中性倾向。鉴于此,师生双方思想上应重视思辨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全面推进教材、课程、评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所限,本研究还存在诸如取样范围较窄、未开展追踪调查等局限。此外,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也有待于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Paul R&Elder 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2006.

[2]Facione,P.A.Critical Thinking: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J].Insight Assessment, 2006.

[3]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05):59-66.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03):49-58.

[5]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对我国大学生思辨倾向量具信度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06):19-23.

[6]于巧丽,肖德法,王嘉.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6(04).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医学院校英语教学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