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红旗颂》配器手法浅析

2017-06-11 12:50樊琼
新一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管弦乐分析

樊琼

摘 要:《红旗颂》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所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这首管弦乐曲是为1965年5月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乐曲表达了当时人们经过长期对外对内的抗战之后取得了胜利的光明情景,继而对国家的颂赞,看到國旗后由心而生对国家的崇敬之情。本论文分别从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的角度入手,对配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旗颂;配器手法;管弦乐;分析

一、引子的配器手法

《红旗颂》的引子部分采用了国歌的音调,着重使用了分解的大三和弦“135”这三个音,由三个小号共同演奏出来。小号是所有铜管乐器中应用音域最高的乐器,它的发音非常清晰,能够奏出富于表情的歌调和加强音,演奏技巧灵活多变,是最适合演奏号角式音调的乐器。在此处,作曲家选用了小号奏出了国歌的音调,并且由三个小号齐奏出强有力的ff,仿佛展现了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让人们一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对于红旗崇敬之情。与此同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这三个木管组的乐器在高声部连续奏出颤音,音色轻盈跳跃。弦乐组由小提琴Ⅰ和Ⅱ演奏出衬托声部,它是一种音型化的衬托声部,适用了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平行四度六连音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波浪式的色彩性演奏,节奏平均,旋律流动,与上面小号独奏的主题形成了一静一动的对比,小提琴的衬托声部在声部进行中主要起着向前推进的动力作用,所以此时的声部推进作用是主要的,而其和声的功能意义就退为其次了。

二、呈示部的配器手法

“国歌”主题第一次出现是在C大调的基础上展开的,由引子部分的长号和大号共同奏出国歌的主题音调(如谱例1),进入到呈示部。此处引子部分的国歌音调使用了双音奏出,是一种加强旋律的写法,起到了对比作用。

三、连接部的配器手法

从56小节开始,全曲进入到了连接部,虽然连接部的主题也是从呈示部的主题中提取出来的,但是前后旋律的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连接部的旋律柔美婉转,感情真切,先是由双簧管走出了连接部的主题,双簧管的音色甜美纯净,带点鼻音,此处的双簧管并没有出现炫技性的演奏,而是在其声部中进行了如歌般的旋律演奏,表达了人民对红旗的无限深情。与此同时,弦乐组衬托旋律性衬托声部,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则起到了持续音式的衬托声部,竖琴的加入,使得整个音乐更加具有流动性,它使用了连续的三连音弹拨,也是一种复调化织体。

在连接部中,其主体旋律是在不同的调性中演奏,当乐曲进入到了61小节处时,圆号与中提、大提同时奏出主旋律,这种混合音色所特有的饱满浑厚,使得旋律线更加的优美、动听。低音提琴中一部分演奏持续音,另外一部分则以Pizz式的演奏增加音头的弹性。

四、展开部配器手法

展开部从开始就由弦乐组演奏出一连串短促的三连音,这种全部参与的流动式背景,使音乐流露出紧张与激动,造成不稳定的效果,并且此时伴有国歌的主题音调,加上调性的不断上升,使得节奏更加富于激情,圆号则采用了重音写法,强调了动力感,接着主部主题再现,第一遍是由木管组奏出,此时的弦乐组采用了齐奏式的织体,这种流动性的背景声部,起伏较大,烘托了气势,加强节奏,也是属于衬托声部的范畴。

五、再现部的配器手法

这一部分配器运用了整个管弦乐队的所有器乐发出了强烈的共鸣,241小节处,木管组和弦乐组齐奏《红旗颂》的主题,力度为ff,铜管组做节奏填充,钢琴织体回到了柱式和弦,此时加入了男女混声四部合唱,与木管组和弦乐组同唱主题,整个乐曲进入到了最宏大、高潮的气氛中,强功能和弦的使用以及主题的再次出现,深刻的刻画了主题思想和鲜明的音乐形象。

六、尾声的配器手法

267—286小节为全曲的尾声部,C大调,4/4拍,音响中加入了《国歌》和《国际歌》的音调。弦乐组持续的六连音作为衬托声部,六连音三度与四度持续叠置出现,如一轮又一轮的大波浪,使人心情澎湃,并且使用了主属交替,最后逐渐落到了它的主题动机—《国歌》的音调上,结束全曲。

作曲家吕其明的作品《红旗颂》虽然采用了管弦乐体裁,以及传统作曲技法,但是他又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这种民族风格不是采用某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而是经过自己的加工改编,使西方的传统技术与中国的音乐元素能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

七、结语

《红旗颂》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它不仅场面宏大,而且还有非常高雅的格调,这部交响乐使民族化与通俗化相结合。还体现出了作曲家自己的艺术追求,这部作品包含了作曲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有深渊的艺术意境。作曲家吕其明所特有的革命生涯中的体验,并无半点浮华的味道,给人一种亲切、立志的感情。这部伟大的作品还经常被电影、纪录片、电视片、文艺广播、新闻报道和各种庆典活动作为背景音乐广泛应用,成为我国音乐舞台上演率最高、广播电视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参考文献:

[1]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管弦乐分析
用音乐描绘人文与地理 《秘境中国》管弦乐作品集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对管弦乐《玄梦》的音乐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