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

2017-06-11 15:51柳丽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柳丽丽

摘 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缺少美,有散文的柔情之美、记叙文的娟秀之美、文言文的大气之美等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引言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初中阶段是文言文知识积累的时期,是建立文言文知识体系的开始,所以这个时期的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审美教学情境,提高审美热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具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才能深入体会文言文之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教学情境,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其审美欲望。由于美的传递和体会是需要将情感作为媒介的,文言文教学也需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纽带,让学生能够感悟美。在文言文堂上,教师可以把纽带抛给学生,同时将文言文作者、学生以及教师的情感世界打通,从而营建出一种生动和谐极富感染力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会文言文之美。例如,在教授《三峡》一课时,为了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上课之前收集大量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视频,并根据实际需要以及三峡景观的变化情况,加上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上课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三峡的壮观和独特的景观变化。学生在脑海中逐步构建一幅自然和谐、景色瑰丽的画卷,陶醉其中,对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审美欲望。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文言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地采用情境设置的方法,采用不同的途径和工具为学生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1]

二、渗透审美教育,品读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词有其独特的韵律之美,通过多遍品读,浓浓的韵味便会油然而生。古诗词不如散文、记叙文这类文章浅显易懂,更像一杯刚泡好的碧螺春,需要慢慢地品、细细地读,才能越品越香、越品越有味道。品读出古诗词的韵味,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流畅朗读,不被生字词所牵绊。因此学习《醉翁亭记》时,我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功课,将诗词中的生字标注好拼音。流畅的朗读才会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够品出诗的味道。在多次的朗读后,我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很有韵律美的句子,并找出其特点。眼尖的学生立刻发现在文中有不少相邻的句子结构上也很对称,而且字数也相等,读起来特别顺口。我告诉学生这就日n骄偶句,可以加强了韵律美。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的词句外,学生又发现“也”字和“而”字在文中使用比较频繁,读起来很有韵味。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我告诉学生这些日L}做虛词,然后让学生继续思考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昵?最后大家一起探讨出这些虚词把诗中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2]

骄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使文章既有诗的迷人意境,又有散文的柔情之美。大多数初中生对于诗词的韵律都是出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通过反复品读古诗词并将韵律之美具体化,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语感基础。

三、重视精彩语句赏析,体会语言之美

古朴雅致的文言文彰显着汉语言文化的深邃和无穷无尽的语言魅力,虽然文言文的语言非常简练,但是简练的文字形象精准,极富表现力,能给人营造开阔深广的意境,也能上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无穷无尽的韵味,更多的时候能够月简短的几个字就将一个偌大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在头脑与中产生绝美的画卷,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和审美体会。例旧,《滕王阁序》是初中文言文优秀作品的代表,其中大量的语句具有文情并茂的特点。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正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一句用工整的对仗和简洁的词句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风景图: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昌,那歌声一直传送到鄱阳湖的岸边;深秋时节,寒冷使天空的雁群心惊,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这两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南国晚秋的景色,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借助作者的笔触了解美丽的深秋之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之美。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精彩语段,并将自己对语段的理解和深层内涵表达出来,从而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3]

四、渗透审美教育,感悟古诗词的人格美

品读古诗词的韵律美像是拿到一把钥匙,走进古诗词的意境美像是打开了一道大门,而感悟古诗词的人格美则是门中风景的最深境界。这里有诗人浓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人生态度和信念,为我们这些品读的人留下很多思考。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人生态度逐步形成的阶段,透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诗词的意境,才能更好的领略到诗人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学习一首诗词之前,先去了解作者对于读懂一首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诗中的情感与态度往往与诗人的成长和经历有着很深的关系,透过诗人创作的背景故事,我们才可以读懂一首诗词的灵魂。因此在学习《醉翁亭记》之前,我会先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去了解欧阳修的生平故事及创作背景。《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时写的,从诗中隐藏的“与民同乐”可以看出诗人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心情是又悲又喜的,从而展现出诗人心系国家政治安危、体贴民情的高尚品格。从欧阳修的身上还可以学到面对挫折和悲伤时也要积极对待,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审美教育的目的所在。

结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充满着神奇美,对于推进审美教育也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审美教育,充分挖掘文言文教材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情感、人格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段艳.初中文言文课文教学内容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吕曼.初中文言文教学课程内容的确定[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刘利利.审美与人格——试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双重指向[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101.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