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远 诗书处世长
——楹联家风故事

2017-06-12 01:04刘鑫玥
对联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风孩子教育

●刘鑫玥

(山东省东营英华实验小学四年级)

说起楹联,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家那所古老又朴实的老宅里充满着岁月痕迹的两幅对联:

勤俭持家远;

诗书处世长。

千情和最贵;

百善孝为先。

在小时候只会懵懵懂懂的背下来,直到长大了、成家后才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深意,明白了短短的对联对家风的传承。

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思想上的珍宝不仅仅是一家的家风,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价的宝库。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家,家里的祖辈、父辈可能没有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可能没有丰厚的物质家底,但老人们的教诲却令小辈们受益一生,勤俭持家远,诗书处世长,简简单单的话语,普普通通的对联,道出了意蕴深远的人生哲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成长于八十年代,父母都是艰苦年代生活过来的人,所以从小就教育我,无论生活条件怎样,一定要勤俭节约。爸妈的口中没有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以身作则,还记得生活条件好起来时,家里也是一般只炒一个菜,上顿剩下的菜爸爸会吃掉,吃不完的东西尽量不丢,有时吃馒头遇到很硬的皮我就想把皮揪下来扔掉,我妈总是赶紧拿过去吃掉,边吃边小声教育我:“可别这么浪费,老天爷不喜,别小看这么块皮,得好几束麦子才能磨出这些面。”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体会到一米一饭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些粮食从播种到收获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辛苦与汗水。勤俭不代表贫穷,也不代表物质贫乏,代表的是对劳动的尊敬。吃饭要吃得干干净净,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一点,现在这也成了我家饭桌上的规矩。

父母是老一辈的职工,那时的“铁饭碗”受人尊敬,记忆中父母对工作极其负责,父亲是会计,在单位还兼任着别的工作,所以每次到了月底,就是他最辛苦的时候,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加班算账,多少个日日夜夜,等香甜一觉醒来的时候,我总会看到爸爸略疲惫而又深沉的背影,耳边想起算盘珠噼噼啪啪的声音,第二天他照常早起上班,脸上总挂着黑黑的眼袋。母亲是医院的护士,那些年医院少,病人多,医疗器械也落后,所以母亲的工作特别忙,白班、夜班轮流倒,但是她一直坚持早半个小时上班,晚半个小时下班,下班后把所有的工作早准备好。长大上班以后,我早上总是懒得早起,妈妈看到就冲我嘟囔:“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早起半个小时,哪怕早到单位十分钟,把工作准备好,时间就绰绰有余了。”慢慢的,我也体会到了勤奋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工作就代表责任,就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这是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渗透到我的思想中去的。

千情和最贵,百善孝为先,是的,“百善孝为先”,父母留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还有对老人的孝道,家里其他几位老人去世得早,只有奶奶一直跟着我们家生活。父母一直过着很清贫的生活,家里生活不富足,但是老人爱吃的东西从来不缺。老人年龄大了,爱吃甜软的食物,所以家里做饭都会迁就老人做一些她爱吃能嚼得动的饭菜。还记得小时候,好不容易才能改善一次生活,买只烧鸡,鸡腿是照例留给奶奶的,我吃剩下的肉,妈妈忙着给我们剔骨头,而到最后爸妈也就是啃点鸡头、鸡爪,剩下的肉照例要留下下顿给奶奶和我蒸着吃。大了之后,发现了这个“秘密”,无论我的嘴巴再馋,我也会尽量少吃,把好吃的夹给爸妈和奶奶,看到他们吃下,比我自己吃了还要高兴千倍百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不管爸妈教导还是责骂,我总是认真听取,更不敢犟嘴发脾气,心里明白,父母长辈比天大,孝顺孝顺,不顺何来孝?如今,妈妈仍经常在我身边“唠叨”,但我非常乐于聆听她的每一言每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正是妈妈对我无限的爱。

这些年,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母亲,体会到了做为家长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希望他健康、聪明,更希望他有良好的品德!家长之间互相尊重、谦让、理解、宽容,孩子感受到的是温馨、和睦的真诚亲情。家长习惯读书学习、善于思考,孩子品味到的是勤奋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家长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孩子体验到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家长想把孩子塑造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论是什么家风,只要它传递着正能量,传递着希望,便会口传身授地绵延下去。如今,看到孩子在姥姥的教导下背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完碗里最后一粒米,我仿佛看到了家风正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孩子渐渐长大,进入了英华园学校学习,英华园学校非常注重国学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校园内处处皆是文化,孩子教学楼内的活动场所博园里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石刻文化,《少年中国说》、《励志故事》图、《成语故事》图、《二十四孝》图,漫步在那里,我们能感受到学校一直非常推崇孝心教育,把孝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让孩子们从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再次认识到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善待父母。学校的公园圣园也在向我们展示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那里巍然屹立的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和孙子的雕像,两侧的石壁上分别雕刻着《论语》二十篇一万六千余字和《孙子兵法》十三章六千余字,供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和学习,校园里处处是景观,处处是文化,老师们的教育也处处渗透着优秀国学传统,从一年级起,孩子就在老师《弟子规》的教育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楹联操》既使孩子锻炼了身体,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学校实行全员管理,建立了“品德银行”制度,监督学生的一言一行,把品德存入银行,让好品质闪闪发光,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得体,这不正是对中华文化的最好传承吗?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在社会风气上却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轻率、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有的人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从最根本的原因找起,正是不良的家风带坏了子孙,破坏了家庭。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学校的优质教育又帮我们进一步的教育好孩子,如果我们家家都有好家风,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希望每个小家都能树立端正的家风,代代相传,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弘扬民族文化。社会就像每个人的大家,只有“小家”家风好了,社会这个“大家”才能风清气正。那么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家风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