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2017-06-13 13:10张彩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汉译英

张彩云

摘 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码转换活动。文化负载词包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翻译的五个特性为切入点,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五个方面对汉语文化词的英译做了简析,且以意义再生之三原则为视角,结合翻译的五个特性,探讨具体语境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问题。

关键词:翻译特性 汉语文化负载词 汉译英

一、引言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民族特色文化生动的写照。当今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进行汉语文化词英译时,要想准确地传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汉语文化词英译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翻译的文化特性出发,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不断地传播民族文化。

二、翻译之文化特性

Lefevere指出“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译者作用于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Lefevere,2006:6)。因此,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中,也不能只局限在语言层面的转化,而要从翻译视域的五个特性入手,使其内在的思想文化内涵最大化地表达出来。

(一) 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也必定会打上社会的烙印。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语言是一个关系的系统,社会给予这些关系以意义(索绪尔,1982:35-37)。而翻译活动是语言交流的一部分,传达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翻译无不体现着社会性。

(二)文化性

翻译是异种文化之间的交汇,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本的文化内涵准确传达给读者才是翻译的魅力所在。汉语文化词民族色彩浓重且富有寓意,这是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对汉英文化词的翻译,体现其文化特性才是关键。

(三)符号转换性

巴斯奈特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但它本质上属于符号学的范畴,即研究符号系统、结构、符号过程和符号功能的科学”转引自廖七一,2001:342。但每一种符号系统都会受到各民族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而无论从结构还是意义方面考量,汉语与英语的符号系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不对等性。因此,在做汉语文化词英译时,必须考虑读者对这两种符号系统的可接受性。

(四)创造性

埃斯卡皮曾说过“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埃斯卡皮,1987:137。汉语文化词本身蕴涵丰富而独特的民族内涵,但译入语国家的读者因为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在做汉英翻译活动时,就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作品不仅能被读者所理解,还要体现创造之美。

(五)历史性

美国翻译家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任何语言行为都是在特定的生物、社会、物质环境里,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参加者之间发生的”(卡特福德,1991:24)。由于翻译具有历史性这一特性,译者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从原文的历史语境来深入理解原文表达的本意。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翻译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因而对具体作品的翻译而言,也就有了“翻译无定本”之说。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对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复杂的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陷入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泥潭。我们可以结合翻译的五个特性,利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汉语文化词实现意义再生。

(一)去字梏

去字梏是针对译本中的字词层面而言的。对译者而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根本上打破原文字的束缚,使意义最大化地为读者所接受。例如,我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民间的歇后语来比喻做事小心谨慎,靠亲身经历来摸索经验。那么对“摸着石头过河”的翻译如果直接说成“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外国读者可能不理解过河为什么一定要摸石头呢?如果意译为“learning by experiment / by trial and error”又显得比较苍白,体现不出该词生动的比喻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地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譯成“Since there is no previous experience to fall back on, we have to "cross the river by feeling our way over the stones," as we say in Chinese”,这是不是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呢?

中国很多菜名也富有中国特色,对其翻译如果不从其原料和做法着手去操作,很容易闹出笑话。如麻婆豆腐译成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童子鸡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夫妻肺片译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等等。看了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菜名翻译,外国人也只能对中国菜望而生畏了。正确的翻译应该是:Mapo tofu,Spring chicken,Couple′s sliced beef in chili sauce。

(二)重组句

句子是意义的最小单位,字与字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使得句子意义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翻译活动时,可通过适当调整,体现句子的生命。在重组汉英文化词构成的句子时,一方面要考虑汉语文化词所蕴含的社会性、文化性,另一方面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性,创造性地把原文的内涵展现出来。

例如,把“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译为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转引自冯庆华,2010:60)。这句歇后语的译文通过增加词语“the master mind”,让读者很快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突出特点,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有时,汉语中有很多歇后语,后半截出现一语双关,表面上看是对前半截意义的解释,可实际表达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这时就不能直译,需要重组句,或直接解释其比喻意义。例如:把“骑着毛驴看书——走着瞧”翻译成 “Let′s wait and see what the reason for it turns out to be in the end”。“走着瞧”字面意思是“驴走人瞧”,而其实际涵义是“等着看个究竟是非”。因此,译文通过重组句,用“let′s wait and see”真正表达出了原句的意思。

(三)建空间

建空间指的是文本这个整体的意境图示。译者在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之后,按照读者的思维逻辑重新组织段落。既不改变原文含义,又能传达出原作者的言外之意,并给读者以理解与想象的空间。正如萨特所说"排列在一本书里的十万个词尽可以逐个被人读过去,而作品的意义却没有从中涌现出来;意义不是字句的总和,它是后者的有机整体”(萨特,1998:99)。在做汉语英译时,也需要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断重组与建构,让读者在译文搭建的自由空间里与原作者沟通交流,品味汉语文化的形态之美与意蕴之美。如许渊冲对李清照《声声慢》的翻译凸显了词本来的意境。下面以第一小节为例。

原文: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译文:

I see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转引自冯庆华,2010:191)

原文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叠词,将词作者惨淡孤寂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而译文巧妙地运用“see”“seek”,两个“search”,三个“so”和“sad”这些以“s”开头的单词,谐音汉语中的“嘶嘶”声,让读者读起来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萧瑟冷清的庭院以及憔悴凄冷的词人的形象。这样,译文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外国读者如时空穿越般聆听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独白。翻译的文化特性和译者的创造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汉语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需时刻考虑文化因素。本文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翻译的五个特性出发总体分析了汉语文化词的英译,并以许钧教授提出的意义再生之三原则为视角,深入探討英译过程中如何体现翻译的目的,以更好地弘扬民族的文化。当然, 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视角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更多的译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Andre Lefevere.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 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3]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 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穆雷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5] 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6] 萨特.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7]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汉译英
KEYS
KEYS
Keys
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人才培养
汉译英中定语的翻译技巧
汉译英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论汉译英中标点符号的处理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