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践行儒家思想的体现

2017-06-14 23:50杨建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杜甫

杨建平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有志报国,无路请缨,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但作为儒家薪火的传承者,杜甫用一生坚守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这一体现儒家思想的信念,赢得了“千秋万岁名”,赢得了“诗圣”这一至尊雅号。

一、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思想观念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正统思想观念。他年少便深受祖辈的儒士做派的影响,成年后的杜甫更喜欢以儒士自居。作为儒学的继承者,杜甫一直坚守着君臣有义、父子有亲、朋友有信的伦理道德意识及忠君思想。这从他的诗中频繁使用“朝廷”“致君”等词语中可以体现出来。在漫游齐赵时期,杜甫写下了历代传诵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皆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气象雄伟,胸襟开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杜甫青年时代那种昂扬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更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最佳写照。儒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怀,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应的充盈着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作支撑。杜甫这首诗极好地诠释了这一理想人格,这也正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从政之路

《礼记·儒行》:“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恩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又有:“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这说明儒家并不是把做官看成唯一的出路,杜甫的从政之路即是践行了儒家这一思想。从他后来的求官经历来看:举进士不第则应制举,应制退下则干谒权贵以求荐引,荐引不成又投恩匦以献。要求一次比一次高,路子越走越窄,他并不像世俗士子那样屡败屡战,非考个进士不可。可见他恃才负气,自视极高,生性是很倔强的。他曾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正是对此种选官制度的抨击。这种性格同时也影响了杜甫后来的为官之路。儒学传统中有着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杜甫当然也一直未停止对仕途的追求,他曾多次痛心的违拗自己刚直的本性而屈身干谒。但诗人的从政之路是极为短暂的,杜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贫困漂泊的在野状态。然而,诗人未尝一日忘忧国。

三、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责任担当

儒家抱有强烈的政治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儒者经天纬地、大济苍生,透显出对家国天下的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济世情怀。杜甫把这种儒家理想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性行为。立身朝堂,则尽忠奉职,绝不含糊,希望在政坛上大展宏图,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儒家最高政治理想。他明知这种坚持可能为自己带来祸患,也在所不辞。因为“致君尧舜”的理想必然要求行动,这种行动体现在杜甫的行为中,就是犯言直谏。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也丢了。但杜甫似乎并不在意,而是更坚定的拿起如椽巨笔,直指对那些统治集团荒淫腐朽的生活,禍国殃民的罪行切齿痛恨。他在《丽人行》中,对倚仗权势、作威作福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披露:“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他在《兵车行》中,他更把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揭露他穷兵黩武、开边拓境行为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对当政者的无比愤恨与无情揭露,都是来自儒家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忧国忧民

杜甫的儒家思想,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忧国忧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杜甫一生关怀着国家的命运。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忠君爱国之心已经成为了诗人的天性。杜甫的爱国之情还体现在他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精神的推崇。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五、杜甫的儒家思想体现在人伦秩序

儒家用人伦来规定人,并把人置于无所不在的人伦秩序之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杜甫写的众多表现伦常情感的诗作,可以说是用文学最好地诠释了儒家这一理念,也是老杜躬身践行儒家思想的明证。杜甫写过很多怀念妻儿的作品,可谓重情顾家之人。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常常因为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不能使孩子们免受奔波饥寒之苦而惭愧。这种心情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三首》《北征》等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反映。对于妻子,老杜更是一往情深。在杜甫的笔下,她总是那样吃苦耐劳,她总是那样温柔贤惠。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画面,我们不但能感到杜甫一家人和谐融洽的天伦之乐,也能感到杜妻的聪敏体贴,善解人意。的确,杜甫受儒学非常注重“父慈子孝”和夫妇一伦的影响,在作品中多有歌颂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亲情和相濡以沫的爱情。

正所谓“诗穷而后益工”。老杜的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其才百无一施,其事百无一成,后半生整日为一日三餐奔波、委屈事人。若换作他人,早已放弃内心的操守。可他那种“兼济天下”的胸怀、“致君尧舜”的志向虽历尽磨难而未尝稍减。往事越千年,杜甫的时代已经如烟逝去。今天,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历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今天纪念杜甫,缅怀其创作成就,景仰其人格襟怀,发扬其道德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家杜甫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登高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绝句
茶道
Why Learn Chinese?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