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进行文本细读的策略举隅

2017-06-14 23:58李小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仁德调和晏子

李小丽

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虽然好懂,但毕竟是几千年前的语言文字了,好些地方对生活正急剧变化的今天和明天的年轻读者,已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这“好些地方”正是我们应该细读的地方。

儒家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仁”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和”的观念。但是由于《论语》语言的简约,对这些术语并没有详细的阐释,因而细读显得很必要。我在教学中重点进行了两种尝试。一种是对“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章节的细读,一种是对反复多次出现的“仁”及其所在句子的细读。

一、关于“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即“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很多老师都喜欢这样引证。我以为不妥,如此印证似只在强调个人言论与思想的自由。参考译文也只是简单地翻译成“君子和谐却不同一,小人同一却不和谐”,很抽象,难理解。因而,我们借鉴了周振甫先生在《古代散文十五讲》中对《论语》散文特点的论述,试图引导学生由“和”这一术语的来源找到更具体的理解。于是设计了这样的细读方案:

第一步,展示两则对此章的解读材料。

ppt展示杨伯峻《论语译注》对此章节的一段解读:

“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货、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晏子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以去其否。”因此,史伯也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同”就不如此,用晏子的話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如是也。”

ppt展示晏子话译文:

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ppt展示李泽厚《论语今读》对此章节的一段解读:

保持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才有社会和人际的和谐。虽政治,亦然。“同”……就容易失去或要求消灭这种独立性和差异性。这话今天还很有意思,强求“一致”“一律”“一心”,总没有好结果,“多极”“多元”“多样化”才能发展。

第二步,阅读12.19章节“季康子问政”内容,分析孔子如何实践“和而不同”的原则。阅读乡愿章节,理解处事中的“和而不同”。

第三步,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和而不同”的意义。

综合两则材料,可引导学生读出以下内容。第一层含义:“和”意味着事物多样性的同一,甚至是对立的统一,才能引起物质质变,使食有滋有味,使乐有和谐的声调。第二层含义:晏子将“和”“同”与政治对接,将君臣意见的关系用“和”与“同”来分类,认为臣民应该以“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统治阶级。孔子接受了这种观念。臣子应用自己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君王的错误意见,既强调君王意见的主导性,又要求臣子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才是在矛盾中寻求“和”,才能政事平和;否则,就是“同”,不利于君王为政。第三层含义:“和而不同”不仅仅是调和君臣意见的政治原则,也是调和人际关系的处事哲学,承认每个个体的差异,而后使差异调和,各得其所。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来谈“和而不同”的例子,则是引导他们能反观自我,观察社会,加深对儒家“和”文化精神的体悟,并在生活中践行这种处事哲学。

二、关于“仁”

《论语》一书出现了104次“仁”,《(论语)选读》文本中也出现了37次,我们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系统地细读体会“仁”在不同地方出现时不同的用法与含义。

首先,列出选文中有关“仁”的语句。

其次,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辨析“仁”的意义和用法差别,分类归纳。通过辨析分类,可以总结出,“仁”主要有“仁德”“仁德的”“推行仁德”这几种意思,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有了这样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在平常阅读或考试中碰到单个句子,就能从这些意义和用法中选择合适的一种代入,以正确理解文句。

再次,在字面意思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句子探究“仁”的具体内涵,分析仁与礼、仁与义、仁与和等的关系。

通过对“和”“仁”等核心术语的细读,学生才会明白,《论语》各个章节,不是为记言而记言,为记事而记事,它们背后都一以贯之孔子“仁”“和”的核心思想,学生对《论语》的文化内涵感悟才能具备整体性。

《论语》文本虽“质朴”但非贫瘠枯燥,正如巴尔扎克所言“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了最大量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文字特点,呼唤我们对文本进行细读,读出其间的思想,完成文化的探究。我们努力从文本出发,提出一些教学的思考,并把思考化为教学操作,引领着学生向最根本的东西靠拢,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更多的同仁能从文本细读入手,以本(文本)为本,寻找到更多的细读方法,进而把握《(论语)选读》文本中体现的儒家“道德”境界与精神气韵。

猜你喜欢
仁德调和晏子
晏子的车夫
调和
为仁由己
小燕子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漫画
孟子说仁德
晏子使楚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