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

2017-06-14 00:22何茂琼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素养

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素养的研究》为四川省教科所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的第二批子课题,2015年12月立项,近期准备结题。课题单位为四川省德阳中学、何茂琼名师工作室,课题负责人何茂琼,主要研究人员有尹华冬、曹韩军、牟桂芬、乔峰等。本文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将多文本用导引的方式让学生宽泛阅读,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教学实践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师生围绕群文议题,通过合作、对话、交流、探讨、协商等方式,一起来发现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对文本的解读成果,从而实现对某个知识、某类现象、某种理解、某方观点的共同认可,自然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共达。

“群文”阅读教学甚至更能延展学生的阅读宽度,更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但教师长期从事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单篇”阅读教学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转变,关键是教师要转变。

我们借课题“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素养的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又借我们语文工作室理念的四句话:“语文教师书香气,语文课堂语文味,语文教研真问题,自助助人共同体。”作驱动,有效组建并推行了内部子课题研究体系。

一、教师要有群文阅读教学素养

1.提升教师的阅读素养

老师的阅读素养决定了他的教学素养,从而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从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统一购买了《新群文读本》《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名作重读》(钱理群)、《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J·帕尔默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等书籍,供老师们学习、交流,促使老师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根据学情自主选文的老师们,更是需要与大量的经典文章有不同程度的“交情”,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读到最适当的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领悟这一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知识。

群文阅读教学促进了教师的阅读,教师的阅读又让群文阅读教学有了生长的土壤。在这个美妙的过程中,老师们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提升了自己的阅读素养,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整合选文的素养

使用《新群文读本》时,如何把看似亳不相干、完全不同的几篇文章通过某个议题联系起来,“存异求同”“存同探异”,需要反复考量。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正确解读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内隐性、多义性和生成性,才能准确、合理地解读并整合文本。

如果自主选文的话,自然是围绕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展开。在浩瀚的经典“潜伏者”中找到那些冥冥中肩负共同使命的文章,发现那或“外显”或“内隐”的“阅讀整合路径”,就需要教师提升整合选文的素养。

二、提升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1.提升处理多文本的能力

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多文本。还可以带领学生默读、朗读、速读、快读、浏览、跳读等,还可以勇敢地让学生“素读”。群文阅读也许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正确处理多文本,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技巧,从而既“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也“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让学生“失掉现代属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升教师教学内隐的能力

这里所言的“内隐”不是心理学上的内隐观,而是指在我们的群文阅读课堂建构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建构中自觉弱化,甚至消除传统阅读课堂上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内隐能力的提升是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主导”“讲授”“管理”内隐为现在的“激发”“倾听”“共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内隐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学生上课热情的持续保持则是课堂高效的一个保障。成功地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整个课堂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学生兴趣盎然,既实现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参与,又实现了教师的自觉内隐。

第二,学会倾听和认同。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由传统阅读课堂的“主导、修正”内隐为“倾听、认同”。在课堂的建构中,教师不仅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还从主观上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少了一些否定批判、多了一些认同鼓励。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学会了认真倾听,对学生也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课堂效果更加明显,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第三,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共达。

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师生围绕群文议题,在课堂建构过程中,通过合作、对话、交流、探讨、协商等方式,一起来发现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对文本的解读成果,从而实现对某个知识、某类现象、某种理解、某方观点的共同认可,这也自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共达。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给学生科学的学法。

3.提升语文课堂学科的表现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语言怎么表达,问题怎么提出,对学生的发言怎么回应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在临场应变中加以解决。在经过了一堂堂群文阅读课的不断摸索、调整、总结、反思,教师们课堂语言的表达及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第一,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

除了语音准确、语汇丰富、表达连贯、语音机敏等一般特点之外,还体现除了以下特点: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教师借助语调、语速、姿态、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辅助手段传递信息,配合语言,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讨论、理解、探究,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课堂感染力,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参与进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第二,简洁有效的提问追问。

群文阅读课堂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另一方面则要推进课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高级能力的提升。为此,老师们更注重提问和追问的有效性、艺术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清楚、明确。所提出的问题紧紧围绕群文议题,在议题的统摄下适时地追问,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理解、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具备启发性。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追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在课堂的建构中,结合不同文本,从预测、分类,选择、理解,发现、探究三方面分别来设问、追问,主要问题的设计简洁有效,灵活多变的追问又充满艺术性,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三,适时恰当的评价激励。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了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适时地表扬鼓励。群文阅读课还让老师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地表扬学生,给了学生以无穷的动力。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有很多和老师预设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回答非常地富有创造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老师都运用恰当的语言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不仅提升了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我们的群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