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现途径探微

2017-06-14 00:44沈晓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安妮生活化文本

沈晓云

要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化意识。生活是教育的源头,为教育提供丰富的认知视野。语文教育更是生活的外延,语文老师一定要有生活化意识,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经验展开语文学习,这样“接地气”的语文课堂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将教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对生活的引导和道德的引领。

一、导语生活化设计,接轨学生生活思维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设计尤为重要,导语设计讲求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有启发性。这就要求导语设计要接轨学生生活,适时引入生活内容,关照学生生活体验。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鲜血液。生活案例讲解、生活现象列举、生活场景再现、生活认知回顾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动力。

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块黑布:咱们进行先做一个游戏,谁愿意上来,老师将你的眼睛蒙上,然后转三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谁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都兴奋起来,有学生毛遂自荐参与游戏。游戏开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回到座位上,不是碰到人,就是碰上课桌。游戏结束,教师让这些参与游戏的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有学生说:我刚转完之后,只感觉有些头晕,根本就弄不明白方向。从这个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盲人的艰难。也有学生说:我们整天能够看到光明,自然不能珍惜这难得的光明生活,一旦失去了它,才会感到它的珍贵。

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并发动学生讲述游戏感受,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能够珍视难得的光明时光。因为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残疾人,他们生活在不便和痛苦之中,我们这些健康的人需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带来一些便利。教师教学设计用心良苦,学生学习实践顺利成长。

二、文本解读生活化设计。融入学生生活体验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可以多元化,但教师解读文本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接受能力。解读文本教材时,教师要进行多维联系,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引导,都可以成功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呈现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设计操作时,要注意观照学生生活环境因素,以提升课堂教学生活化品质。

文本解读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也是师生互动主要载体。不管文本内容背景设计什么国家、什么朝代,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都需要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以提升文本解读品质。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理顺故事情节,然后发动学生对小说情节真实性展开探讨。学生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甚至出现了意见相左的情况。有学生认为:医院是特殊生活场所,没有去过医院的人是难以获得直观感知的。琼珊望窗外藤叶等死,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但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心理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常常是出人意料的。小说有生活真实性作为基础,可信度很高。也有学生认为:年老画家贝尔曼为救琼珊冒死画藤叶,这种举动实在是不可思议。最后琼珊获救,老贝尔曼去世,这样的结果也太夸张了。

教师发动学生对小说真实性展开讨论,这本身就是接轨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对小说人物进行生活比对,自然留下深刻感知。小说有具体国情、民情特征,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认知分歧都是正常的,不管讨论结果如何,都能够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三、训练生活化设计,升级学生生活认知

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之中有生活。语文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筛选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训练生活化认知属性。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在设计语文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做好精心设计,找准与学生生活认知相契合的角度,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展开学习感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在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认知的同时,更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和道德方向。

《安妮日记》写的是战争年代,与我们现代生活有相当距离。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从学生心理角度展开:学习完课文之后,我们不妨选择几则自己的日记,和安妮日记进行横向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点。学生开始挑选自己的日记,然后展开比对学习探究。有学生说:我的日记和安妮的日记不同点更多一些,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年代,生活内容有太大差异,关注生活的角度,思想触动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太多差异,对生活的认知当然不在同一维度之上。也有学生说:安妮年龄虽然比我小,但其经历却是极为丰富的,对生命感知更是独特。我感觉与安妮有一定相同的认知意识,就是对生命对生活有较强敏感性。

教師发动学生与安妮比日记,学生从比较中找到思想异同点,并由此作为学习认知起点,对安妮思想内涵展开体悟感知,崭新学习认知自然形成。学生与安妮生活年代相差甚远,从文本中难以找到契合点,但通过隔空比较,给学生带来思想触动。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可见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高中语文教学更应如此。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接轨生活展开语文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顺利成长。

猜你喜欢
安妮生活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好久不见的自己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