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2017-06-14 14:31刘方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意识教材

刘方波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人文学科,承担着重要的人文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感恩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发现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并进行开发、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怀,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

一、发现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出感恩教育,就要先对语文教材中的感恩资源做出整理,进而有针对性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就是以教材为本展开探索。事实上,在语文教材的编纂中始终都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感恩资源,并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展现。如《背影》《小巷深处》在表现父母恩情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春》一课中引导学生感恩大自然;《出师表》的忠君下思想下体现出对知遇之恩的感恩等。这些内容都是教材文章所在,但仍然需要教师进行探索与整理,然后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如《背影》一课,在学习中我们会更多关注到的是父亲的爱,反过来就要思考我们应如何感恩父母,这就是对教材资源整理的体现。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够对每一篇课文进行整理,更要明确在教学中以什么样的节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才能切实地实现感恩教育。

二、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怀

感恩教育要想达成,单纯的教师讲解是不能完成的,而需要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体现出来,让感恩由学生的心底生发出来,这才是人文教育的真正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例如,在讲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或父亲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与照顾,进而激发学生感恩父母之情,还可以在具体实践上指导学生如何报恩。如在“母亲节”给母亲亲手制作小礼物,帮媽妈做一些家务等。教师的引导与激发,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脚。例如,在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句时,教师会讲到爱国思想,以及如何感恩我们的祖国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理性爱国,可以落脚到“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乱扔垃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这些小处,既让学生觉得自己微小的行为能够达成对祖国、社会的感恩,还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避免盲目的实践引起的困惑。教师要教学生什么是感恩,还要教他们如何感恩。

三、感恩需要言传身教

感恩需要言传身教,就是指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教师自觉地做学生的榜样。尽管要充分发现教材中的感恩资源,但教师仍然要意识到,感恩并不单纯是意识的反应,而应该有实践的落脚点,因此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恩行为,并自觉做出榜样。例如,在教师上课时,可以发现班级新黑板报办得很漂亮,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赞美,然后让学生对设计黑板报的同学进行掌声鼓励,表达对他们努力的感谢;发现春光如此明媚,再反观班级地面上有垃圾存在,就鼓励学生感恩自然,并自觉地减少垃圾,美化环境等。在语言方面,还要做好修饰,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而在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教师能够自觉地用美好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世界、家庭、亲情、友情等,就能使学生体味其中美好的过程中,自觉形成感恩意识。

四、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觉地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感恩。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已经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了。感恩实践的组织,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整体的规划,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每个单元过后的实践课中,也可以每个学期固定的组织一次或几次,将感恩教育与语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契机,组织感恩实践教育。例如,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对父母进行感恩,在家长会上邀请家长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感恩的平台,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集体的感恩实践,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感恩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有这样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组织。

感恩教育与语文的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是将课本中的感恩理念、感恩精神等抽离出来,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以真情感动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感恩陷于一种形式主义的套路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关于爱、感恩的影片、感动中国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观看,拓展视野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将“感恩”作为一个道理滔滔不绝地讲给学生听,而是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感恩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感恩意识。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意识教材
教材精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消防意识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