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高中优秀生的心理偏差及调节方法

2017-06-14 00:32林振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优秀生偏差挫折

林振远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只是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但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下的今天,分数自然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优秀生便成了老师的宠儿、中下生的偶像、父母的骄傲。于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高中优秀生便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偏差。

1.自我优越感强的自负心理。

2.以我为尊的自居心理。

3.缺乏责任感的自私心理。

4.受不得意见和批评的虚荣心理。

5.患得患失的脆弱心理。

6.怨恨别人的嫉妒心理。

这就是优秀学生典型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盲目骄傲,不愿意承认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对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刻意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想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恶语伤人,朋友反目,重则想方法搞破坏或杀人。据报纸登载的某中学一女同学杀死同班另一女同学,就是因妒忌死者比自己成绩好而采取的极端行为。

优秀生产生以上消极心理的根源是由传统评价体系所存在的偏差引起的。对学生的传统评价有:一是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人格的健全。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许多困惑和迷惘都会在成绩优秀的光环下被忽略,导致偏执性格。因而,没有健全人格支撑下的人生就会走向混乱。二是只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而忽略了各种能力的培养。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是用书本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成功,只给学生营造“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氛围,极少让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技能的训练,学生除学习之外的事由家长全权包办。自理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的欠缺使这些优秀生在面临新时代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时就会产生恐慌的心理,由此心理上有偏差也就不足为怪。三是学校或家长没有从小指导学生认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优秀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普通生明显,他们太容易得到爱却不知如何付出爱。四是在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下,过分采取盯、压、卡的方式也是优秀生产生消极心理的另一原因。

下面我主要从长期的教育经验中谈谈如何调节优秀生的心理偏差。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对优秀生的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讲道理与体验教育相结合,但不能硬性灌输,尽量淡化教育痕迹。从高一开始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艰苦朴素、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及基础道德等的教育,强化他们的自我教育,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教育自己。可采用主题班会、辩论会、板报等具体形式进行。

2.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其进行自我内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优秀生自尊心特别强,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强烈。老师或家长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所以,最好是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让他们进行自我内化,让其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意识到改正缺点的必要性,以此产生自觉自愿的弃旧图新的动力。达到自我内化的目标最好是采取极限催化的方法,即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催化其缺点按教育者既定的范围、方向和分寸发展下去,以至发展到极限。当学生的缺点发展到某一极限时,他们便会产生羞愧难当的感觉,进而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其危害所在,从而痛改前非。

3.淡化优生心中“优”的意识,塑造其健康的情感。优秀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老师、同学肯定的目光中,或多或少产生高人一等的思想。此外,优秀生又因长期被舆论冠以“好孩子”的头衔,为了能够符合外界对他们的期盼,他们学会了掩饰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真实情感,这些极有利于优秀生消极心理的产生。因此,我们应适当淡化优秀生心中“优”的意识,既不护他们的短,又不夸大他们的长处,让他们通过与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这样,帮助他们去掉自我陶醉的光环,恢复为“普通人”的感觉,抛弃处处以为自己很特殊的错觉。

4.增强优秀生的耐挫能力,磨炼其在困难面前不畏惧的意志力。对于涉世未深,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优秀生来说,挫折必然会不期而来。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寸步难行,对于强者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巴尔扎克语)。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一面,阻止挫折发生恶性循环,发扬其积极的一面,使挫折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教育学生不仅学会体验胜利的愉悦,更应学会咀嚼失败的苦涩,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首先,不要搞特殊化,要一视同仁地把他们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让他们正确评价和分析自己,使其明白自己和一般同学没有什么区别,这样才能避免其在某种情况下出现的失落感。其次,优秀生担任班团干部时不宜搞“终身制”,應合理轮换,使他们适应“能上能下”的机制,以削弱他们的优越感。再次,对优秀生所犯的错误不可忽视,更不能迁就,应该及时批评指正,有必要时还要作出相应处分,让他们明白自己做错事一样也要挨批评,接受相应的处分。最后,要多给优秀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让他们在面对失败时习以为常,从而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5.帮助优秀生摆脱嫉妒心理,让他们学会如何宣泄情绪,使其身心同步成长。嫉妒是腐蚀人心灵的毒汁,轻者会影响人的身体,重者会导致过激行动。我们应教育优秀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并时刻告诫他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告诉学生不要把抑郁和不快埋在心里,为免闷坏自己,可尽量把自己的烦恼倾诉给知心朋友、老师和父母;教会学生在激动愤怒时要学会“制怒”,可用心理暗示或转移目标法来防止自己失态做蠢事,要以新的兴趣和新的心理来抵消原来的烦恼和嫉妒心理,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6.以情动人,实行爱心教育。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的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会让人心中感到暖洋洋的,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的语言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而使语言意识和情感影响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老师对优生的教育更应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只要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情促能,优秀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就会逐渐消失,进而达到预期的疗效。

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新世纪青年取得成功的首要素质之一。作为社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优秀生,维持其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而众所周知,优秀学生在众星捧月中成长,相对来说他们少了一些生活的锤炼,各种因素的综合如家庭教育、自身人格特质等因素使优秀生产生了一些心理偏差。为了让优秀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他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在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有勇气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最后拥有健康的心理走向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优秀生偏差挫折
50种认知性偏差
Holism in Education
加固轰炸机
挫折
真相
终身不遇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妥善处理优秀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