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审核评估及其反思

2017-06-15 17:35冉源懋
关键词:审核评估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以及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以推行的现实背景。2013年开始试点的“审核评估”围绕“五个度”的达成而展开,评价范围涵盖“6+1”个审核项目、24个审核要素和64个审核要点,体现了教育评价从外部干预到自我参照的理念转变和方法革新,在实践层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也为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丰富提供了现实案例和反思视角。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审核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7)02-0059-05

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将“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督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作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此,新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拉开序幕。与历时5年(2003~2008年)的首轮大规模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即通常所说的“合格评估”或“水平评估”相比,新一轮评估有着特殊的背景、内涵和内容体系,被称为“审核评估”。

一、审核评估的背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开展的“审核评估”是基于广泛的国际经验,同时也源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战以来,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转向质量的保障与提升。考察和分析这一领域的国际经验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建立一个能被各方接受,合理、公平、公正、权威、透明和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国际上因此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而实践表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通过对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国际高等教育评估领域普遍认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是3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并将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称为“审核评估”。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瑞典、芬兰、南非、新西兰等国家均将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主流模式,并通过审核评估完成了对各院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多轮评价,有效地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整个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并呈现出规范化、多元化和人性化三大特征”〔1〕。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建立健全教育保障体系”。自此,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抓手。这一方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更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的一种必然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存在两大显著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二是科研成果不够突出。导致这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高校建设目标存在偏差;二是工作重心不够准确;三是学校发展缺乏特色;四是评价体系存在偏误〔2〕。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除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适度调整高校科研的重点、合理定位不同类型学校的建设目标之外,还亟需完善高校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中引入审核评估这一模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3〕

簡言之,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日益推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广泛影响,使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反思传统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普遍地将“审核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价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质量保障体系的薄弱与低效等一系列显著问题和困境也直接决定了这种新型评估模式成为不二选择。因此,可以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而审核评估是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经合格评估、水平评估之后开展的一种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最新进展。

二、审核评估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审核”的基本内涵源自于财务审计中的“审计”(audit)一词。1976年,“审计”一词被引入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并被赋予新的含义:对高等教育现行质量保障机制的质量进行评价,与质量审核中的“审核”同义。在高等教育领域,关于审核评估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者苏尔特(RandolphC.Schulte)对其所作的描述:“一种由教师驱动的基于结构性谈话的进行自我反思、同行反馈、合作和团队工作以促进教与学的教育质量过程的模式,可以说,它是一种‘为质量而不是‘属于质量的评估模式。”〔3〕

如前所述,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叫审核评估。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审核评估有两种类型,即外部审核和内部评估。前者是指由外部机构对学校的审核,简称外审;后者是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审核,简称内审,也称自评。这种类型的划分主要基于两个观点:“其一,如果学校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因而无需直接针对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如果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资源,也难保证教育质量。”〔4〕因此,从内涵上看,审核评估并不对教育质量进行直接考察,而是通过对接受评估的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考察来对教育质量进行间接的评估。而对于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参考模式,真实状况是千校千面,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审核评估与其他评估模式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自我参照性,即摒弃其他评估模式固定、统一的评估标准,由每一所学校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尽管“尺子”不同,但对于“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部却有着确切的要求,即教育部对“尺子”衡量或评价的对象是有明确规定的。

根据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此次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五个度”——“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5〕。这“五个度”能集中体现一所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是一个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评价对象框架。“五个度”涵盖整个审核评估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正确把握其含义及相互关系对于全面理解审核评估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价值。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是一个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规划是否恰当的核心指标。按照教育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理,适应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

第二,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度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资质是否满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数量充足、品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保障度是一个条件性表征。

第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体现的是保障整个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制度和条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且达到保障目的的一项观察指标,属于保障性表征。

第四,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既是对办学条件和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结果的一项检验性指标,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的一项佐证性指标。满意度的高低体现了办学条件和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同时也反映了办学目标和定位是否准确。

概而言之,“五个度”中“适应度”、“保障度”和“有效度”是条件,“达成度”和“满意度”是目标和结果,同时也是前面三个“度”的检验方式,整体呈现为一种因果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此次审核评估是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为切入点,以参评学校自己的“尺子”为标准,重点围绕学校办学的“五个度”,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内部自查和外部审查相结合的教育评价活动。

三、审核评估的边界

如前所述,此次审核评估的特点是用自己的“尺子”围绕“五个度”对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和诊断。为了让审核评估的内容和范围更加明确,《方案》明确规定了“五个度”涵盖的评估边界和层次。《方案》将审核范围分为项目、要素和要点三个层次。审核项目包括“定位与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这6个必审项目和“特色项目”这1个学校自选项目,这是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总纲性范围边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特色项目”须由参评学校提出申请,经评估专家组同意后列入审核范围。在每个审核项目之下分设若干审核要素,要素之下再分设要点。从项目到要素再到要点形成了完整的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体现了一种由总体到局部的演绎关系和由下至上层层支撑的归纳体系。在评估实践领域,通常将此次审核评估的内容和范围概括为“6+1”框架,并进一步细化为24个审核要素和64个审核要点。

除了项目、要素、要点之间有着纵向的逻辑联系之外,居于顶层的6个审核项目之间也具有严密的横向联系。通常情况下,决定一所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该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是否有效。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的PDCA循环理论(又称“戴明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构成的顺序相接的闭合循环〔6〕。学者李志义认为:“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不断形成以持续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7〕显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大力推进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建设,这实际上也是一项管理活动,也需要通过不断形成具有自组织能力且高效运行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促进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根据戴明环理论,此次审核评估的6个审核项目中,“定位与目标”是一个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对应PDCA环中的“计划”(P)环节;“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条件和过程,对应“执行”(D)环节;学生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结果,是对条件保障和执行过程的反映和检验,对应“检查环节”(C);最后的“质量保障”除了要对“计划”和“执行”环节提供保障条件之外,还要对“检查结果”提供有效的反馈,以便形成新的、更加高级、完善的“循环”,对应处理(A)环节。

事实上,审核评估的6个项目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逻辑性的闭合循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一般过程,见图1。而其中的“质量保障”因其具有的质量保障和运行反馈双重功能而成为决定这个循环或过程是否有效运行并螺旋上升的关键。这也是此次审核评估突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原因。

四、反思:审核评估之后

质量,无论是对于企业发展还是教育发展,都是关键性因素,保障和提升质量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永恒的任务。从2013年教育部对南京大学等5所大学开展审核评估试点工作以来的3年间,参与评估的各高校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围绕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通过强化办学合理定位、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尤其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更是明确了“教学中心”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了“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和平台,强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措施。大部分学校为了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甚至出台了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教学一票否决制”。可以说,作为一种考量教育质量优劣和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审核评估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已实现了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在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各所接受评估的学校相继或行将完成审核评估,并朝着完成审核评估整改措施的既定方向发展,一个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审核评估之后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将如何进行?从已有的国际高等教育实践来看,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并形成相应的高效运行机制之外,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促进高校教师形成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制度与运行机制作为一种外力,是质量保障的基本条件,但要从长远和根本上确保质量的高水准,还需从内在因素着手,即从教育主体本身着手。现代教育的一条普遍经验是,优质的师资决定优质的教育。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也是当前及未来国际高等教育教师教学发展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体现了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但亟需制定和出台一个具有高度操作性和针对性的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而且在这个标准中应该着重强调对高校教师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的评价标准,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具体的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

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出台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的教师专业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但纵观其内容体系,有关教师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方面的要求却鲜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而对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认为,不但需要制定和出台一个衡量和指导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而且在这个标准中还应着力强调对高校教师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的评价和发展指引。

(二)将效率问题纳入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和实践的视域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开展审核评估,其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但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来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已经开始从“质量”向“效率”方向转向,即在高等教育质量得到可靠保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率的问题。可以说,效率是质量的延伸和升华。具体来看,高等教育的效率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维度,一是经济成本,二是时间成本。对于前者,目前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鼓励社会、企业办学、减少政府投入等方式降低高等教育的经济成本。比如,2012年以来,欧盟已经将扩大私人和私营部门对教育的投入份额,吸纳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8〕。对于后者,主要是随着近年来欧美国家大学生学习年限有所延长这一新的趋势和特征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欧洲统计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欧洲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有增大的趋势〔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在延长,时间成本问题凸显出来。尽管从衡量个人受教育情况的分析的角度来看,学习时间和年限越长一方面可以反映受教育程度越高,但是也有可能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好学生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学制规定的课程,而辍学和留级往往是学习时间拖长的原因。后者从经济的角度反映出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低下〔10〕。因此,当前欧美等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大学生时间成本的降低。

从长远来看,审核评估只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质量提升和保障阶段的一种重要实践手段,在它之后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出现,因此,以一种开放、审视的态度和眼光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让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质量保障方面卓有成效,更能在效率提升方面有所发展,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星海,杨 驹.反思欧美等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的成因及启示〔J〕.北京教育,2013,(9):77-80.

〔2〕李 进,刘民钢.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意义与重点〔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2):1-5.

〔3〕张晓鹏,姜 洁.美国的高等教育审核评估——以田纳西州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9):92-95.

〔4〕李志义,朱 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EB/OL〕.(2013-12-05)〔2015-09-0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8/201312/160919.html.

〔6〕廖春华,马 骁,李永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路径探析——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23-29.

〔7〕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33-35

〔8〕Eurostat.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as% of GDP or Public Expenditure〔EB/OL〕.(2012-12-19)〔2015-09-08〕.http://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educ_figdp&lang=en.

〔9〕Eurostat.Students by ISCED Level,Age and Sex〔EB/OL〕.(2012-12-19)〔2015-09-08〕.http://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educ_enrl1tl&lang=en.

〔10〕冉源懋.從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欧盟教育政策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3:150.

(责任编辑:陈艳艳)

猜你喜欢
审核评估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
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刍探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审核评估背景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试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