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全球化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2017-06-15 08:02王辉耀苗绿
祖国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一带一带一路

王辉耀+++++苗绿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的“黑天鹅”事件频发,“英国退欧”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给全球化未来带来“冲击波”。从2016年起算,中国加入WTO已经15周年,GDP和国际贸易已经翻了将近8倍,有着巨大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度超过了30%,在世界排名第一,贸易也处于全球第一。2017年1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阐述了中国坚持和推动全球化的坚定立场,为处于低潮期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中国信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长期跟踪和研究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CCG主席龙永图指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与良性存续有赖于世界性规则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中国曾经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和反对者,最近几十年中成为了学习者与遵循者,在未来则要成为国际规则的促进者和构建者。人类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逐渐看到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导致国际规则出现了“真空”,许多曾经的支柱性规则变得无关紧要,逐渐过时。然而,现有多边贸易规则并没有深入涉及该领域,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领先国家推动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参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转折点。既然当前世界上会兴起“逆全球化”的思潮与声音,必然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既然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就不要被一时的“逆全球化”潮流所迷惑,而是保持定力,洞察它带来的嶄新机遇。

当前,我们要努力维护现有的国际体系,包括WTO、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以及中国想加入的国际移民组织。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贸区的标准和网络,能够更快地取得成果,还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高标准开放型经济。

中国要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宽容的全球化,而不是过去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全球化。所以,我们推进全球化的同时要解决全球化中的弊病,包括贫富悬殊,金融风险。所以,全球化应该惠及全球所有的居民,我们是个地球村,让每个村民在里面都受益。

推进全球化靠什么?过去40年的经验就是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上海自贸区的经验不断向其它自贸区复制,包括各个自贸区的竞争。最近我们在自贸区做了人才政策的调研,发现他们都在竞争:北京提出海外华人博士可以拿绿卡,硕士可以工作;上海是本科生可以工作;深圳是广东出去的华人都可以拿长期绿卡,形成自贸区竞争的局面非常好,会不断地加强开放。同时,习主席访问美国,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可能是在中美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包括下一步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独有的,实际需要全世界参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参与进来,中国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带一路”应该旅游先行。现在中国每年出去旅游1.2亿人次,在海外开销1000-2000亿美金,这是相当大的一笔钱,这是给人家送钱的事儿;况且“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多历史古迹,旅游可以带动航空、酒店和基础设施,就像我们开放香港游和台湾游,一下子就受到了欢迎,这是目前能在“一带一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此外,我们也可以在“一带一路”建立很多的技工学校,或者人才培训。

“一带一路”治理上,可以考虑建立“一带一路”联盟。OECD国家是马歇尔计划建立起来的,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一带一路”国际机制、“一带一路”秘书处。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体系怎么利用,企业之间怎么合作,不光是中国企业,还有世界企业、国际工程师协会、国际会计师、律师、经纪师等等,都可以把他们利用起来。英国脱欧了,在“一带一路”另一端,我们怎么和英国合作,英国脱离欧盟之后要走向新一轮的全球化,和中国是个很好的呼应;很多英联邦国家都在“一带一路”上,对西方法律体系、文化体系很熟。中国的“一带一路”需要国际合作伙伴,就像亚投行一样,英国一参与进来,带动了很多国家。所以,“一带一路”不是独唱,是个大合唱,新一轮全球化必须是全球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化。

全球化其实是三个维度:货物全球化,中国在货物流动全球化已经做到最好,现在全世界第一;资本全球化,人民币现阶段还不能在所有地区自由兑换,虽然我们外汇储备比较大,但还没有做到;人才流动全球化,现在我们飞机场越建越多,这方面也做的越来越好。全球化如果是个竞赛的话,我们只赢了三场比赛的第一场——货物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我们还远远落在后面。国外的技能人才到中国来或国内短缺人才到中国来,中国都是需要的。中国国际人才比例基本是全世界最低的,我们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国际人口在中国的比例是0.04%,印度都比中国高,印度是0.5%,全世界平均水平是3%,发达国家是10%,硅谷国际人才达到50%。现在中国内部农民工全国化都没有做好,所以怎么做好人才全球化是个新的挑战。

新一轮全球化,提高自身开放的标准,不光是货物,还包括资本和人才,在短缺的方面,欢迎国际人才到中国发展,比如CCG推动的留学生政策,外国留学生可以到中国工作。

美国吸引人才有很多资金支持,包括政府和民间的,中国有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支持这个事儿?

我们有千人计划,这也是很好的国家战略。但这是层次比较高的,层次比较低的,像本科生这些人我们也欢迎他来,实习已经开放了。但要想中央政府拿钱来支持,首先得有政策突破,原来不允许他们来,一打工就成为三非打击的对象。中国大量企业走出去,大量企业要去“一带一路”,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当地人才,不仅需要层次高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层次低的、在基层工作的人才。

我们经常看到微信或网上说广州几十万非洲人这个那个的,不屑一顾。CCG在广州开过研讨会,发现有些东西是舆论或社交媒体片面的解读,实际广州非洲人不到10万,在中国也就十几万,而中国人在非洲有几百万,有几个不同统计口径。广州市公安局局长也是广州市的副市长说,广州市的非洲人相当一部分是来参加交流会和贸易的,他们长期在这边做生意,就和义乌有阿拉伯聚集区一样,他们在推动中国的小产品走出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内地的一些小区收购的旧衣服,清洗过后,最终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经过他们流向非洲的;而收购衣服,一般都是保洁人员和弱势人群在做这方面的事,年轻人是不会干这些事的,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他们为我们小区内的一些保洁人员和弱势人群提供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但我们签证上没有针对这一类的,只瞄准高科技人才,博士、硕士。他们虽然没学历,但却是商业人才,我们应该是欢迎的。

而关于他们的子女就学,广州这方面做的很好,专门成立了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管理外来的务工人员和外国的务工人员,广州每个社区都有个外国人工作服务站。这个是广州的一个创新,而且广州做了这个工作以后,还到国际移民组织大会上,介绍了管理经验,如何给他们找到工作,怎么解决他们的小孩就学问题,也得到了国际移民组织的高度赞扬,对我们未来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了广州的非洲人,专门讲了这个事儿,解决小孩的就学。

也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特别复杂,包括宗教、文化各个领域,我最近刚从英国回来,和英国外交部、皇家智庫做了很多交流,包括英国48家集团和中英商会。他们觉得你们“一带一路”有多少预算?投资多少?我们怎么参与?怎么投标?感觉我们这是个发标,那么大蛋糕他们怎么分一块。

第一,我们认为“一带一路”要改变一种观念,这不是中国自己做,我们一块儿来搞,大家都是合伙人,是股东,像亚投行一样,大家都是股东就很有积极性,希望15号那个会议达到这个效果。所以,要打消个别国家的顾虑,不要让人感觉这是中方的什么战略和计划,而是很多国家一起参与的全球经济发展项目。这次习主席去美国,还邀请美国参加“一带一路”,这很好,说明“一带一路”是开放的。

第二、“一带一路”上的种族、文化等很多复杂的情况,这就真的需要国际合作伙伴了。比如英国首相特丽莎·梅上来以后,就是全球化英国或英国全球化,英国要脱离欧洲,看向全世界,看向全世界最好是看到“一带一路”。英国处理这方面问题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原来的英联邦,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像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包括部分非洲和中东国家都是英国的前殖民地,他们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

我们在英国访问时,他们说:推进“一带一路”,你们准备使用什么样的法律?使用中国的法律吗?显然不可能。他们有很多的研究,英国有成熟的工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所以和这些国家合作,可以减少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或误解,特别是宗教上、文化上。大家有国际共同治理的机制,比单枪匹马去做好很多,国际制约比中国一家制约好很多。应该有“一带一路”的联合舰队,我今年发明一个说法“一带一路”的“联合舰队”,而不是“一带一路”的航空母舰。这一点很重要,说明我们不是一个国家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一些国家一起来合作,这表明我们“一带一路”项目开放的态度。

第三个建议,至于一些大的项目经常半截就黄掉,像缅甸的水坝项目被取消。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应该从最容易着手的地方开始。比如旅游是很容易的,你可以马上开展,也没有什么风险,大不了我们像韩国一样发个通知不去了。这很容易,而且是民间的力量,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阻挠;鼓励中餐走出去;鼓励中国人去“一带一路”国家移民、去留学。可以做很多这样的事儿,先把这些做起来,而不一定是一下修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

(本文作者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和秘书长)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一带一带一路
新旧全球化
“一带一路”我的梦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