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CTA注射方式的初步探讨

2017-06-19 18:24董景彦欧阳宇邹雯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均匀度管腔下腔

李 娅 高 靳 董景彦 欧阳宇 邹雯蓉

下腔静脉CTA注射方式的初步探讨

李 娅 高 靳 董景彦 欧阳宇 邹雯蓉

目的:通过上肢注射对比剂和下肢注射对比剂在疑似下腔静脉梗阻的成像效果,检验其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注射方式满足医师对图像的诊断与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诊断疑似为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48例,根据注射方式不同随机对照分为上肢成像组、下肢成像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菲利浦ICT进行增强扫描,采用Brilliance工作站进行图像进行后处理。将下腔静脉分为5段,通过对每段的盲评打分,纳入统计。结果:对每段总体效果进行χ2检验。管腔充盈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对比剂分布均匀度:上肢成像>下肢成像;管壁边缘清晰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CT值的比较,上、下肢间接成像之间比较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成像对比剂分布均匀度比上肢成像效果差,管腔充盈度、血管边缘较其更优。下肢注药与上肢注药成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易出现伪影,因此上肢注药更适用于下腔静脉造影中。

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上腔静脉;对比剂;效果

常规螺旋CT对上肢静脉患者增强检查时,需要对其上肢注射速率较高且高浓度的造影剂。然而,长期通过上肢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上肢静脉血管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受不住CT增强检查中速率较高且高浓度的注射,因此,寻求其他部位的静脉血管增强检查至关重要[1]。近几年来,很多医院开始尝试用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CT增强检查代替上肢静脉,但对于下肢静脉注射CT增强检查的数据尚不完善。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要求的特殊性,其注射方案不同于一般的增强扫描。本文尝试对上肢注射成像和下肢注射成像的图像质量做初步探讨,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方便的临床护理操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血管外科诊断疑似为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19例。中位数年龄62岁。平均身高160 cm。平均体重56.3 kg,平均BMI指数为21.79。将其随机分为上肢成像,下肢成像两组。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影响成像效果因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对比剂注射方法 上肢对比剂注射法:预先在肘正中静脉留置20G静脉留置针,检查时应用MedradStellant单筒高压注射器向肘静脉内注入380的碘帕醇120 ml,注射速率为5 ml/s,注射后延时60 s扫描。下肢对比剂注射法:预先在足背静脉或大隐静脉留置20G静脉留置针,检查时应用Medrad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先向静脉团注380的碘帕醇70 ml纯液随后注入,50 ml混液(20%),注射速度为5 ml/s。

1.3 扫描方法 上肢间接法在注射造影剂60 s扫描;下肢间接成像法在下肢注射造影剂后,延时60 s扫描;两组选择常规螺旋扫描方式,层厚5.0 mm,采用IDOS重建方式,层厚为1 mm。电压:120~140 kV,电流:112~316 mA。扫描范围包括耻骨下缘到隔顶,CT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屏气。

1.4 图后处理及评价方法 将下腔静脉分为5段:第1段(起始段):左、右侧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上缘。起始处平均口径为(22.61±0.98)mm;在左肾静脉上缘处平均口径为(31.46±6.06)mm第2段(网膜孔后界段或肝下肾上段):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缘至肝脏腔静脉窝下缘。在腔静脉窝下缘处平均口径为(26.99±6.29)mm,第3段(腔静脉窝段):肝脏腔静脉窝下缘至肝右静脉上缘。第4段(膈下肝上段):肝右静脉上缘至膈肌水平。穿膈处平均口径为(3.4±0.30)mm第5段(膈上段或心包内段):膈肌至右心房。

1.5 评判标准 参考Haage等[2]和付传明等[3]对图像质量评价,对管腔充盈情况,对比剂分布、血管边缘情况将其从好到差分为四级管腔充盈情况:好为4分,可为3分,欠佳为2分,差为1分。对比剂分布:均匀为4分,欠均匀为3分,分层为2分,出现明显线束硬化伪影为1分。血管边缘:清晰为4分,较清晰为3分,模糊为2分,显示不清为1分。使用Brilliance工作站对激光滑环传输的原始数据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技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在放射科RIS工作站采用双盲法对采用5段分段法的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两种成像方法管腔

充盈、对比剂分布及血管边缘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并作组间的两两比较。两组CT值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种方法下腔静脉成像的评分比较(分

注:上肢间接成像与下肢直接成像比较,P<0.05;上肢间接成像与下肢间接成像比较,P<0.05;下肢直接成像与下肢间接成像比较,P<0.05

表1所示,管腔充盈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对比剂分布均匀度:上肢成像>下肢成像;管壁边缘清晰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尽管在管腔充盈度、管壁边缘清晰度及CT值指标方面,下肢成像优于上肢成像,但下肢成像明显影响了对比剂在管腔分布的均匀度,因此,上肢间接成像可能是CT下腔静脉成像最恰当的方法。

3 讨 论

在需要注射对比剂的患者中,上肢注射比下肢注射护士操作更方便,而且下肢注射有引起血栓脱落的危险,直接法下腔静脉CTP对于下腔静脉腔外病变或腔内外同时存在病变者,由于扫描时位于腔外的病灶尚未强化,诊断较为困难。此外,下腔静脉重度狭窄可能影响CTP的成像质量,所以上肢注射为首选。而一些文献报道下腔静脉直接成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成像[4]。本文通过下肢注药与上肢注药通过对比,认为成像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检查时所用的设备及扫描方式和扫描时间有关系。本实验所有和设备使用立体球面探测器和动态四焦点技术降底辐射剂量和获得高清图像,能有效减少强化后的图像伪影干扰。同时,诊断医师也把强化后血管成像的均匀度作为评判图像质量的首要标准,而不是单纯以CT值作为标准,所以在边缘强化和对比剂分布上数据两者区别不大,以此为标准也有利于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减少对比剂使用剂量。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经过下肢注射对比剂后由于栓子的影响,对比剂到达下腔静脉的时间通常和正常情况不一致,到延时期下腔静脉内如还出现密度不均匀则要考虑病变[5]。相对上肢给药,扫描触发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数据采集时间很快,若不能精准判断扫描时机,对比剂在管腔充盈情况下肢给药就会弱于上肢给药。扫描时机是决定成像质量的关键,过早或过晚 都可能导致扫描失败[6]。这也对操作者对时机的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下肢注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既不方便操作,也会给患者带来麻烦,而且会发生血栓脱落的风险,通过比对认为上肢注射更简单实用.同时在操作中发现,经下肢静脉注射成像时,下腔静脉周围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可能因为通过下肢静脉成像造影剂流经下腔会提前显像,造成腔内造影剂浓度增加,既而产生伪影。

[1] 姜振杰,张国伟.正常国人离体肝脏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研究及其在解剖中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2):2245-2248.

[2] Haage P,Schwartz CA,Scharwächter C.Duktales Adenokarzinom and Ungewö hnliche Differenzialdiagnosen[J].Der Radiologe,2016,56(4):325-337.

[3] 付传明,王忠平,徐 霖,等.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碘量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4):313-315.

[4] 樊红霞,李相生,毕永民,等.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减少肺动脉CT血管成像造影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5(6):1502-1506.

[5] 张传臣,张兆琪,赵轶轲,等.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117-119.

[6] 陆 伟,周 莉,李 爽.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评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7):1273-1276.

(本文编辑 肖向莉)

610031 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李娅: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1-0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55

猜你喜欢
均匀度管腔下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