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作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9 18:36陈恺波
物理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类题支点杠杆

陈恺波

(江苏省南通市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017)

浅谈分层作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陈恺波

(江苏省南通市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226017)

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负的第一步就是减轻作业量.基于目前的形势,笔者在日常教育中尝试了分层作业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将学生分层,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对知识要求分层,根据作业要求不同进行批改分层,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进行评价分层.采用分层作业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分层模式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负的第一步就是减轻作业量,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纵观这几十年的教育,尤其是学生作业这一环节,为什么要进行题海战术?因为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中,题海战术能够弥补这些缺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有一部分难题、偏题甚至是怪题出现,这一类题目往往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耐心,对自己失去信心.

在实施分层作业的尝试中,笔者最初也有个误区,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多做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少做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问题:(1) 学生觉得成绩好的同学做的作业比自己多,反而幸灾乐祸,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这种现象会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中等生、学困生的提升;(2) 仅仅对题目的量进行分层,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一段时间下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提高.经过反思,笔者重新思考了分层作业的模式.

1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类:A类学生,基础较差,在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B类学生,基础中等,占整个班级总数的60%~70%,是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C类学生,学习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课外知识面广.

2 要求分层

将知识点和题目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可能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知识点和题型的全面,按照物理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知识点,在横向和纵向上区分.横向上,根据每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选取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纵向上,将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难易程度的分类,以下两例是将学习要求进行了纵向分层.

例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A类题: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使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3m,则小明对自行车做功为 J.

B类题: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5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

C类题:如图1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并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回答下面问题:

图1

(1) 现象: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

(2) 试分析实验中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情况__________.

对于A类生,知道功的概念,掌握功的公式、单位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要能根据所给的实例判断是否做功,这类题目明确给出了计算所需要的两个物理量,让学会在作业过程中巩固认识做功的必要条件;B类生在此基础上还要能理解不做功的情况,这类题目需要学生从给出的几个条件中去找出功所对应的力,然后再找移动距离;至于C类生,在认识功的概念的同时还要知道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例2: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A类题:如图2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根铁棒撬起木箱,铁棒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其与地面的接触点称为__________,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工人向上施加的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___力.

图2

B类题:如图3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在__________(前轮/后轮,下同);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杠杆的支点在__________.

图3

图4

C类题: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4所示,其支点位于__________点,动力作用点在__________点处,阻力作用点在__________点处.

从杠杆的概念出发,对于A类生,需要知道杠杆的五要素,并且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对于B类生,在认识杠杆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杠杆,改变杠杆的支点;对于C类生,要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体验,自行判断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这样的分层作业能让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学生尝试去挑战自己,让这一部分学生在挑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知识要求没有降低的同时,还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物理并不难学,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3 批改分层

既然对作业要求进行了分层,对于作业的批改也是需要分层的.对于A类学生,鼓励为主,主要是端正其学习态度,批改时注意其解题的规范性,有时还可以在讲解了一遍之后由学生自行订正补充,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对于B类学生,主要是启发诱导,批改时注重其知识的整合,使这一部分学生努力向前靠拢;对于C类学生,鼓励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不仅是知识点的学习,更多的是方法的迁移.

4 评价分层

让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青岛嘉峪关学校曹潇泉校长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数学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得到老师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7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对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有了新突破,两道题解题思路完全正确!了不起!如果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想下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评价学生时较少进行横向比较,而应立足于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多采取纵向比较,对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程度的赞扬和鼓励.

分层作业的模式不仅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分层作业,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对学习产生兴趣.采取这样的方法,每位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这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类题支点杠杆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高考政治漫画类题的解题思路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谈破解某类复杂数学高考问题的有效方法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反证法”证明问题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