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行笔记

2017-06-19 15:01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伍美仪
初中生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书先生斑蝥戒尺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伍美仪

绍兴行笔记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伍美仪

纯纯的黄酒,古朴的乌篷船,喧闹的戏台,还有戴着旧毡帽的船工,穿着长衫赊酒喝的孔乙己,以及刻着“早”字桌的三味书屋……这些属于古城绍兴的标签,对我而言早就已经耳熟能详。这些或真实或构想出来的意象,总是不停地勾起我对绍兴这座古城的无限向往——

在绍兴,最值得一去的便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的故居。

跨过树阴掩翳的木门,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到里面,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东楼下前半间称“小堂前”。“小堂前”就是客厅,里面安放着书桌、太师椅、茶几,是鲁迅幼时看书、习字、画画之所。顺着房檐垂下的爬山虎,形成天然的门帘,保持着生机蓬勃的绿色,如同鲁迅先生永垂不朽的精神。

责任编辑:吴新宇

走过一条长廊,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百草园了。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样描述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如今百草园已是遍地绿茵,还有芥菜、小白菜等各种蔬菜种植在竹篱里;蚯蚓在泥土中舒活筋骨,许多不知名的昆虫在空中游览观光。篱笆周围的皂荚树像个老者般屹立如初,见证这座宅院主人的更替、事物的变迁。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蜈蚣在菜园里十分常见,隐藏在翡翠般绿油油的蔬菜中。斑蝥却是不甚认得,这些课本中生硬的百草园事物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觉得这座小菜园,充满勃勃生机,充满天真童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如是说。“乐园”二字,几乎涵盖了他学生时代以前的全部记忆,这大概是他人生中最无忧无虑、快活自由的一段生活吧。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离开百草园,向东走不过几百米,便有“三味书屋”几个大字。“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那幅画上的鹿倒还真是肥大,一副酒足饭饱之态。

这时有个穿着清服的老太爷进来,手中还真拿着戒尺和笔墨。他先是端端正正地坐下来,用笔认认真真地写下《弟子规》的几行楷书,把纸抚平,仔细地查看了一番,摊开来,将戒尺一拍,坐在学生座位上的几个孩童吓得一动不动。这“教书先生”先是带领我们读了他写下的《弟子规》,又让我们背,背不出来就戒尺伺候。我不禁联想到当年寿镜吾先生教书时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那微笑着将头仰起,不停地拗过去、拗过去的样子,颇为滑稽,却又有板有眼,极其严肃。兴许这就是当年鲁迅他们读书场景的重现呢。我轻笑,跟着“教书先生”大声地朗读“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我沉浸在这琅琅书声中,恍惚看见鲁迅先生摇头晃脑诵读的样子。也许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就是这代代相传的书声,代代相传的文化力量。绍兴,便是一个溢满书香、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水墨之城。

我继续喃喃地读着:“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指导老师:杨艳群)

编 辑 絮 语

读完此篇,我突然想起林黛玉来。美仪姑娘游鲁迅故居时的“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与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林妹妹的用心是出于一种敏感与自尊,而美仪姑娘则全然因为她喜欢。所以,林妹妹笔下多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凄凉,而美仪姑娘笔下则尽是童趣与欢乐:“这些课本中生硬的百草园事物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觉得这座小菜园,充满勃勃生机,充满天真童心”“我轻笑,跟着‘教书先生’大声地朗读”。

游历山水就应该像美仪姑娘这样,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思一起融入眼前的美景,这样,眼前的美景才是属于你的、带着你的味道,而不仅仅是“到此一游”。

猜你喜欢
教书先生斑蝥戒尺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牛屎饼花
戒尺进课堂 戒尺进心中
学生送我一把戒尺
治斑秃
专家点评亮分
“戒尺热销”说明惩戒教育也重要
有缘的银子
有缘的银子
南方大斑蝥体内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