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觉”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诚信自教模式探究

2017-06-19 15:45薛传佳胡冰煜
祖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诚信教育

薛传佳+胡冰煜

摘要:实践是道德养成的最佳模式,“道德自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诚信小站”实践模型打造了一个诚信范式和可追随样板,实现了将学生纳入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畴、发挥学生自制能力和自治潜质的新路径,有效促进青年学生道德品质现状的改变和“道德自觉”意识培育。

关键词:道德自觉 高校德育 诚信教育

一、诚信问题的提出及高校学生诚信品质危机

2001年,“明礼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准则之一列入了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并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将“以诚实守信为荣”纳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列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诚信”作为和谐的社会道德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重要精神文化需求之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代高校中,学生诚信缺失和诚信危机现象正逐步蔓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进行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在已有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下,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认可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在强大的现实诱惑与束己不严的理念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往往认识有余而实践不足。究其成因,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社会转型期无可回避的诚信秩序失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大学生正确科学的义利观建立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当今高校德育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并且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诚信监管、奖惩体系。第三,中国家庭中诚信教育的力度弱化,导致学生无法从父母处受到良好的榜样教育,应试制度下的功利色彩也使得父母重智育而轻德育。并且,主要由广大独生子女构成的青年学生群体具有自我意识过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特点,影响了其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建立。

高校学生的诚信品质危机具有成因复杂、现象突出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构建诚信校园、塑造诚信人才义不容辞。

二、“道德自觉”及其在大学生德育与诚信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善恶的衡量标准、价值的评判规范,道德自古以来就受到了普遍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为高校德育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

在道德范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即知行合一,在德育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1997年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提出“文化自觉”概念,而源自儒家思想的“道德自觉”也逐渐进入学者视线,呼吁人的道德意识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感知。“克己复礼”是儒家传统而经典的修身方法,也是提倡行为个体自觉认同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并自愿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详细阐述了其学生自治思想,他认为通过学生自治而达到“道德自觉”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教育方式。

三、“诚信小站”项目在大学生“道德自觉”教育中的探索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遵从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力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拓展路径,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打造了“诚信基金”系列校园文化项目。

“诚信基金”系列诚信项目自2014年1月创办以来,至今已孵化了诚信小站、诚信雨伞、诚信快递、诚信车行四个项目,突出学生在高校誠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制与自治,不断落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诚信教育中的意义。几个项目至今在校内均获得良好反馈,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方式单一、收效甚微、流于形式的僵局,形成了集思想引领、青年励志、创新创业、经济助困、爱心奉献五大功能为一体的良性探索。而“诚信小站”实践模型作为其中较为成熟的项目,年均营业额在20万元以上,营业利润年均7万元,先后帮助5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不再依赖家庭扶助,其教育感召功能在参与有效性和持续性上体现出优势。项目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网、新民网、网易网、腾讯网等四十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对“诚信小站”项目进行了报道和转载。目前,校内15个运营站点诚信度稳定于92%以上,学生关注度、参与度逐步提高,销售收入涨势明显。

四、以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道德自觉”教育路径的实际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中,转变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模式刻不容缓。当环境氛围与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一致时,从众、流行等大众心理因素往往会降低价值观的“内化”效果,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每一个高校学生。本课题旨在借鉴“诚信小站”这一已经取得一定社会认可和教育效果的诚信实践教育模式,探索一条将学生纳入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畴、发挥学生自制能力和自治潜质的新路径,改善高校现有诚信环境中的不良表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条件,促进青年学生“道德自觉”。

参考文献:

[1]杨洋.基于当代大学生视角的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2]王升臻.道德自觉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唐都学刊,2012,(05).

[3]徐蕾.培养道德自觉: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6,(15).

[4]王青.论大学生道德体验与道德自觉的教育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1,(04).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自制与‘自治——以‘诚信小站实践模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学生诚信自教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DJ2016A02。作者简介:[1]薛传佳,硕士,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胡冰煜,硕士,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诚信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高校德育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