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写人技法,让人物跃然纸上

2017-06-19 18:47张章喜
祖国 2017年10期

摘要:有效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成为当前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研究写人技法并让学生掌握,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写人技法研究,对初中写人作文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刻画人物的水平。

关键词:写人技法 刻画人物 跃然纸上

初中生写记叙文离不开刻画人物,但学生往往写不好,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对学生来说,身边熟悉的人,每天司空见惯,下笔是有不少话说,但写出来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生动的印象。笔者通过以下的技法研究,对作文教学中的写人技法教学提出对策,希望能提高我们写人作文教学的效果。

一、主题深刻,事例典型

人物主题应该深刻,选取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例。要抓住那些熟悉的人或是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才能刻画得深刻。写活人物的关键就在于鲜明地展现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的塑造,必须依靠鲜活、典型的事例。如《芦花荡》中为表现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特点,精选了典型的事例。例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他为了给大菱报仇,设好埋伏,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痛打鬼子。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确定深刻的主题,然后选取典型的事例,才能使人物的神采与特质鲜明凸显,让人过目难忘。

二、充分渲染,闪亮登场

在初中生的写作中,人物的出场通常应该简单明了。但有时候,如果有充分的渲染,也会让重要人物的刻画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第十八章成功地展现了祥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经历。作者不惜重彩浓墨,描写了祥子在日光之烈和暴雨之猛的情景下拉车出场,以自然景物之恶劣来烘托人物命运的悲惨,暗示了主人公命运和生存环境的艰辛,真实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于勒的出场做了大量的渲染,先回顾于勒怎样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再描写“福音书”并且促进了二姐的婚事。这些都充分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使读者期盼于勒的出场。可当于勒真正出场时,却是又穷又老衣衫褴褛、靠卖牡蛎为生的愁苦状态,这样的“亮相”无疑是震撼人心的。它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會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物丰满了,主题鲜明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人作文中,适当加入一些描写进行渲染,成功的渲染能有效地表现人物性格,从而揭示主题。

三、简笔勾画,初现其貌

写文章就像拍电影,主要人物出场最关键就是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简笔勾画,不求多,但求精短,关键是主人公体貌特征的勾勒,讲究一笔传神,而不是面面俱到。

如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勾勒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药》中这样描写刽子手康大叔:“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样,一个贪婪、粗暴的刽子手形象就跃然纸上。

简笔勾画也是写人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大量人物外貌描写的词句,为写作积累足量的知识储备。有时寥寥几笔的勾画,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巧用缺陷,写出真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写人同样也是如此,不求“高大全”,但求真性情,以突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形形色色人物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缺陷,而呈现这种缺陷的种种小细节,就是我们应该着力刻画的。

如《孤独之旅》中的“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次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他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 眼中露出一个孩子的胆怯。”曹文轩用真实脆弱的心灵世界反衬出杜小康成长的艰难和欣喜。《老王》中,“他只有一只眼, 另一只是‘田螺眼, 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杨绛用老王缺陷的身体,不顺的经历反衬出老王人性深处的朴实和美好。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肥胖臃肿的身材、缓慢拙笨的动作,不仅没有损伤父亲的形象,反而因其动作的艰难而显示出父爱的厚重。

缺陷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真实。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人物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足之处恰恰体现了人性的真实。写作中要大胆地表现出来,才能让人物跃出纸面。

五、刻画细节,突出个性

人物描写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挖掘人物的个性,即与众不同之处。如能巧妙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捕捉,恰当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借助细节表现人物个性,有时着墨不多,却把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了。

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就几句话把人物势利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杨二嫂贪图小利的本性跃然纸上。又如老葛朗台临死之前的抓银器的动作,把一个至死不改的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细节, 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唯有“细”, 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一颦一笑中传达出神韵来。教师应在作文训练中教会学生细致观察,抓住反映人物特征的细节,通过“他”的语言、“他”的动作,甚至“他”的心理,折射出人物的独特个性。

写人技法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典文学作品和教材中许多写人的文章都是非常好的范例,教师要领着学生反复琢磨这些例子,总结出其中的写人技法,让学生牢记,并需不断训练让其熟练地运用,才能达到写人作文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晓穗.初中写作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探讨[J].语文学刊,2009,(10).

[2]王芬.初中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语文天地,2010,(09).

(作者简介:张章喜,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