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演进

2017-06-19 19:52杨方明
祖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组织历史演进农村

杨方明

摘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一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农民团体。我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起步较早,但是由于复杂而漫长的政治历史背景,其形态演变多样,发展情况为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阅读对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 经济合作组织 历史演进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全新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各地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互助合作时期

在1949年之后,国家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了《土地法大纲》。在实行全国范围内的改革以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资产,其生产主动性也不断提升,很多地区的农业化生产缺少先进的生产工具,缺少劳动力,很多地区的农民利用资源原则组织不同方式的生产自主。在农业发展中,不同成员之间团结互助,调整不同劳动形式的利用,实行等价交换的准则。在1951年12月,国家公布了相关决议,提出了要主动援助以及支持农村地区的互助组的发展,鼓励了农村互助组的增加。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截止到1954年,全国已经有993.1万互助组,参加农民家庭的数量为6847万户,占据全国全部农户家庭58.4%的比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助组就是国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轫阶段的最初形式。

二、改革開放前期的人民公社时期

在实行互助组之后,农村互助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合作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状况下,人民公社这一形式应运而生。1958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全新路线,7年达到英国发展水平,15年赶超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在1958年8月份,再次通过了相关决议。其中规定首先,人民公社不断发展的前提就是国内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及农民不断提高的政治思想,公社所有权依旧是集体,然后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在过渡阶段要实现较快发展,时间界定为三四年。很多地区不能跟上全国的经济形势,在五六年的时间内也要过渡完。其次,很多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实现工薪机制;最后,利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可以加快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决议》颁布以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就有74万合作社被变为人民公社,数量达到28500,加入人民公社的农户比例占据比例为99%,利用三个月最终实现人民公社。此时的人民公社基本特征是:第一、“一大二公”。“一大”是指生产规模大。主要单位都是原本的各种级别的合租社,实现生产集中化,将所有农户都集中在一起,一起劳动,实现统一化分配的形式。“二公”的涵义就是公有化程度不断增加,原本农户自己拥有的土地、畜生等财产都隶属于公有。其次,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则,也就是人民公社内部的农户都实行平均的分配制度,社员的基本口粮、伙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都是平均使用,也有平均工资的机制;再次,实行政社一体的机制。人民公社就是主要生产单位,也就是政权形式;因为人民公社的很多发展不能适应那个时期的生产力状况,而且实行平均分配的机制,极大的影响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性。人民公社运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而大大缓解了人民公社运动带来的危害。开始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农民可以自己经营其他产业,土地使用权也是农化所有。从此,人民公社制度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从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形式,已经违背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1978年,在1978年之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上世纪80年代是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在这是历史时期,很多农村区域逐渐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形式促进了农村地区生产所有权的变革,与此同时农村生产制度逐渐变化,产权机制也不断发展。比如土地归属权机制的创新:也就是将土地从统一化经营开始讲经营权利发放给农户,农户拥有了土地的经营权利,可以自由流转土地的承办权。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在获取土地经营权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生产技能,为了满足大部分农民的需求,吉林省的乡村地区建立了支持农民发展技术的服务机构。

四、农村经济合作社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农村经济合作社处于最初发展时期。该阶段里,计划经济体制逐渐退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适合我国当前国庆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经济体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领域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各种类型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极大了丰富和拓展了农村经济市场的规模和质量 。

在该阶段,就吉林省而言,合作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经营范围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多样化的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更多地被合作组织所吸收,似的合作组织的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合作组织在结构上的优化,同时也丰富了资源。合作组织的成立方式也从政府牵头向自由组织进行转型。生产经营的产业也不局限在基础的农业产业上,而是向多元化,深加工的农产品领域发展,形成了一套自身发展的机制。

起步于21世纪初,属于质量内涵发展阶段。在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在世界市场中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农产品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产品生产效能提升的前提下,努力目标也从以前尽可能生产数量多的供应开始变化,逐渐关注产品认证以及质量。那么,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政府部门层层给予政策支持,尽最大努力打造各类精品产业和品牌产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目标从规模组建转化到注重质量内涵建设,这一举措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培育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济[J].经济,2017,(02).

[2]王晓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1).

[3]孟娜娜,蔺鹏.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支持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1).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组织历史演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