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博识为例,浅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2017-06-20 06:41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吕春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课学案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吕春丽

首师大附中的博识课,取“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之意,从2001年开始,已历经15年的风雨,成为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校本课程。

博识课以“社会”为课堂,每周二利用半天时间,不断把学生带出校园,走向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专家讲座、交流探讨、实践操作、论文撰写等环节,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高度融合,是一门兼有学科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大课堂性质的综合校本必选课程。

笔者想以博识课为例,浅谈一点关于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一、开设语文活动的必要性

第一,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割裂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与联系,知识难以圆融衔接、纵横相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杜威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强调了学生应该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第二,新课标指出:要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校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特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学习的时空、学习途径、内容必然是开放式的。所以我们将目光除了聚焦在课堂之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空——社会,开设博识课,开展课外的语文活动,构筑开放的课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一)语文活动课内容的选择

1.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源于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的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所有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沸腾,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热度。如果选择一些适宜学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对此产生一种持久的学习的热情。

2.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学生的实际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起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情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多方面的学情。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点,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活动的起点。这是我们在确定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时考虑的一个核心要素。

3.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基于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完善

人的一生可能最大的问题是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所以,一般我们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判断此内容是否体现如下要素: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与历史和谐;是否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态度,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责任感、独立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以笔者所在初一年级开设的博识课为例,凸显语文特色的活动课程有走进国子监,触摸圣人的思想与灵魂;参观动物标本博物馆、与动物标本的对话,叩问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访颐和园,领略长廊之美。

4.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国家、历史与艺术的理解,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加深历史文化承继的责任感。

5.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内容应该主题化,每一个学期博识课主题应该有一些关键词语,且应该循序渐进

活动主题可参照单元选文的主题,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21条改进意见等。总体上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照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循序渐进地构建每个学段博识课的主题。

学段主题关键词语七年级上礼制文化——走进孔庙 、探访国博七年级下与自然和谐——参观动物标本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建筑之美——探寻颐和园长廊之美八年级上与现代作家对话——参观鲁迅故居、现代文学馆八年级下问津民俗文化——参观北京的胡同

(二)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实施

1.在每一学期大的主题的引领下,每一次活动课应该编写明确的设计的活动的学案

学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预期的目标、设计的主问题、学生应该做的活动的准备、达成的目标与反思。在诸多的元素中,活动设计的学案中教师设计主要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2015年9月,初一年级迎来了第一次国博,走进国子监。

教师编写国子监学案设计的主问题是:

设计的主问题实地找寻的答案(1)简述孔子的生平。(2)十三经是哪十三部?(3)查找关于《论语》里关于仁、孝、礼、和等处世为人的名言。(4)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终结于何时?(5)试论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此学案设计意图在于体现语文的综合性特点,语文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融合,促进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整合。

2.语文活动课的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除完成教师如上所述的预设的学案外,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语文探究活动。如参观孔庙,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1)参观孔庙,朗诵论语的名句;举行“我是解说家”活动。

(2)给孔庙展厅编创对联:对联要结合孔子一生的事迹。

学生根据参观内容,发挥想象,穿越时空,来到孔子生活的时代,或孔子穿越到我们现在。通过创作一些情景故事,膜拜圣人之博学,触摸圣人之人格魅力。

3.语文活动课实施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他们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完全被老师牵引着走,这些问题常常被我们诟病,也依然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1条中的“改变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追求。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全班根据需要,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分成七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有明确的分工,各组员各司其职,又彼此配合。绝不允许有同学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全组在共同的学习主题的引领和召唤下,积极参与,获得发展。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唯有课内与课外的语文活动都积极开展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习得知识,培养情怀,塑造人格。慢慢地,知识、情怀、人格沉淀为他们内心心底结构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活动课学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乡愁导学案
活动课
主要内容
“比例尺(一)”导学案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